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割席分坐的意思
2.文言文《割席分坐》的内容及翻译是什么?
管宁割席文言文翻译及原文如下:
原文: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翻译: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依旧挥动着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高兴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宁的神色后又扔了它。
曾经,他们同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穿着礼服的人坐着有围棚的车刚好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就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一、创作背景:
《世说新语》的编纂成书固然与刘宋家族对魏晋风流的喜好和社会各层人士对魏晋风流的追慕有关,然而刘义庆之所以对魏晋士人情有独钟化大气力与其门客共襄盛举还有他个人身世的内在原因。
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封临川王,刘裕对其恩遇有加。公元424年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刚登基便先后杀了徐羡之、傅亮、谢晦等拥立功臣。宋文帝性情猜忌狠辣,因为担心自己重蹈少帝被弑的悲剧,严格控制并杀戮了大量功臣和宗室成员,这其中就包括名将檀道济。
二、 扩展资料:
管宁:东汉末年人(公元158年—公元241年),字幼安,北海郡朱虚(今山东省临朐)人。管仲的后人,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高士,自幼好学,饱读经书,一生不慕名利。
与平原华歆、同县邴原号为一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当时的名士,后因厌恶华歆为人而传有割席而坐的佳话。一生讲学,居住于辽东。
华歆:东汉末年人(xīn)(公元157年-公元232年),字子鱼,平原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名士,三国时期魏司徒。汉灵帝时举孝廉,任郎中,后因病去官。后何进征召为尚书郎。
官渡之战时,曹操“表天子征歆”,任为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代替荀彧为尚书令。曹操征讨孙权,“表歆为军师”。后任御史大夫。曹丕即王位后,拜相国,封安乐乡侯。后改任司徒。魏明帝即位,晋封博平侯。卒谥敬侯。
割席分坐的意思
原文
管宁、华歆②(xīn)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③而掷④去之。又尝⑤同席读书,有乘轩服冕⑥(miǎn)过门者,宁读如故⑦,歆废书⑧出观。宁割席⑨分坐,曰:"子非吾友也⑩。"
译文
管宁和华歆同在园中锄菜,看见地上有一片金,管宁仍依旧挥动着锄头不停,和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拾起金片而后又扔了它。他们又曾经同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个坐着华贵车辆的官员从门前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管宁割断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
你不再我的朋友了。”
释义
①本篇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金、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原属《德行》第十一则。
②管宁: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华歆:字子鱼,东汉人,桓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
③捉:拿起来,举起
④掷:扔。
⑤去:抛去。
⑥尝:曾经,从前。
⑦轩服冕:复词偏义。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这里指贵官。
⑧故:原来一样。如:像。
⑨废书:放下书
。废:放下。
⑩席:坐具,坐垫。古代人常铺席于地,坐在席子上面。现在摆酒称筵席,就是沿用这个意思。
⑾子非吾友也:你不是我的朋友了
文言文《割席分坐》的内容及翻译是什么?
割席分坐的意思是:因为观点不合,友谊破裂,分别坐在两边,表示不再友好相处。
“割席分坐”是一个成语,起源于古代战国时期的故事。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因观点不合而导致的友谊破裂,各自为政,不再友好相处的情景。它比喻因为观念差异而导致人际关系破裂,不再合作。
战国时期,有两位闻名遐迩的君子,他们分别是荀子和庄子上。两人原本是挚友,共同探讨学问,研究道家思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于道家的理解产生了分歧。荀子主张儒家思想,认为人们应该努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庄子则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这种观念上的差异使得他们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和睦相处。
有一天,荀子邀请庄子到自己家中做客。在交谈过程中,两人争论了起来,庄子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儒家思想束缚了人们的自由。荀子感到十分恼火,认为庄子背离了道家的初衷。于是,荀子拿出了一把刀,将自己的席子割成两半,表示与庄子分道扬镳,不再友好相处。这就是“割席分坐”的典故。
“割席分坐”这个成语传达了因为观念差异而导致的友谊破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类似的情况。当人们观点不合时,很容易产生矛盾,甚至导致关系破裂。这时,我们需要冷静思考,理性对待,尊重他人的观点,寻求共识。如果无法达成一致,那么和平分手,各自追求自己的理念,也是一种成熟的人生态度。
此外,“割席分坐”还告诉我们,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的意见。世界是多样化的,观念也是千差万别的。我们不能期望每个人都与自己观点一致,要学会包容和接纳不同的声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际交往中更加从容自信,实现自身价值。
《割席分坐》 原文: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译文:
管宁和华歆在园子里一起抛地锄菜。忽然,两人看到地上有一块金子。管宁挥动锄头,对待金子和瓦块砾石没什么区别。华歆拿起金子,丢下锄头,离开了。还有一次,管宁和华歆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有坐着轩车穿着冕服的人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扔了书跑出去观看。管宁割开席子和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啊。”。
典故出处:《世说新语·德行篇》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
作者:刘义庆(403年--444年)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