1.怎么理解孔子的「以直报怨」
2.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在这句话当中,以直报怨是什么意思
3.“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什么意思
4.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是什么意思
5.以直报怨是什么意思?
6.以德报德以直报怨的意思
德: 恩惠 。怨: 仇恨 。不记 别人 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成语出处: 《论语·宪问》:“或曰:‘ 以德报怨 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繁体写法: 以惪报怨
注音: ㄧˇ ㄉㄜˊ ㄅㄠˋ ㄧㄨㄢˋ
以德报怨的近义词: 以直报怨 用正直之道对待有怨恨的人。《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 以礼相待 用应有的礼节加以接待。《水浒传》第**回:“ 赵枢密 留住 褚坚 ,以礼相待。”《人民日报》..:“ 以德报德 用恩惠来报答恩惠。《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德报怨的反义词: 忘恩负义 忘却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做事有损于过去的恩义 如此忘恩负义,以致弄到牺牲盟国去订密约& 无情无义 没有情义。《古今·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你直如此狠毒,也被人笑话,说你无情无义。”《红楼梦》第六 翻脸无情
成语语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品德高的人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repay injury with kindness
俄语翻译: платить добром за зло
日语翻译: 徳(とく)をもって恨(うら)みに报(むく)いる
其他翻译: <法>rendre le bien pour le mal
读音注意: 怨,不能读作“yuān”。
写法注意: 怨,不能写作“冤”。
怎么理解孔子的「以直报怨」
用什么回报善行,用公正无私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
拓展知识:
一、出处
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德报怨"最早出自《老子》63章:"大起于小,多出于少,以德报怨。"又见,《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又将白金百两,送与庵中老尼,另封白银十两,付与老尼启建道场,超度苏二爷朱婆及苏胜夫妇亡灵,这叫做'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二、类似名言
1、"报怨以德"或"以德报怨":拿恩德回报仇怨。
--《道德经》六十三章:"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老子》七十九章:"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也是这个道理。有人把报怨以德移入此章,不仅不符合上下文意,也有篡改古书之嫌。从通行本、帛书以及上下文意来看,六十三章并无错简。
2、以怨报德:拿仇怨回报恩德。
--《国语.周语中》:"以怨报德,不仁。"
3、以德报德。
--《红日》第十六章:"他觉得在这个为难的时候,应当以德报德。"
4、以直报怨。
--《汉书.傅介子传》:"上乃下诏:'……平乐监傅介子……以直报怨,不烦师重。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在这句话当中,以直报怨是什么意思
孔子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意思是:用适当的惩罚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
直的意思是跟宽厚的心量有着莫大的关联,同时还要有足够的智慧来让他们觉悟。直,不管从古汉语还是从现代语中,都跟法律、惩戒是没有直接的关系。
法律的惩戒是一种手段,需要有足够的真诚心,和足够的心量和足够的智慧来运用。也就是,直是与纯净纯善的内心是一个涵义,而表露出来的行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法律而其中之一。
如法律沦为以怨报怨的工具,则正义不存,黑白颠倒,人心沦丧。"以直报怨"最需要的是有足够的道德修养为基础才能真正得以实施和产生巨大的作用。
直的另一层含义就是公正合理不偏不倚,恩德要用恩德去回馈,怨要用公正合理的方式回击。不可一味姑息从而纵容罪恶扩散而良善丧失,也不可挟私加重报复。
扩展资料
1、孔子简介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为体”,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也影响了世界上其它地区的大部分人近两千年。
2、孔子思想来源:
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的做法,认为应当是"以直报怨"。这是说,不以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也就是坚持了正直,"以直报怨"对于个人道德修养极为重要。
孔子不赞成以怨报怨。不赞成以一种恶意,一种怨恨,一种报复的心态去面对别人的不道德,否则这个社会将是恶性循环,无休无止,那样我们失去的将不仅是自己的和谐,当今的和谐,还有子孙后代的和谐。
百度百科―孔子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什么意思
以直报怨:用正直之道对待有怨恨的人。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邢昺 疏:“言当以直道报雠怨。” 朱熹 集注:“於其所怨者,爱憎取舍,一以至公而无私,所谓直也。” 刘宝楠 正义:“凡直之道非一,视吾心何如耳。吾心不能忘怨,报之,直也,既报则可以忘矣;苟能忘怨而不报之,亦直也,虽不报,固非有所匿矣。” 明 李贽 《八物》:“夫君子非无怨也,不报怨也;非不报怨也,以直报怨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夫以直报怨,圣人不禁。”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是什么意思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意思是:有人说:“用善行回报恶行,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回报善行?用正直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出自《论语宪问》。
直,值,相当的对价,适量代价。善与恶、德与怨,是人类有了价值判断之后的概念。善与恶,性质相反,一正一负;通常谈及的善恶,判断标准是明确的,即总体而论的、的;具体说来,对人类社会有益的为善,对人类社会有害的为恶。“适当的”不是“等价的、等值的”。
扩展资料
赏析:孔子不同意“以德报怨”的做法,认为应当是“以直报怨”。这是说,不以有旧恶旧怨而改变自己的公平正直,也就是坚持了正直,“以直报怨”对于个人道德修养极为重要。
孔子不赞成以怨报怨。不赞成以一种恶意,一种怨恨,一种报复的心态去面对别人的不道德,否则这个社会将是恶性循环,无休无止,那样我们失去的将不仅是自己的和谐,当今的和谐,还有子孙后代的和谐。
引申:《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又将白金百两,送与庵中老尼,另封白银十两,付与老尼启建道场,超度苏二爷朱婆及苏胜夫妇亡灵,这叫做‘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法律和刑法的使用是法家所提倡,在这种提倡外在压制的形式下,往往忽视了每个人都有一个纯净纯善的本性,犹如乌云遮日,被障碍住的是人性。所以儒释道三家皆提倡人性的恢复,善恶皆有因,然后根本都是善的“以德报德”,更需要用很感激的内心感恩给我们恩惠的人、事、物。
百度百科——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是什么意思?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是一种做人处事的正确态度和方法。以德报德,即是指用善良、真诚、诚实、宽容、尊重和感恩的心态对待他人,以此来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以直报怨,即是指在面对别人的冒犯、不公和不满时,要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要藏在心里,也不要取暴力或恶言相向的方式,以此来解决问题。
以德报德的操作步骤
1.善良待人:以善良的态度对待他人,不要轻易地贬低、批评或攻击别人,要尊重别人的人格和尊严,同时也要保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2.真诚待人: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人,不要虚伪、欺骗或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要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想法和感受。
3.诚实待人:以诚实的态度对待他人,不要撒谎、欺诈或隐瞒自己的行为和言语,要坦白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和缺点,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隐私和权利。
4.宽容待人: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不要轻易地怀疑、批评或惩罚别人,要理解别人的困难和挫折,同时也要接受别人的不足和缺陷。
5.尊重待人: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人,不要轻易地侮辱、辱骂或歧视别人,要尊重别人的文化、信仰和习惯,同时也要保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利。
以直报怨的操作步骤
1.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面对别人的冒犯、不公和不满时,要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要藏在心里,也不要取暴力或恶言相向的方式。
2.保持冷静和理智: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时,要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要情绪化或激动,要用理性和客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3.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时,要同时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要只是抱怨和诉苦,要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此来解决问题。
4.尊重别人的意见和感受: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感受,不要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和权利,要考虑到别人的利益和权利,以此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结尾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是一种做人处事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无论是在家庭、学校、工作还是社会中,我们都应该以德报德以直报怨,用善良、真诚、诚实、宽容、尊重和感恩的心态对待他人,以此来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要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要藏在心里,也不要取暴力或恶言相向的方式,以此来解决问题。
以德报德以直报怨的意思
用公正无私回报恶行。
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直译:
有人说:“用善行回报恶行,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回报善行?用公正无私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
扩展资料: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详解
直,即公正无私。善与恶、德与怨,是人类有了价值判断之后的概念。善与恶,性质相反,一正一负;通常谈及的善恶,判断标准是明确的,即总体而论的、的;具体说来,对人类社会有益的为善,对人类社会有害的为恶。
“适当的”不是“等价的、等值的”。等值的理解在历史上也有过,比如“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偿命”。然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不是一个善与恶重复上演“零和”的过程,而是一个“善长恶消”的过程;
所以,“抑恶扬善”才是的当然态度。以直报怨,不是纯经济账,不是纯数字等式;比如在刑法中,“主动抢人100元”与“被迫退赔100元”不能互相抵消,而要在退赔100元之外,另加对“恶”的惩罚措施;
再比如在民法中,“违约行为致使守约方经济损失100元”,也应对违约方额外处罚以维护契约精神:100元+银行逾期利息。
标准答案来了
那又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原文
或曰:“以德报银,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
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又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读解
《老子》第六十三章说:“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报怨以德就是以德报怨,用恩德回报怨恨。最典型最极端的说法是基督教《圣经》上所说的,你在我左脸上打了一记耳光,我不仅不还手,不躲避,反而再送上右脸让你打一记耳光。或者用我们中国的说法,就是唾面自干。《新唐书·娄师德传》记载,当娄师德的弟弟要到代州去做官时,他教导弟弟要学会忍耐。弟弟说:“这没问题,比如说有人向我脸上吐口水,我把它擦掉就是。”可娄师德却说:“擦掉也不对,因为这样还是会显露出你对他的做法不满,所以,应该让它自己在脸上干掉。”这样的修养功夫就是以德报怨,一般人真是很难做到。同时,我们也看到,孔圣人并不赞成这样的做法。他虽然没有正面回答有人提出的这个问题,但却很艺术地说,以德报怨,那又用什么去报德呢?所以他主张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要用正直的行为去回报别人的怨恨,用恩德去回报别人的恩德。所谓用正直的行为去回报别人的怨恨,那就并不排除对那些恶意怨恨的反击,善恶是非还是应当恩怨分明。总而言之是“投桃报李”或“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而不是一味地送来顺受,不讲是非原则地以德报怨。
当然,圣人也并不主张以怨报怨。你不仁,我不义;你打我一举,我踢你一脚。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无休无止地斗下去, 那也就没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