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桑骂槐的意思指什么动物
2.三十六计中的指桑骂槐是什么意思
3.指桑骂槐是什么意思解释
指桑骂槐,汉语成语,拼音是zhǐsāngmàhuái,意思是指着桑树数落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出自《红楼梦》:“那是我们编的,你老别指桑骂槐。”
近义词;指鸡骂狗、旁敲侧击、借题发挥。
反义词:直言不讳、直截了当、指名道姓。
用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状语;含贬义。
造句:
1、小李对王明指桑骂槐。
2、对于他指桑骂槐的挖苦,我毫不在意。
3、这分明是指桑骂槐,含沙射影,发泄对这几位同志的刻骨仇恨。
4、我认为他在指桑骂槐地数落我,我当然要有所回应。
指桑骂槐的意思指什么动物
指桑骂槐的意思是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出自《词话》第六二回:他每日那边指桑树骂槐树,百般称快。《红楼梦》第六九回:众丫头媳妇无不言三语四,指桑说槐,暗相讥刺。《天雨花》第二二回:终年累月再不与他一副好面孔,自朝至暮只是冷言冰语、指桑说槐。
近义词有借古讽今: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现实;打鸡骂狗:比喻旁敲侧击地漫骂,以发泄对某人的不满;隐晦曲折:隐晦,不明显,指写文章或说话时用隐隐约约、转弯抹角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思想。
指桑骂槐造句
1、天气越来越冷,他对开窗感到不满不去关掉,反而喜欢指桑骂槐说别人想害他感冒。
2、可是,慢慢地,对方竟要得寸进尺了,茅厕禁绝我们用,使她的水要另花钱,略微用多了一点便指桑骂槐地训斥着她的孩子。
3、王熙凤在事理上占了上风不说,泛泛糊口中也不竭歇,指使秋桐指桑骂槐,呼吁丫头善姐仗势欺主。
4、他有个坏习惯,那就是,当他跟某人吵嘴时,常常指桑骂槐。
5、这分明是指桑骂槐,含沙射影,发泄对这几位同志的刻骨仇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指桑骂槐
三十六计中的指桑骂槐是什么意思
指着桑树骂 槐树 。 比喻 表面上骂这个人, 实际上 是骂那个人。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那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 指桑骂槐 的 抱怨 。”
繁体写法: 指桑骂槐
注音: ㄓㄧˇ ㄙㄤ ㄇㄚˋ ㄏㄨㄞˊ
指桑骂槐的近义词: 指鸡骂狗 见“ 指猪骂狗 ”。 旁敲侧击 从旁边或侧面敲击。比喻说话、写文章不正面点破,而是故意绕弯子,隐晦曲折地说 只不过不应该这样旁敲侧 借题发挥 借谈论另一事为题而说出自己心中的真实意图
指桑骂槐的反义词: 直言不讳 无保留地、坦率地谈出事实、意见或感情一位坦率评论家的直言不讳的评论 直截了当 形容做事、说话不绕弯子紫芝妹妹嘴虽利害,好在心口如一,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镜花缘》 指名道姓 公开指明称呼当事人姓名人家又没有指名道姓,你动不动就东拉西扯地胡缠些什么
成语语法: 连动式;作主语、谓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故事: 贾政寿辰那天,夏太监前来宣贾政入朝觐见,得知元春被加封贤德妃。喜讯传来,贾府上下欢天喜地,只有宝玉置若罔闻,他惦记黛玉回来,贾琏接完黛玉回来后见凤姐,凤姐倾诉家不好当,人们都在指桑骂槐地抱怨她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scold the locust while pointing at the mulberry
俄语翻译: прибегáть к иносказáниям
日语翻译: あてこする
其他翻译: <德>auf den maulbeerbaum zeigen und die akazie schelten--den sack schlagen und den esel meinen<法>injurier de facon détournée
成语谜语: 指着桑树骂槐树
读音注意: 槐,不能读作“ɡuǐ”。
歇后语: 和尚面前骂秃驴
指桑骂槐是什么意思解释
指桑骂槐,汉语成语,亦作“指桑树骂槐树”。时常被人运用,它原本比喻明指甲而暗骂乙,也就是指着张三骂李四。
“指桑骂槐”也是兵书《三十六计》中的一计。本意是指间接地训诫部下,以使其敬服的谋略。此计还引申为运用各种政治和外交谋略,“指桑”而“骂槐”,向对手施加舆论压力以配合军事行动。对于弱小的对手,可以用警告和利诱的方法,不战而胜;对于比较强大的对手,则可以旁敲侧击威慑他。
指桑骂槐是什么意思解释:着桑树数落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
指桑骂槐介绍如下:
指桑骂槐,是一则汉语成语,拼音是zhǐ sāng mà huái,意思是指着桑树数落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出自《红楼梦》。
指桑骂槐计介绍如下:
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
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指桑骂槐实际例子介绍如下:
古人按语说:率数未服者以对敌,若策之不行,而利诱之,又反启其疑,于是故为自误,责他人之失,以暗警之。警之者,反诱之也:此盖以刚险驱之也。或曰:此遣将之法也。统率不服从自己的部队去打仗,如果你调动不了他们,这时你想用金钱去利诱他们。
反而会引起他们的怀疑。正确的方法是:你可以故意制造些错误,然后责备别人的过失,借此暗中警告那些不服自己指挥的人。这种警戒,是从反面去诱导他们:迄就是用强硬而险诈的方法去迫使士兵服从。或者说,这就是调遣部将的方法。对待部下将士,必须恩威并重。
刚柔相济。军纪不严,乌合之众,哪能取胜?如果只是一味地严厉,甚至近于残酷,也难做到让将士们心服。所以关心将士,体贴将士,使将士们心中感激敬佩,这才算得上是称职的指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