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思敏捷,聪明过人,青出于蓝,一鸣惊人,桃李争妍,后继有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意思。
2.书香门第后继有人的诗句
3.年华转瞬即逝下一句是什么?
4.生子当如李亚子下一句是什么?
5.薪火相传终有继,江山更待新宇开 什么意思
后继有人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还是中性词
中性词或成语
关于后继有人的详细解释
成语名字: 后继有人
拼音读音: hòu jì yǒu rén
解释说明: 继:继承。有后人继承前人的事业。
出处来历说明: 艾芜《鞍钢呵,我回来了》:“这是后继有人,令人喜悦不止。”
和后继有人意思相近的成语四字词语
传宗接代: 子孙一代接一代地延续下去。
青出于蓝: 《荀子·劝学》中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意思是靛青是从蓼蓝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蓼蓝更深。后用“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
和后继有人意思相反的四字成语和词语
后继乏人
[hòujìfárén]
暂无释义
接二连三
[jiēèrliánsān]
一个接着一个,形容接连不断:喜讯~地传来。
青黄不接
[qīnghuángbùjiē]
指陈粮已经吃完,新粮还未成熟,口粮接续不上。农家常指春夏之间。比喻财力、物力、人力暂时中断。
后继无人
[hòujìwúrén]
继:继承。没有后人来继承前人的事业。
断子绝孙
[duànzǐjuésūn]
绝了后代(常用作咒骂的话)。
不肖子孙
[bùxiàozǐsūn]
不肖:不似(先人)。指不能继承祖先事业的、没有出息的子孙。
扩展阅读:用(后继有人)写一句话例句
(1)、眼见儿女不成器,钱神通才在鳏居十四年后纳妾,希望生下个中用的后代,也好让偌大家业后继有人,不想连娶五房,也没见动静。
(2)、三风尊者真是独具慧眼,能招揽到如此弟子,后继有人,真是恭喜啊!
(3)、清明时节日明媚,祭奠先祖须谨记;死者已永远逝去,生者须努力上进;学习科学与文化,争做世纪接班人;先祖坟前誓立志,后继有人永安息!
(4)、如今他肯拜我为师老夫甚是欢心,晚年能得此良徒总算是衣钵相传后继有人。
(5)、梵学研究领域颇有生气,人才济济且后继有人,是季羡林留给北大的有形“遗产”之一。
(6)、“渤澥汪洋、一苇可航,敦睦邦交、劝攻农桑;后继有人、壮志必偿,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也悬挂在此。
文思敏捷,聪明过人,青出于蓝,一鸣惊人,桃李争妍,后继有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意思。
眼镜-创业故事 一个人不远千里,从浙江瑞安来到山东济南,本来做着前景不错的服装买卖;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副眼镜把他带入了眼镜行,从此一发不可收,在风起云涌的济南眼镜市场上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地一路
走来……
30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的南方小伙何汝贤如今成了济南老何,成了董事长兼总经理,掌管着一个凤凰涅盘后的老字号——宝明斋。在济南的商业旺地,散落着宝明斋的10家分号。
入行20岁以前,何汝贤没有走出过瑞安。正是瑞安人文环境的日浸月染,为他日后“入主”宝明斋做了铺垫。
知道瑞安的人可能不多,但提起瑞安隶属于温州,人们会有恍然大悟之感。在温州当地有这样一种说法:域内最富“温州模式”特色的是瑞安——6万多名瑞安人分布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15万名瑞安人走出瑞安在全国各地经商办厂,“有市场的地方就有瑞安人,没有市场的地方也有瑞安人去创造市场。”当然,这是温州当地的说法,国人普遍认同的说法则把“瑞安”改成了“温州”。官方统计数字表明,瑞安人口不超过120万。
2003年1月12日,冬日难得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落在何汝贤的老板台上。应记者之请,他的记忆回到了并不温暖的30年前:“当年,我父亲长期患病,家中兄弟姊妹5人,负担很重,应该说是家境贫寒
吧。我辍学比较早,一是‘’停课,二是上不起。不过,我做事肯出力,从不轻言放弃,为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不再受穷。从事眼镜行业这么多年,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的,能坚持走到现在,支持我
的就是那时候养成的不怕吃苦、不肯服输的性格。
16岁时,何汝贤进入当时瑞安县二轻局下属的一家服装厂当学徒,“我蛮喜欢穿着的”。爱好加上刻苦,他的技艺提高很快,逐渐得到了领导的器重。13年,厂里准备在济南派驻人员搞供销,兼顾北
京、上海和乌鲁木齐,第一人选就是何汝贤,“那时我们那里能说普通话的都不多。”
济南走马上任后,何汝贤发现自己眼睛视物不清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感到很痛苦”。去上海出差时,他的朋友带他到“吴良材眼镜店”检查,店员告诉他是近视,但一只镜片能配,一只配不了,请他
到北京“大明眼镜店”配制。“那个时候,验光排长队,配制过程需一两个月,还要等待出差机会,所以我的第一副眼镜前后用了半年多才戴上。”何汝贤回忆说,这副眼镜花了他18元钱,而他当时的月工
资是23元。
“看不清楚东西,痛苦;半年才配好,磨人。我是这样,其他近视的人何尝不是如此?!配制眼镜是一件帮人解除痛苦的好事,如果我能干上这一行,我一定很自豪。”
何汝贤开始留心,利用出差的机会收集老、旧眼镜,打听哪里有老师傅带徒弟或者能够学习专业知识。老、旧眼镜收集了不少,后来成了宝明斋芙蓉街老店的“镇店之宝”,拜师学艺却一直没有找到机
会。不过,杭州一家技工夜校开设眼镜配制课程的信息硬是让他打听到了,“我想办法去学了3个多月”。
19年,瑞安县二轻局筹建瑞安光明眼镜厂,时任服装厂副厂长的何汝贤得知消息后,强烈要求调往眼镜厂,终于如愿以偿。年前后,何汝贤发现在“围墙”内埋头生产是很盲目的,只有把握消费
者脉搏,才能使产品适销对路。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市场上开设“窗口”,了解消费动态。于是,他再次来到济南,在舜井街、西门展销大楼、八一立交桥军人服务社等当时最繁华的地段建立了“前沿阵地”,在第一时间把市场信息反馈回企业。在这段时间里,何汝贤自费进入山东经济干部管理学院进修,开阔了视野和思路,重新对自己反思、定位:不“局限”在一家眼镜生产企业之内,把握时机真正进入眼镜行。
“就是在这个期间,我第一次知道了宝明斋。”何汝贤回忆说,山大一位老教师的孩子拿着一副旧眼镜来为父亲重新配制,眼镜已然破旧磨损,但老人的孩子说父亲很在意这副眼镜,这让他不免留心观
察:镜盒、镜布上“宝明斋”的字号依稀可见。
1990年,何汝贤注册成立了济南大明眼镜有限公司。“‘吴良材’配不了的,‘大明’能够配。而且从一开始我就用了连锁模式,在济南眼镜市场蛮轰动的。”何汝贤说到这里,点燃一支香烟,似乎要
排解心中的郁闷:“但是,那是一个家族企业,股东素质参差不齐,经营意识和商业道德高低不同,部分股东只讲赚钱,不关心眼镜质量;甚至个别连锁店擅自抬高价格后再装打折,欺骗顾客;上午挣的钱,
恨不得晚上就分掉,没有长远的发展目光和整体的商业道德观念;而且没有品牌观念,只求糊弄了事,从没有整体塑造企业信誉,到头来,连锁店不少,但各自为政,企业只有数量,没有质量保证,唉……”
何汝贤一直想改变这种状态,努力“稀释”负面因素,合资成立了济南北光大明眼镜有限公司,并作为港资代表进入“精益眼镜”,但由于种种原因,他最后还是选择了离开,“我准备专心致志地做宝
明斋!”
“老字号是什么?是多年诚信经营使顾客心悦诚服的百年老店。”何汝贤有些激动:“前些年,很多人没有听说过宝明斋,但一个老人却对它念念不忘。我配第一副眼镜的时候,‘吴良材’、‘大明’
的字号被打入‘冷宫’很多年了,可我的朋友和店员脱口而出的还是老名称。‘吴良材’这么大的名气,店员告诉我有一只镜片配不了,多讲诚信啊。差不多配上一只,我不是只能用眼睛来适应吗?这样的老字号才是我追求的!”
为了求得“原汁原味”,何汝贤开始追寻宝明斋的渊源。越接近历史源头,何汝贤越有底气:1929年,宝明斋诞生于当时济南商业圣地——芙蓉街,规模档次堪称业内翘楚,其“实、精、诚、信、仁”店训形成的经营之道为众多顾客称道,“不合格的眼镜必须当场摔碎”,因此在1929年—1937年达到巅峰期。1937年,为宝明斋书写匾额的人将此字号带入天津,并在天津发扬光大,源远流长延续至今,成为大江南北颇富盛名的眼镜行业老字号。而在济南,由于兵火战乱等天灾人祸,宝明斋日渐式微以至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到1999年1月23日何汝贤重新悬挂起宝明斋的匾额时,已经距这家老字号首次开张70年了。
“古训犹在,我不敢欺天欺人。”何汝贤说,品质立业、信誉兴店,铸就了宝明斋老字号的传世之名,他要做的是使宝明斋这个“最大的资本”不断提升其品牌价值。于是,他把老字号的传统经营模式扬弃为现代企业经营方式,把老字号的信誉精髓转化成和谐的企业文化,把老字号的古典形象与现代商业氛围有机结合,把老字号古旧的配镜技术“进化”为国际一流的设备、技术、人才……继承不是照搬,扬弃是为了升华。
“现在宝明斋的股东不仅实力雄厚,而且素质很高,合作得非常愉快。我们凭良心挣应该挣的钱。”何汝贤坦言,重新竖起宝明斋的大旗后,他有如鱼得水的感觉,在股东们的配合支持下,他实现了原来一直思索却因种种掣肘因素不能如愿以偿的设想:设立眼镜配制中心——无论哪家连锁店接活,都要统一送到配制中心制作,以确保配制质量;制定眼镜配制12道标准工序,从料、件入库到成品交付,每个工序必须严格检验且下游工序对上游工序有质量否决权;首家提出眼镜“医护配戴”全新概念,创立眼镜医护配戴10道标准流程;所有店员岗前培训、持证上岗……
谈到这些,何汝贤很自豪:“这是宝明斋恢复以来,连续4年国家质量抽查100%合格的根本!”
“有什么样的公,就有什么样的婆。”对导入并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使之与“以德服人、以德治店、以理服人”的经营理念有机结合,何汝贤用了瑞安老家的一句俗语。“体系很好,但是
它是‘死’的,需要人来执行。执行它的人一定是高素质的人,而且要工作在一个和谐、向上、充满正气的氛围中,才会自觉自愿地实践。”何汝贤认为,如果一个人一个企业没有形成讲德、讲理,凭良心
做事的氛围,再好的体系、制度也是一纸空文。
何汝贤向记者介绍了一位9岁便在宝明斋当学徒的传人:老人名叫刘明春,86岁,现居章丘,书法在当地颇有名气。得知宝明斋凤凰涅盘的消息,老人颤颤巍巍地来到济南,耳闻目睹之后,他挥毫写下
“后继有人”4个字送给了何汝贤。
叙述这个故事时,何汝贤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神情。
----------------------------------------------------------------------------------------------------------------------
风雨不改初衷,百年品质永恒
1、1929年月1月,济南大永兴百货公司在芙蓉街开设眼镜店,立号“宝明斋眼镜店”,专营眼镜,当时店铺面积约30平米。
2、1933年大永兴百货公司扩大宝明斋眼镜店经营规模,店铺三间面积达90平米,成为当时济南规模最大眼镜店。
3、1936年大永兴百货公司由于内部股东经济争端,各百货门店生意开始衰败,宝明斋眼镜店由店内伙计买下。
4、1946年宝明斋眼镜店顶盛时期宝明斋眼镜店响誉大半个中国。
5、1999年月1月何汝贤先生应邀重建宝明斋辉煌,成立了济南宝明斋眼镜有限公司,总店坐落于文化街DD文化东路,此标志着 宝明
斋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6、1999年7月宝明斋连续开设了5家分店。成为同省发展规模最大的眼镜店,发展速度之快堪称眼镜界奇迹。
7、1999年7月宝明斋全国首家成立配制中心,每一副眼镜均用流水线生产。
8、1999年8月宝明斋巨资赞助周华健济南个人演唱会,再显企业实力。
9、1999年11月宝明斋与中国眼镜协会成功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宝明斋全体员工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有28位员工誉获高 级、中级验光配镜师称号。
10、2000年月1月宝明斋率先导入IS0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11、2000年1月济南市眼镜行业单店营业规模最大,且代表宝明斋企业文化的“宝明斋千秋总号”落户大观园,从此树立眼镜 行业旗帜地位。
12、2000年3月随着企业规模日益扩张,员工队伍逐步扩大,为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加强员工的队伍建设,宝明斋在的 指导下成立了党支部、团支部、工会委员会和妇联。
13、2000年5月宝明斋巨资赞助刘德华济南个人演唱会。
14、2000年9月宝明斋巨资赞助齐秦济南个人演唱会。
15、20001年1月宝明斋成功通过了IS09002l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16、20001年4月宝明斋与社会工商界人士及专家学者成功举办了“看宝明斋现象,论老字号兴衰”座谈会,有效的总结了中 国老字号发展的成功理论。
17、20001年“小李强”引起社会全面关注,宝明斋率先在企业内部发起“捐助残疾人”活动,董事长亲自携捐款看望小 李强,此举得到社会全国好评。
18、20001年8月宝明斋再次导入IS0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19、20001年12月宝明斋十店开张,标志着宝明斋连锁店遍布济南五区。
20、2002年5月济南金街泉城路改造完毕,宝明斋三大连锁店进驻,社会影响力极大。
21、2002年5月宝明斋成功通过IS0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2、2002年5月宝明斋迁回芙蓉街旧址,定名“芙蓉老店”。
23、20002年8月宝明斋成功举办了“古代眼镜文化展”。
24、2003年3月宝明斋与泉城路管委会举办了“2003太阳镜新博会”。
25、2003年8月在共青团省委的指导下,宝明斋开展了“青春创业行动”。
书香门第后继有人的诗句
文思敏捷:指文章的灵感和思路非常顺畅
聪明过人:智力超过一般人,非常聪明
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一鸣惊人:一声鸣叫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桃李争妍:桃花李花竞相开放。形容春光艳丽
后继有人:继承。有后人继承前人的事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栽培,培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的时间可以培育一棵树木,一百年的时间才可以使培育一个人才,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年华转瞬即逝下一句是什么?
1. 关于书香门第赞美诗句
关于书香门第赞美诗句 1.求关于书香门地的诗词
西厢记
一
款款莲步,你一步步走来,在你学会走路之前。秋千架在夕阳里静立,你不玩秋千,却将笔墨排得整齐。一尾琴,立在墙上,你却用一把葵扇,去追赶蝴蝶,蝴蝶也追你,只见,后花园的氤氲里,你一步一步,步步生莲。
二
我自远方而来,不过流离,不过伞一把,书一本,草鞋一双;不过酒一壶,剑一柄,呆气一股。
你的笑从秋千里传来,星亮的是你的眸。庄周的蝶却绕着你的肩头而飞。庄周梦蝶,我梦你,都是哲学。
三
让你黑亮的长发飘来唐朝的微笑,让你鲜亮的衣衫送去宋代的轻愁。擎一把象牙的梳,早上梳长发,晚上梳月亮;靠一只花蕊的枕,早上枕蝴蝶,晚上枕发香。
一根琴弦,千种余音;一缕发丝,万里馨香。后花园里,你的终身终被私订,红娘的笑声已成绝响。想要读懂你,先读林黛玉,再读崔莺莺。
2.关于书香和赞美夸奖国家的诗句
有关书香的诗句
读书就如漫步春天,感受“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生机;读书就如徘徊夏日,欣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瑰丽;读书就如回味秋天,领略“停车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景;读书就如追忆冬季,感叹“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精神。
人累了,喜欢独坐窗边,让疲惫之身得以安宁。心累了,喜欢捧起一本书, 让浮躁的心得以清静;书是奔腾的血液,书是跳动的生命,书是涌动的源泉,书是神秘的舞步,在书中行走,我感到的是智慧,是幸福,是释放,是无限的宁静,是澎湃的……
岁月如梭,转眼它已走过15年,只要一触摸充满万种风情的纸页,触摸书中所诉的故事的脉动,研读书中人物的笑颜,品书中文章的内涵,顿时,一股沁人心脾的芳香,输入心房,顷刻间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
拥有了书,实际上就是拥有了一笔取之不尽的财富,那时候,我们的每一句话都会真正起到“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一切”的作用。前苏联著名的大文豪说过:“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情感和;它会教你尊重别人和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和平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
让研读教育名著成为我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吧,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书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作为给予尚未出生的后代的礼物,代代相传,我们更要认真研读,让我们的生活再添几缕书香吧!
啊,书,我的朋友,是你在我犯错时,教我怎么做人。啊,书,我的朋友,是你在我骄傲时,教我要谦虚。啊,书,我的朋友,是你在我丧气时,给了我无限自信。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带领我们遨游瑰丽多姿的知识海洋。古今中外的许多伟人都将一本好书视为无价珍宝。孔子读书可“三月不识肉味”。鲁迅说“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高尔基说“看到一本好书,就像饥饿的人扑面包上一样”。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
与书为友,以书为鉴,让一缕书香伴你我同行!
生子当如李亚子下一句是什么?
邓恩铭《诀别诗》。
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
不惜为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翻译:三十一岁的光阴年华转瞬即逝,(只可惜)壮志未酬却是(再也)无可奈何了。不惜让我自己身先士卒的赴死,(还望)后继有人(有后辈们)可以频频的前仆后继(投身于解放事业中),以用来慰问我九泉之下(的灵魂)了。
人物生平
1901年1月5日,出生于贵州省荔波县玉屏镇水浦村一户水族家庭。
1915年,当反日讨袁的爱国运动波及荔波县城的时候,忧国忧民的邓恩铭积极投入到运动中,开始参加政治运动。
1917年9月,邓恩铭背井离乡从贵州荔波来到山东济南,投靠在山东任县官的叔父黄泽沛(黄泽沛的父亲原名邓锦臣,是邓恩铭的祖父邓锦庭的同胞兄弟,儿时过继给姑母家而改姓“黄”)。
薪火相传终有继,江山更待新宇开 什么意思
乱世英雄李存勖:生子当如李亚子
乱世出英雄。陈胜、吴广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仅仅震倒了大秦帝国的高压长城,也震撼了千千万万被欺压的劳苦人民的心,为他们勇于反抗,提出了支持——最少是目的性上的支持。
古往今来,农民起义少功成之时,这倒不难想象,毕竟英雄、枭雄的,白手打天下,没有后顾之忧,大不了就是烂命一条;而泥腿子却是很难扛着锄头去锄禾中原大地,农民伯伯们向往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算有些远见的陈胜之流,那也只是追一个“王侯将相”,难以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落叶归根也便成了他们的归宿。天下,不是泥腿子的舞台——是英雄的“武”台,后唐庄宗李存勖(勖:[xù],勉励之意;公元885年-公元926年),便是这样的英雄。
上帝造出一根针,那最好就用来缝衣服,造了一把剑,当然是用来捅人的。剑不一定要大成,在其初具雏形的时候,便能取人性命,同样的道理对英雄而言也是适用的,李存勖在少年时便已经锋芒毕露。李存勖为晋王、后唐太祖李克用与贞简曹皇后长子,生于唐光启元年正月(公元885年12月),幼时擅弓马,勇力超群,深受宠爱。李存勖年少时便随其父外出作战,11岁到长安向朝廷报功,得唐皇之赐。这里顺便提一下,李克用(856年-908年),沙陀人,本姓朱邪(又作朱耶),其父受唐朝天子赐李姓,是唐朝末年最强大的藩镇节度使之一,后受唐封为晋王。后唐创立后,尊称其为后唐太祖武皇帝。
天佑五年(即公元908年),李存勖继晋国王位,时年二十三岁。历经多年沙场打磨,李存勖已是声名赫赫,却契丹、击大梁、灭桀燕、服岐秦,中国北方大部分被他统一,晋国也随着李存勖的出现,如日中天,后梁太祖朱温曾赞叹“生子当如李亚子”。李存勖三十八岁(同光元年,即公元923年)于魏州(令属河北)称帝,国号“”,史称后唐。同年十二月灭梁朝,定都洛阳。五代诸帝者,不论文治论武功,无出其右者。
既然论到了“武功”,那当然要论“文治”。李存勖祖辈都是武将,虽不能说是目不识丁,却也没有什么文才出众的前辈,但李存勖本人却是文武双全。他通晓音律,能谱曲,擅二字叠,可自制辞谱,作“军歌”,都是让后人为之惊艳、赞叹的东西。不过文才与文治却没有什么太大的关联——这李存勖文才尚可,文治却可说是一塌糊涂。“武功”将他推上巅峰,天下英雄莫不仰视,“文治”却将他推下高台,戏子伶人无不哂笑。
这李存勖,基本就算是另一个李隆基:唐玄宗前半生结束了武周天下,整出了“盛世”,后半生耽于享乐,落得个马嵬坡下无奈叹息;李存勖则是三箭之嘱,搞定了仇人,扫平了天下,后半生宠幸伶人,落得个身死“兴教门”的下场。
坊间有“三年河东变河西,先智后昏李存勖”之说,这当然算不上什么好话,但这人前后差异之巨大,可说是判若两人,究竟是什么让这个雄才大略的英雄发生了如此之大的转变?
大家知道,李存勖还有个小名,叫做“亚子”——亚子,当然不如“冠子”,霍去病从来不叫“亚军侯”,但其实这一声亚子是对此人的称道:相传李存勖幼年时已经是体格健硕,容貌魁伟,性子沉稳,且尚独自往来,这与一般富家子弟的纨绔不同,故而深受其父的喜爱,并且随着李存勖的成长,越发表现出其不同常人之处,也进而得到其父的重用。十一岁见唐昭宗时便被昭宗赞为日后国家的栋梁之才,昭宗直言“此子可亚其父”,就是说这小子以后比他老爸更牛,时人赞其“亚子”。
老子英雄儿好汉,李克用对“李亚子”也是寄予厚望,就连听乐之时听到动情处感时伤怀起来,看到儿子,心情也会好起来,听《百年歌》,会说出“壮志未酬,后继有人”这种话来。少年的李存勖受到追捧,会不会生出骄傲的情绪倒难说,但他的确是不负厚望,通《春秋》、音律,擅骑马射箭,犹爱演戏听戏。
李存勖在军事上的远见,甚至胜他父亲李克用一筹,他劝其父整顿军纪不果,在李克用过世后不久,便自行整顿,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他曾力劝其父助仇人刘仁恭,对抗大敌朱温,避免“唇亡齿寒”的发生,为自己最后称霸天下,奠定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克用病死前,交给李存勖三支箭,嘱咐他要完成三件大事:一是讨伐刘仁恭(刘守光),攻克幽州(今北京一带);二是征讨契丹,解除北方边境的威胁;第三件大事就是要消灭世敌朱全忠。
李克用死后,李存勖的境况危如累卵,叔父李克宁被其父委以大任,虽然本来对李存勖没存上歹心,但经不住小人的撺掇,欲杀李存勖,取而代之。李存勖示敌以弱,暗中联系其父旧部下,先发制人,反斩李克宁于刀下。然后,朱温欺李克用已死,李存勖集团内乱的间隙出兵来攻,不料李存勖以雷霆手段解决了内乱,迅速出兵抵抗梁军,潞州之围迎刃而解。朱温得李存勖出兵之讯,仰天长叹道:“生儿子就应当生李亚子这样的!李克用虽死犹生,我的儿子们与之相比,都是些猪狗之类无用的东西。”(《资治通鉴》卷266:“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
“生子当如李亚子!”李存勖这一仗赢得漂亮,奠定了他在晋军之中的地位,内乱既平,他开始休养生息,为大杀四方做准备了——对了,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前文说过李存勖可能是这个世上第一个让自己的手下唱军歌的人物。李存勖将自己的音乐才能用于军队,自写歌词,自谱曲子,让将士一起放声高唱,称为御制军歌。作战前不论上一次是胜是败,都要齐唱军歌,所以将士们在作战时都忘掉了生死,唱歌打仗可算是李存勖用兵之一绝。
李存勖逐步消灭朱温、刘守光等人,定内乱,破刘寻,又苦战七年之后,最终将父亲李克用所交付的三支箭的任务全部完成。同时他还超额完成了遗命,建立了后唐,登上了帝位,成为一代天下霸主。
李存勖年少得志,称帝即位之前,和后梁血战十余年,大小百余战,作战英勇异常,无往而不利——这到后来反倒成了他最大的缺点。他打天下手段犀利,无人能挡,但他守天下却是一塌糊涂,不得不说,他缺少了挫折。
李存勖是战场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称帝后,他认为父仇已报,中原已定,不再进取,开始享乐。他自幼喜欢看戏、演戏,即位后,常常面涂粉墨,穿上戏装,登台表演,不理朝政,并自取艺名为“李天下”。
此外,李存勖还下令召集在各地的原唐宫太监,把他们作为心腹,担任官中各执事和诸镇的监军。将领们受到宦官的监视、侮辱,读书人也断了进身之路。李存勖用人不当,直接将自己推上了灭亡之路。
宠信伶人、重用宦官,又吝于银钱,不抚恤士卒,也就怪不得一起打天下的众将与他离心,终至江山崩溃。三年后李存勖因兵变被杀于兴教门,失败之速,亦是罕见。
北宋欧阳修写《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便是讨论李存勖沉溺逸乐、宠信乐官而致亡国的史实,说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规律
我们翻开书卷读这段历史的时候,唯有叹息。李存勖和唐明皇都是身具大才的人,也都是可以改变历史进程的人。但他们都败给了自己——一张弓不能一直拉紧,却也不能松开心弦,那才是一个人成功这关键。隋朝炀帝胸怀大志,做事却是马不停蹄,开大运河,建东都洛阳,征战高丽,终于累垮了大隋,也累倒了天下。
但历史总是不停的重复,前人之事,不仅是后世之师,也算是后人栽跟头的师傅:人类总是会在同一块石头上跌倒,这是人类可恨的地方,却也是可敬、伟大的特质。
“薪火相传终有继,江山更待新宇开”这句话的意思是,学问和道德就像燃烧的火一样,需要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这个比喻意在强调传承的重要性,寓意着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将在一代又一代的人中得到继承和发扬,如同火焰在火炬中传递一样。同时,这句话也暗示着新一代的继承者将会有更加广阔的未来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