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耻近乎勇

2.知耻近乎勇什么意思?知耻近乎勇怎么读?

知耻者近乎勇前一句_知耻者近乎勇

《中庸》原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已;

“知耻近乎勇”字面的意思是:知道什么是“耻”,就接近于“勇”了

其背后的含义需要从儒家的哲学体系中找到入手点。

从我刚才列举的一整段,可以粗略看出:

先修身,然后治人,然后治天下国家。

这个顺序是不能乱的。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所以,“知耻近乎勇”是从修身的角度来说的:

而在儒家思想里面,外在的行为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从这几句话可以清楚的看到,作者表达的从外在行为到思想认知层面转换的逻辑。

儒家讲究:“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实际上是强调“行为向思想的转化“。

“利用行为向思想的转化,完成修身养性的过程”。

最后总结:知耻近乎勇,实际上是修炼的过程,

知道什么是“耻”,会让人成熟起来。“勇”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准。

而修炼自己,是治人、治国的前提条件。

知耻近乎勇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翻译:好学的人,离智者也就不远了;无论何事都竭尽所能去做的人,离仁者也就不远了;时时刻刻把“荣辱”二字记在心上的人,离勇者也就不远了。

出处:出自战国末期至西汉子思创作的《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翻译:孔子说:“好学的人,离智者也就不远了;无论何事都竭尽所能去做的人,离仁者也就不远了;时时刻刻把“荣辱”二字记在心上的人,离勇者也就不远了。明白了这三个方面,就知道修身的方法;知道修身的方法,也就知道了治人的方法;知道了治人的方法,也就知道了治理天下国家的方法了。”

扩展资料:

《礼记·中庸》赏析:

《礼记》在中国思想史上一直是“创造性心灵的灵感源泉”,它也是《四书》中最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生智慧和哲学洞见的著作。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待人、交友、为政、处事,要得心应手,恰到好处,都需要为人处世的智慧,在竞争激烈,人际关系复杂的今日,研读和借鉴《礼记》中的智慧,显得弥足珍贵。

此文记叙了孔子论述修身的方法,指出了人生修养的方法和途径。首先从好学、力行、知耻这些浅近的事情入手,第二再进入智、仁、勇这一社会共同的道德境界,第三论述了修身,第四由“修身”扩展到“治人”,直至“治理天下国家”。

百度百科-中庸

知耻近乎勇什么意思?知耻近乎勇怎么读?

儒家说“知耻近乎勇”,“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语出《中庸》

知道自己的耻辱了,才能发挥出力量和勇气。儒家所说的“知耻近乎勇”的勇是勇于改过,正视自己的错误。圣人把羞耻和勇敢等同起来,就是要人们知道羞耻并勇于改过的精神,是一种值得学习、推崇、赞赏的品质。

孟子说:知耻而后勇。他所指的是一种在遭受磨难与打击后,在困境面前,毫不气馁、决不后退、决不自暴自弃,进而奋发进取、迎难而上的精神状态。

耻辱一般具有两重性,它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次机遇;它既是一种障碍,又是一次磨砺。人往往在知耻后,似乎才有卧薪尝胆的决心和勇气,否则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认识自己是战胜自己的前提,不知己知彼,如何能取得胜利?很多时候,人们都自认为自己很了解自己,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忙忙碌碌中无暇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遇此问题,多数人都习惯为自己编织很多实际上是自欺欺人的借口,披上很多自我保护的外衣,结果是在一阵纷乱对抗中,被打倒的竟是自己。人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就像没有无缘无故的胜利一样。不要见不得失败,很多事物都有按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方式推进。胜败乃兵家常事,输了没关系,重要的是不服输,勇于从头再来。所谓耻者,不足也。知不足而后勇,忍人所不能忍,为人所不能为,可成大勇。

知耻近乎勇什么意思?知耻近乎勇怎么读?

参考答案:

拼音:zhī chǐ jìn hū yǒng,简 拼:zcjhy

成语解释:知道羞耻,已经接近了勇敢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成语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