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2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2.躬行的意思
3.孔子自谦
4.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的拼音
5.《论语·述而第七》32:孔子要是也腰疼
6.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翻译
躬行的引证解释是:⒈亲身实行。引《论语·述而》:“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史记·滑稽列传》:“太公躬行仁义七十二年。”《明史·宋思颜传》:“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鲁迅《彷徨·孤独者》:“我已经躬行我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
躬行的引证解释是:⒈亲身实行。引《论语·述而》:“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史记·滑稽列传》:“太公躬行仁义七十二年。”《明史·宋思颜传》:“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鲁迅《彷徨·孤独者》:“我已经躬行我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结构是:躬(左右结构)行(左右结构)。拼音是:gōngxíng。注音是:ㄍㄨㄥㄒ一ㄥ_。
躬行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躬行gōngxíng。(1)身体力行;亲身实行。
二、国语词典
亲自实践。词语翻译英语topersonallyundertakeormanage法语entreprendreougérerpersonnellement
三、网络解释
躬行躬行,汉语词汇。拼音:gōngxíng释义:指身体力行;亲身实行。语出《论语·述而》:“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关于躬行的近义词
亲身亲自
关于躬行的反义词
代劳
关于躬行的诗词
《孺子亭·南州高士务躬行》《悼陶行知·躬行欲以致心知》《读汉史·万石躬行不读书》
关于躬行的诗句
今日躬行倍誉难躬行是汝师汉世躬行人
关于躬行的成语
躬身行礼反躬自责躬冒矢石鞠躬君子蹇蹇匪躬卑躬屈节鞠躬尽瘁躬擐甲胄躬体力行躬行节俭
关于躬行的词语
鞠躬尽瘁躬体力行反躬自责躬身行礼鞠躬君子躬操井臼躬冒矢石责躬省过节俭躬行躬擐甲胄
关于躬行的造句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建议自己通读一遍,这样才能记忆深刻。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是当有学习成果的时候,会给你带来满足感的,比如同学的羡慕,父母的夸奖,自身通过学习解决了事情,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以诚立信,以信致远。以德积善,以善乐为。以爱同心,以心共鸣。以诗言志,以志咏怀。以古为镜,以镜明失。以则当理,以理服人。以律修身,以身躬行。
4、躬行己说,身体力行。
5、朱佑樘提倡直言进谏,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躬行的详细信息
7.32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意思:孔子说:“就书本知识来说,大约我和别人差不多,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评价: 这是孔子的谦虚话,也是老实话。由这一句话,我们可以归纳出几个结论来:第一是孔子在文学以及各方面的成就,真是达到了顶峰,但他自己始终没有认为自己了不起。不但是学问方面,古今中外,任何一方面真有成就的人,站在顶峰的人,总觉得自己很平凡。这是必然的现象,并不是有意装成的。硬是真的到了顶峰的时候,自然就觉得很平凡。而且还特别小心,觉得自己懂得太有限,不敢以此为足。从这节书可以看出来,孔子那么其实、谦下,而且不是故意装样的。
躬行的意思
7.32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言语成章叫文。“莫”是疑词,莫非,怎么说。“犹人”,“犹可以及人”,跟别人差不多。
孔子说,书本上的学问道理,我懂得也不比别人差吧!但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去做一个君子,我还没有做到啊!
我们经常说,道理都懂。但用知行合一的标准来看,就是最最简单的道理,基本上我们也都不懂!
比如坚持就是胜利,懂吗?没人会回答他不懂,但为什么能坚持的人那么少呢?他们都不想要胜利吗?还是因为他们不懂。你一定要身体力行,坚持过,而且也胜利了,证悟到了,体会到了,你才懂。
说到一句,就做到一句。书上读到一句,觉得有道理,就做到这一句,事事都实有诸己,而不是空谈,这才是成德的君子。
知道不是懂得,做到才是学到。
赋能王解读?哈喽哈喽,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讲,成就梦想!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越付出,越富有。
先简单的回顾一下昨天我们学的内容。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说的意思是孔子喜欢唱歌,或者说喜欢听人唱歌。和人一起唱歌的时候,一旦听到对方的歌唱得好,就一定要请求对方再唱一遍,或者说反复多次重复,把他的方法和技巧学到手,然后再一起哼唱,或者说直接再做一曲,跟他应和。
看起来很简单的内容,但是我们仔细体会,你能够感受到孔子,他的生动活泼,根本不是道学先生,整天板着个面孔,而是朝气蓬勃,不管 他岁数多大,都有一颗年轻的心,他好学,积极上进,对新事物充满兴趣。
他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不是说听听就算了,我看过就算了,而是真的下工夫,真的要学到手,那才是自己的。
昨天晚上我又解读了一段儿《史记?孔子世家》里的故事,说的是孔子学鼓琴,和孔子这一章正好相结合起来,看看孔子是怎么学东西的,我们和之相比有多大的差距。
昨天我们也提到学论语,我们要每天一章详细品读,大家有这个意识吗?做到了吗?非常高兴的告诉大家,我们都有这个意识,也做到了,特别特别棒!
今天这一章和昨天的一章可以说是首尾呼应的。说的还是最简单,也最朴素的道理!
知道不是懂得,做到才是学到。
还是先来看一看原文。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在这里,断句上有不同,还有的人会这么断句。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这是第二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啊?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不是主流,就不提了。
先做一下名词解释。文,也就是我们说的文章,书本上的知识、学问,诗书六艺。前面就有一章是: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文,就是这里的文;行,躬行。忠和信,你能做到忠信,就是君子。所以说这和那四个字也是相关的。
莫,是疑问,莫非,怎么说。犹人就是犹可及人,和人比差不多。
说的意思是,对于书本上的知识,对于文章,我和别人也差不多吧,没有太大的差别,这是对自己的一点小肯定。
接下来说的是,像君子那样做到躬行,躬是躬下身子,躬身入局。
罗胖在跨年演讲上专门提过,躬身入局就亲自去做,而不是去坐而论道,空谈,是亲自去做,把所学到的东西掌握了,变成自己的,产生价值。
我还做得不够,心得体会还没那么深,还无法作为榜样来让大家学习。
这句话是孔子的谦虚话,说明他非常谦虚,但事实上这也是一句老实话。
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家还记得前一段时间夏夏的儿子夏一凡问我的那句话吗?他说:老师,孔子,庄子,老子,他们有没有得道?
当时我就是这么回答的,对于我们后世人来讲,他们得道了,做的非常完美,正儿八经的是圣人。老子也罢,孔子也罢,庄子也罢,孟子也罢,他们都是名副其实的圣人,都得道了。
对于他们本人来讲,他们得没得道呢?他们自己认为可能真的还不够,还没有达到他们心中的理想。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人的境界不同,格局不同,所造成的理解不同。
对于孔子、老子、庄子他们那种境界,我们是仰之弥高,越看越觉得他高大,是我们仰望的存在,认为他就已经是高峰了,不能再高了。但对于他本人来讲呢,它前面还有路,学无止境,永远前方还有路,还有进步的空间。
还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吗?具体说话的人是谁我不记得了,拿出来佐证一下。
说越是有知识的人越是无知,为什么这样说呢?他画了一个圈,一个人知道的越多,这个圈就越大。这个圆圈内表示自己知道的,圆圈里面的大,所以说他知道的多,圆圈外面的是不知道的,不知道的越多。
而越是浅薄的人,特别刚生下来的孩子,他好像认为,他眼里看到的就是全世界了,他知道的越少,他不知道的越少,所以他认为他都知道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越伟大越平凡的原因!
所以从这里能看出来,孔子是非常谦虚的,他不是装模做样的。
很多人可能会说,你都说自己还做的不够,那我们不就绝望了吗?不是的。这是一种谦虚的态度,谦虚使人进步,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谦虚,如果说觉得自己已经很牛逼,很厉害啦,已经到头了,那你就进步不了了。
第二个给大家说一下,儒家的学问是指做人做事的道理,并不是说我头脑聪明,我文学好,我知识渊博,我写了一篇好文章,这叫学问。
这些其实都是学问的枝叶,并不算学问的本身,学问的表达在文学,文学是学问的花朵。
就是说,如果说到文学,我和大家可能也差不多,至于讲到我自己身体力行,做到了君子这个标准没有,我反躬自问,实在还没有很大的心得。或者说,我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还不足以做大家的榜样。
大家看到了吗?孔老夫子,他平时并不矫揉造作,说的都是自己的真心话,良心话,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被万世敬仰,老夫子那么大的成就都那么谦虚,我们有什么资格去吹牛,我们有什么资格去沾沾自喜呢?
咱继续来解读。
我们经常都说,道理都懂,但用知行合一的标准来看,其实就是最简单的道理,我们也不懂,为什么呢?
比如说坚持就是胜利,大家知不知道?懂不懂?没有人会回答不懂,但是为什么坚持的人那么少呢,都不想要胜利吗?其实还是因为不懂。
因为你如果懂了的话,你一定会身体力行的,只有坚持过,而且胜利了,也就说取得阶段性成果了,证悟到了,体会到了,你才能够真正的懂。否则,你所谓的懂,都只是听别人说的而已。
我们听一遍曾仕强教授讲的易经,我们就认为自己懂易经了吗?那是曾教授懂了,不是我们懂了。
我们听南怀瑾先生讲论语别裁,我们就懂了吗?也不是真懂啊!因为人家讲出来的都是人家亲身践行的生活中的道理,他把每一个道理拿出来,他都能够说出个123来,都能够说的理论与实际相契合。
而我们所谓的懂,只是听别人说了而已,因为我们没有做,或者说没有做到,没有取得成绩,所以说出来是没有底气的,或者说我们体会不深,很难真正的去坚持!
举个例子,像秋艳自从开始跟着我每天早晨翻译以来,体会越来越深。
昨天晚上她就在她的那个群里面,做了一场分享,谈君子不器,谈到了我昨天讲的内容,头头是道,你听她说这个话真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表达,这其实就是她说到了也做到了,所以特别的喜悦,越学越觉得有味道。
再比如说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懂不懂?肯定的是没有人说不懂,但是为什么大家总是在想?哎呀,怎么还没有成绩啊?我这样做有价值吗?有意义吗?
为什么呀?就是因为没有结出果实,他如果说真的耕耘啦,也给予时间了,在这个过程中精心呵护,到时候水到渠成,就真正看到结果了,他自然而然的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而从来没有得过结果的人,总是在怀疑到底能不能结果。结果还没等结果呢,眼看着就要成熟了,还没等结果他就放弃了,所以说他就无所得。
这么说吧,女人生孩子,生过孩子的人自然知道这个过程,到时候了她自然就生了,但是没生过孩子的人,就没有这方面的真实体会。
当然了,我们因为看到别人生了,也知道到期了肯定会生,有这份确定性。
但我们学习这个东西,由于没有这样的明显的标准,很难视觉化,所以很多人就看不到希望,就坚持不下来。
在前两天学到,子曰:求仁得仁。
为什么能求仁得仁呢?就是因为你真的求,就真心去做,你真心去做你就能达到。
无论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心想事成,好梦成真,还是西方的吸引力法则,其实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心诚则灵,诚能通神,你足够虔诚的去有这种态度,真的去做就可以。
说到一句就做到一句,在书上读到一句,觉得有道理,就把这句践行起来试试,都凡事有诸己,都把它做成自己的,而不是空谈,这才是君子。
诸葛亮在舌战群儒的时候就说过东吴很多读书人都是小人儒,皓首穷经,百无一能。
为了追些表面的东西,一直弄的
到白头,结果看似好像什么东西都懂,但实际上啥也不懂,空谈误国,关键时刻只知道投降。
知道不是懂得,做到才是学到!
再说说学无止境,不是还有很多东西没去学。而是已经学过的90%,我们还没有去做,做了的80%还没有得到成果。
因为没去做,没做到就没有体验过,没证悟,实际上也就等于没学到。
我们往往一说到学无止境,就觉得哎呀,我有好多东西没学,我赶紧去学新东西,这还不知道,那还不知道。天呐,吾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这是庄子说的!
在庄子那个年代,知识其实还不算比较丰富,那我们这个时代的知识比庄子的时候,不知道丰富多少倍,如果说我们老是追新,求新东西,那你会发现你是不吃不喝,啥也不干,你也学不了多少。
怎么办呢?就把我们认可的,感兴趣的,真正对我们有帮助的,好好的学,学到手,学透了。
就像昨天晚上我解读的孔子学鼓琴那样,不要急于去学新的,而是把它掌握熟练,弄明白了,技巧,方法学会了,然后再体会它的意境,不单得其形,还要得其神,他到底表达什么意思?有什么意境和思想,表达出什么情绪,感情在里面。
再了解为什么作者能够作出这首曲子来,它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啊?是谁才能够做出来这么好的作品?
把学的去做起来,做的要做到,取得成绩,这不远远比我们自己到处去学更好吗?
我们这些战友,都是好学习的人,今天跟这个学,明天跟那个学,你学了,我承认,你做了吗?做到了吗?
整天都在学习的路上,你什么时候有结果呢?钱不少花,精力不少费,你的成果在哪里?我们需要反躬自问。
在论语以后要讲的卫灵公篇,里面有一段对话可以再佐证一下。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对曰:然,非与?
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对子贡说:子贡啊,你以为我是学的多,才懂得多吗?
子贡说:对啊,难道不是吗?
孔子说:非也,我是一以贯之。
孔子就对这句话就做了非常好的诠释,你们不要认为我学的多,所以我才懂得多,才有现在这样的成就。
子贡都认为对呀,肯定是这个样子,难道不是吗?
孔子说:不是的!我是能够把学的东西就拿来用,就实践,取得成果。
我学了一个道或者术,就扎扎实实的都践行起来,看起来我学的不多,但由于我都掌握了,所以我得到的比谁都多。
还是那个最简单的歇后语,狗熊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最后有所得吗?能填饱肚子就不错啦,没什么积累!
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求新,而是要注意积累。一个简单的道理,要一一贯彻,贯彻到底,那道理的秘密、美妙和无穷的神力,只有你一惯到底才会显现。
当你能够真正的践行,做到了那些最简单的道理,那成果完全是在他人想象之外。
因为他们都没有贯彻到底,你就是跟他们分享,他们也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而且他们根本不信,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了。
人与人之间差距在哪里?不在于你学了多少,而是你做了多少,做到了多少。
所以越伟大越平凡,越是圣人,他越谦虚,也不是他谦虚,就是因为他真的认为自己做的还不够!
孔老夫子,就像后来我们说到的蘧伯玉一样,天天在反思,找不足,所以他才能够持续不断的进步,切身躬行。
时间到了,今天这一章的解读就到这里了。
明天早晨六点半,我们继续解读下一章。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明天见
孔子自谦
躬行的意思亲身实行。
出处:《论语》:“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史记》:“ 太公躬行仁义七十二年。”
《宋思颜传》:“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
鲁迅 《孤独者》:“我已经躬行我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
例句:他通过脚踏实地地躬行党的创新理论,使得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通过传播者知行统一的人格魅力更好地发挥出来。
躬行相关: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诗的大意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并且终生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就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还是不能理解到知识的真谛,要想真正地理解书中深刻的道理,还必须去躬行实践。
躬行践履
①躬行践履,意即亲自实行、亲自去做,体现了重视实践、深入实践的精神。
②苏轼在《石钟山记》一文中,记叙了他深入实地考察,揭开了石钟山得名之谜的故事,苏轼躬行践履之举,被后世传为佳话,此成语也说躬尝践履。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的拼音
原文
7.32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释义
文莫:形容一个人做事勤奋的样子。
译文
孔子说:“在学习文献知识方面,我和别人差不多。在身体力行地去做一个君子这方面,我还没有达到。”
感悟
这是孔子自谦的一句话。孔子一直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的,在本章中,他再次强调了身体力行对于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另外,对于“文,莫吾犹人也”这一句,在学术界中有着不同的解释。有的说此句意为:“讲到书本知识我不如别人”;有的说此句应为:“勤勉我是能和别人相比的。”在本文中,我们按照“大概我和别人差不多”的解释进行阐述。
《论语·述而第七》32:孔子要是也腰疼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gōng?xíng?jūn?zǐ?zé wú wèi zhī?yǒu?dé
躬行?[ gōng xíng ]?
生词本
基本释义?详细释义?
[ gōng xíng ]
亲身实行:~节俭。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翻译
《论语·述而第七》32:孔子要是也腰疼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中国人,最好为人师。街面上,但凡有人遇到点困难,马上会聚拢起一群看热闹的人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谁都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给当事人出各种各样的主意,唯独那个当局者——是迷的。其实,你认真琢磨一下那些看热闹者出的主意,多数情况下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
还是孔子他老人家实在,老早就讲自己“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个纯粹的躬行君子,“我”还没有完全做到。
因为有这么一种态度,大概不会有人轻易翻着白眼说他“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关于这段话的前半部分,有两种不同的断句方式。一种是钱穆先生的断句方式:“文莫,吾犹人也”,这里的“文莫”是“黾勉”的意思,在《诗经》中多次出现,表达的是“勉强努力”,也就是努力的意思。另一种断句方式较为普遍:“文,莫吾犹人也”,“莫”是“大概、差不多”的意思。这两种断句方式都能讲得通,前者是说孔子自认为自在努力精进方面,是能够及格的;后者是说孔子自认为在书本学问方面,与一般人差不多。
孔子说得全是老实话,不管是黾勉努力,还是书本学问,人家都是及人的,说的不客气点,那叫钢钢的,大多数人都不是他老人家的对手。唱个歌,人家都能在看到有人唱得不错时做到“必使之反,而后和之”,这种好学,哪里是一般人可以相匹敌的。客观来讲,即便是在做个纯粹的躬行君子方面,孔子的修为也不是一般人能及的,甚至达到了与古圣先贤——尧舜禹汤等量齐观的程度。但老人家谦虚的很,称自己在这方面还不得要领。
定孔子也走过今天的街面,定他老人家也同我们普通人一样爱看热闹,定他老人家作为旁观者也看到人遇到了具体的麻烦和困难,他老人家会怎样做呢?
一、文莫,吾犹人也
从一大堆书本学问中探寻解决现实问题的办法,他老人家同大家差不多。
这当然是他老人家自谦的说法,在这个方面,他老人家终身述而不作,编纂了上古至春秋的五部经典——《礼记》《春秋》《诗经》《尚书》《易经》,这五部经典,差不多涵盖了上古至春秋时期,全部领域,各种圣贤的经典做法、说法,至少这一时期的问题,全部可以在书本中找到答案。
孔子也会为遇到具体困难的人提出建议,但这个建议一定不是具体的解决方案,一定不是他自己的临时起意和创制立说,而是植根于文化经典的大道,是一些有来头的笼统的原则和方向。
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用什么样的方法,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谁也甭想指望一个两千多年前的老头儿能给出包治百病的解决方案来。
二、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如果碰巧街面上遇到具体困难的当事人是个明白人,能够自觉屏蔽那群“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旁观人的具体建议,对孔子这位忠厚老者引经据典的原则、方向较为感兴趣,屈身向老夫子进一步求教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孔子一定会用这句话解围:“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躬行君子,在你的处境里昂扬向上,我还没有遇到过,也没有做得到。
言外之意是,看好你呦,只要你有这份心,一定能在自己的处境中修炼出个结果来。
仔细想一想,圣人无需经历我们所有凡俗的遭遇,他只是在我们困顿时,在我们头顶燃气一团光明,给我们以力量和勇气,凭借那团光亮,让我们自己走出那个困境来。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的翻译: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原文为: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翻译为:孔子说:“就书本知识来说,大约我和别人差不多,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论语·述而》出自《论语》,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非常值得研读。
《论语·述而》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论语·述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