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车是什么意思
2.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是什么意思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是俗语,意思是形容文才高超,学识渊博。
出处:
《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钟馗传——平鬼传》一回:“有一名甲进士,姓钟名馗,字正南,终南山人氏。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造句:
1、苏轼是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大文学家。
2、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满腹经纶。
3、读书人应该以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为自己的目标。
4、如果不能活用贯通,就算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只是读死书。
5、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见识宏博,深受学生的敬仰。
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车是什么意思
人们常爱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来称誉或形容他人的知识渊博、才学高深。它们分别出自两个典故。
“五车”出自《庄子·天下》篇:“惠施有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说的是战国人惠施方术甚多,却杂乱不纯,而且言而不当。所谓“其书五车”是指他的藏书丰富可装五车。古时的书都是用竹简(片)制成的,每片上刻有字,串起来就成了书。当时的五车书虽与现在的五车书不可等量齐观,但拥有五车藏书也可谓“饱学之士”了。
“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后来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比喻文才高超的人。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可叹》诗中写道:“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即曹植)八斗才。”诗中就借用了“才高八斗”这个典故。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是什么意思
人们常爱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来称誉或形容他人的知识渊博、才学高深。它们分别出自两个典故。
"学富五车"最早出自《庄子·天下篇》,原文是"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这些话是在批评惠施,翻译过来是,惠施这人会很多方术,虽然他写的著作够斡旋五国兴衰,但是他说的道理却有许多是舛误与杂乱的,他的言辞也有不当之处。"其书五车"的"书"是动词,就是写。"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是说惠施所写的著作,而不是他读过的书,因为不可能惠施所读的书全是"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惠施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辩客和哲学家,是名家思想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
车,古时候比喻国家。
“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后来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比喻文才高超的人。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在《可叹》诗中写道:“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即曹植)八斗才。”诗中就借用了“才高八斗”这个典故。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意思指人富于文才,学识渊博。出自于明·陈汝元《金莲记·偕计》:“不佞姓苏,名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原文: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历物之意,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我知天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
译文:
惠施的学问广博,他的文章够五辆马车之多,道术杂乱无章,言辞多有不当。他分析事物之一,说:“大到极点而没有边际的,称为‘大一’;小到极点而没有内核的,称为‘小一’。没有厚度,不可累积,但能扩大到千里。天和地一样低,山和泽一样平。太阳刚刚正中的时候就偏斜,万物刚刚生出就向死亡转化。大同和小同相差异,这叫‘小同异’;万物完全相同也完全相异,这叫‘大同异’。南方既没有穷尽也有穷尽,今天到越国去而昨天已来到。连环可以解开。我所知的天下的中央,在燕国之北越国之南。泛爱万物,天地合为一体。”
学富五车出自《庄子·天下》,《庄子》又名《南华经》,是战国中后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道家学说汇总。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