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月初学扇”一句的修辞为什么是比拟
2.比拟是什么修辞手法
3.拟比是什么意思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作用:能将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的常见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2、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替事物、具体代替抽象、部分待替全体、整体代替部分。
3、比兴:也叫比喻兴起,常用于诗歌散文。作用:引出下文观点或中心
例句(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其中第一二句为起兴,引出尾句,即为文章中心。
4、比拟:有作比较和打比方的含义。意思是比较模拟。“无可比拟”即为无法与它相提并论
(作比较与打比方均是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前者是通过说明事物有一定内在联系或外部联系的事物、事理进行比较时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更加特出清楚;后者运用比喻说明事物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
新月初学扇”一句的修辞为什么是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就是比拟。
写作时善用比拟,能启发读者想象,令文章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把事物当成人来写,赋予人的思想、感情、活动,是拟人。如:
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
向日葵摇着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
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
一是把人当作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来描写,赋予人以动物,植物或无生物的某些特征,是拟物。如:
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荷花变成了人 那不是我们的水生吗 又往左右看去,不久,各人便找到了各人丈夫的脸,啊,原来是他们! (孙犁《荷花淀》)
比拟是什么修辞手法
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得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诗歌、、散文、寓言、童话等经常使用比拟的辞格。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在这两句里,词人转换了视觉角度,由前边写地上的景物转换为写天上的景物,抓住事物特有的物征描绘了“晚云”与“新月”的情态变化和背景的明暗变化。五、六两句是仰观的背景,更是表现时间的流动。从“变露”与“学扇”这两个词语里,读者不仅能体会到景物变化的动态美,意态形象的朦胧美,还能清晰地感受到时间的流动感。晚云变露,是说夜晚天空的云层渐渐模糊难以认辨,而空气却越来越凉冷湿润,地面上也凝结了露珠;而新月学扇,则是月牙儿冉冉升上的景象,且有它尽力欲呈露半面的趋向的意味。这都是深秋典型的景观。
《塞鸿秋·浔阳即景》
作者: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拟比是什么意思
一、定义:比拟是借助想像力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可以把物当作人,也可以把人当作物来写。前者称为拟人,后者称为拟物。
二、作用:1、色彩鲜明;2、描绘形象;3、表意丰富。
三、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比喻有本体和喻体;比拟却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人与物融合的写法。具体来说有两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
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四、分类: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一)、拟人:
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4、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5、花儿含羞答答的垂下头来。(把花当作人会害羞,又有人垂头的动作,所以是比拟。)
6.湖水愈发温柔,愈发安详了--它静静地平躺着,安然地享受着晨雾徐徐的、轻柔的爱抚,那神态,真好像母亲怀中含乳憨睡的婴儿呢
望纳,谢谢!
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的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