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传》原文及译注
2.避世金门指什么生肖
3.表示与世无争的词语
4.马在第4位的成语有哪些
5.有关回避的成语?
6.关于出自史记的成语及其典故有哪些?
7.含有“马、炮”二字的成语有哪些?
1. 与世无争的四字成语
安分守己 分:本分。
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出处:宋·袁文《翁牖闲评》八:“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方且以道义自居,其肯如此侥幸乎?” 安贫守道 安于贫穷,恪守信仰。
出处:宋·苏轼《荐布衣陈师道状》:“臣等伏见徐州布衣陈师道文词高古,度越流辈,安贫守道。” 安时处顺 安于常分,顺其自然。
形容满足于现状。 出处:《庄子·养生主》:“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安于现状 对目前的情况习惯了,不愿改变。 出处: *** 《论党》:“另有些同志在工作中疲蹋,老一套,安于现状。”
安于一隅 隅:角落。安心在某一个角落。
形容苟安一角,不求进取。 出处: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二书》:“臣恭惟皇帝陛下厉志复仇,不肯即安于一隅,是有功于社稷也。”
安之若素 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出处:清·范寅《越谚·附论·论堕贫》:“贪逸欲而逃勤苦,丧廉耻而习谄谀,甘居人下,安之若素。” 避世金马 以之比喻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沈於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避世金门 以之比喻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
出处:见“避世金马”。 避世离俗 指逃避浊世,超脱凡俗。
出处:汉·王充《论衡·定贤》:“以清节自守,不降志辱身为贤乎?是则避世离俗,长沮、桀溺之类也。” 遁入空门 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
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
出处:姚雪垠《李志成》第二十八章:“天下重见升平,他自己决不留恋宝贵,功成身退,遁入空门做一个与世无争的人。” 遁世无闷 指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
出处:《易·乾》:“不成乎名,遁世无闷。”孔颖达疏:“谓逃遁避世,虽逢无道,心无所闷。”
遁俗无闷 指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同“遁世无闷”。
出处:唐·王勃《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遁俗无闷,因时有待。” 遁逸无闷 指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
同“遁世无闷”。 出处:南朝·梁·江淹《无为论》:“欲使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舒卷随取,进退自然,遁逸无闷,幽居永贞,亦何荣乎?” 和光同尘 和、同:混合。
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
也比喻同流合污。 出处:《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
滑泥扬波 指同流合污,随俗浮沉。 浑俗和光 浑俗:与世俗混同;和光:混合所有光彩。
比喻不露锋芒,与世无争。也比喻无能,不中用。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俺先人甚的是浑俗和光,真一味风清月朗。” 混俗和光 同于尘俗,不露锋芒。
指不求特异,与世无争。 看破红尘 旧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乐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极的生活态度。
现也指受挫折后消极回避、无所作为的生活态度。 出处:汉·班固《西都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
乐天安命 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
同“乐天知命” 离世遁上 超脱世俗,回避君上。 出处:《韩非子·八说》:“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弃官宠交,谓之‘有侠’;离世遁上,谓之‘高傲’;交争逆令,谓之‘刚材’。”
逆来顺受 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侠女散财殉节》:“若是一个略略知趣的,见家主来光顾,也便逆来顺受。”
寝丘之志 相传楚令尹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其子勿受楚王所封肥美之地,而请受瘠薄的寝丘,以保长久不失。后因谓与世无争、知足知止之心为“寝丘之志”。
人弃我取 别人抛弃的东西我拾起来。原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后用来表示不跟别人争,仍然有好处。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入乡随俗 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
出处:《庄子·山木》:“入其俗,从其令。” 释知遗形 犹言弃智忘身。
指超然物外,与世无争。 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释知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
守道安贫 坚守正道,安于贫穷。旧时用来颂扬贫困而有节操的士大夫。
守分安常 信守本分,安于故常。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你可好生用心习学, 再如不守分安常,你可仔细!” 随波逐流 逐:追随。
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随寓而安 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同“随遇而安”。
随寓随安 犹言随遇而安。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随遇而安 随:顺从;遇:遭遇。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
出处:清·刘献廷《广阳杂记》一:。
2. 关于与世无争的成语和光同尘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濠濮间想垂钓濮水和在濠水游玩时那种与世无争、悠闲自得的情趣和思想活动。比喻超脱、旷达、闲逸的情致或雅趣。
浑俗和光浑俗:与世俗混同;和光:混合所有光彩。比喻不露锋芒,与世无争。也比喻无能,不中用。
混俗和光同于尘俗,不露锋芒。指不求特异,与世无争。
寝丘之志相传楚令尹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其子勿受楚王所封肥美之地,而请受瘠薄的寝丘,以保长久不失。后因谓与世无争、知足知止之心为“寝丘之志”。
上善若水上善:至善,最完美;水:这里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了。
释知遗形犹言弃智忘身。指超然物外,与世无争。
为天下谷谷:山川。指甘愿作天下的川谷,不为世人所知道,与世无争。
3. 表示心平气和.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的词注或成语心平气和
沉心静气 成语解释 “沉”同“沉”。犹言心平气和。
矜平躁释 成语解释 指心平气和,有涵养。
矜平躁释 成语解释 〖解释〗指心平气和,有涵养。
虚心平意 成语解释 平:宁静。心意空舒宁静,如同说心平气和
虚气平心 成语解释 虚:通“舒”。心平气和
与世无争
混俗和光 成语解释 同于尘俗,不露锋芒。谓不求特异,与世无争。
和光同尘 成语解释 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浑俗和光 成语解释 浑俗:与世俗混同;和光:混合所有光彩。比喻不露锋芒,与世无争。也比喻无能,不中用。
寝丘之志 成语解释 相传楚令尹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其子勿受楚王所封肥美之地,而请受瘠薄的寝丘,以保长久不失。后因谓与世无争、知足知止之心为“寝丘之志”。
释知遗形 成语解释 犹言弃智忘身。指超然物外,与世无争。
《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传》原文及译注
避迹藏时,遁世无闷,露尾藏头,安于一隅,避世金马。
1、避迹藏时bì jì cáng shí
释义:指逃避时世。出自于唐·贾至《微子庙碑颂》:“而君崎岖险阻,避迹藏时。”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逃避时世
2、遁世无闷dùn shì wú mèn
释义:指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遁世无闷”,语出《周易·遁卦》。遁有退避而去的意思,从人事上说,就是急流勇退,以避祸之义。因本卦上乾下艮,有二阴从下增长,阳当退避之象,若人们在此特定的环境下,则当审时度势,毅然隐退,如此则身虽隐退,而功与名反得以保存,所谓身虽遁而道亨,故心情舒畅而无遗憾。若眷恋禄位,苟且留连,必然遭祸,故曰遁世无闷。
例句:
《易·乾》:“不成乎名,遁世无闷。”孔颖达疏:“谓逃遁避世,虽逢无道,心无所闷。”
诸君只要常常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任他功夫有进有退,久久自然有得力处。
3、露尾藏头lù wěi cáng tóu
释义:藏起了头,露出了尾。形容说话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部讲出来。出自于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谁曾见这锦囊诗袋,却遮藏的虎党狐侪,只您这眉前眼后谁瞒过。道不的露尾藏头,怎撒乖,没处安排。”
例句: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我虽然句句的露尾藏头,被你二人层层的寻根觅活,话也大概说明白了。”
4、安于一隅ān yú yī yú
释义:隅:角落。安心在某一个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进取。出自于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二书》:“臣恭惟皇帝陛下厉志复仇,不肯即安于一隅,是有功于社稷也。”
例句:南唐安于一隅,不思进取,最终被北宋灭了。
5、避世金马bì shì jīn mǎ
释义:以之比喻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出自于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沈於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例句:
《北齐书·文苑传·樊逊》:“人有讥其靖默不能趣时者,逊常服东方朔之言,陆沉世俗,避世金马,何必深山蒿芦之下,遂借陆沉公子为主人,拟《客难》,制《客诲》以自广。”
明?何景明?《李大夫行》:“有方避世金门前,君独时时问草《玄》。”
清?沈元沧?《杂咏》之二:“避世金门不猒深,华颠短褐岁侵寻。”
避世金门指什么生肖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①,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②。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③。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④,仅然能胜之⑤。人主从上方读之⑥,止,辄乙其处⑦,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⑧。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于前⑨。饭已,尽怀其余肉持去,衣尽污。数赐缣帛⑩,担揭而去(11)。徒用所赐钱帛(12),取**于长安中妇女(13)。率取妇一岁所者即弃去(14),更取妇。所赐钱财尽索之于女子。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15)”。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16),若等安能及之哉!(17)”朔任其子为郎,又为侍谒者(18),常持节出使(19)。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闲者也(20)。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21):“陆沉于俗(22),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23)。”金马门者,宦〔者〕署门也,门旁有铜马,故谓之曰:“金马门”。
①东方生:东方先生。东方,姓。②外家之语:即外家传语。详见前注。③凡:总共。奏牍:上奏言事的简牍。牍,写字用的木片。凡用三千奏牍,以木简为例,每简平均三十字,全奏约十万字左右。④持举:扛抬。⑤仅然:刚好、恰恰。⑥上方:指宫禁、内廷。⑦止,辄乙其处:看到哪里须要停止了,就在哪里做一划断的记号,以便再续看下去。乙,这里是作划断的记号,并非甲乙之“乙”。⑧侍中:此指在内廷承值。⑨时:时常。⑩缣帛:绸绢的通称。(11)担揭:扛抬。担,肩挑;揭,高举。(12)徒:单,独。(13)取:同“娶”。娶妻。(14)所:约计之词,犹左右。(15)半:指半数人。(16)令:如。无为是行:没有这种行为。(17)若等:你们这些人。(18)侍谒者:侍中的谒者。(19)节:使者所持的信物,用竹、木制成。(20)避世:隐居。(21)据地:趴在地上。(22)陆沉:陆地无水而下沉。喻沦落。(23)蒿访庐:草屋茅舍。
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①,共难之曰②:“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③,而都卿相之位④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⑤,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⑥,不可胜数。著于竹帛⑦,自以为海内无双,即可谓博闻辩智矣⑧。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⑨,旷日持久⑩,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11),意者尚有遗行邪(12)?其故何也?”东方生曰:“是国非子所能备也(13)。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14)!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15),诸侯不朝,力政争权(16),相禽以兵(17),并为十二国(18),未有雌雄(19),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听行通(20),身处尊位,泽及后世,子孙长荣。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21),威振四夷(22),连四海之外以为席(23),安于覆盂(24),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何以异哉?方今以天下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并进辐凑者(25),不可胜数。悉力慕义,困于衣食,或失门户(26)。使张仪、苏秦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能得掌故(27),安敢望常侍侍郎乎!传曰(28):‘天下无害灾,虽有圣人,无所施其才;上下和同,虽有贤者,无所立功。’故曰时异则事异。虽然,安可以不务修身乎?《诗》曰:‘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九皋,声闻于天。’(29)苟能修身,何患不荣!太公躬行仁义七十二年(30),逢文王(31),得行其说,封于齐,七百岁而不绝。此士之所以日夜孜孜(32),修学行道,不敢止也。今世之处士(33),时虽不用,崛然独立(34),块然独处(35),上观许由,下察接舆,策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36),寡偶少徒(37),固其常也。子何疑于余哉!”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①博士诸先生:在官的学者们。②共难之:一同诘难东方朔。难,辩难、驳问。③当:遇,碰到。④都:居。⑤子大夫:这是“博士诸先生对东方朔的敬称。相当您”。⑥讽诵:背诵,熟习。⑦竹帛:古代书写用具,指竹简与白绢。⑧即:则。⑨悉力:竭力。圣帝:圣明的皇帝,指皇帝。⑩旷日持久:指时日延续很长。旷日,经历很多时日。(11)执戟:属郎官,执戟侍卫是其职责。(12)遗行:有失检点的行为。(13)备:完备,齐全。这里是完全了解的意思。(14)岂可同哉:怎么可以相提并论。(15)大坏:衰败非常厉害。(16)力政:用武力征伐。政,通“征”。(17)禽:通“擒”。捕捉。(18)并:兼并。十二国:指秦、楚、齐、燕、韩、赵、魏、宋、郑、鲁、卫、中山。(19)雌雄:喻胜负。(20)说听行通:指意见被纳,所以亦顺畅。(21)宾服:指诸侯按时进贡,以示服从。(22)四夷: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这是古代统治者对华夏族以外各族的蔑称。泛指各少数民族。(23)这一句是说:国家的疆土地域广阔,像坐席那样与四境之外的诸侯国相连环绕。席,坐垫。(24)覆盂:倒置的盂。因盂的上口大,下脚小,倒覆过来,稳定不致倾倒。以此喻稳固。(25)辐凑:车轮上每根辐子凑集到中心的车毂上面。比喻从四面八方集中一处。(26)或:有的,有人。门户:指进身做官的门路。(27)掌故:指掌管礼乐制度等故事的官吏。(28)传:泛指古书。(29)引诗前两句出自《诗·小雅·白华》,后两句出子《诗·小雅·鹤鸣》。九皋,幽深遥远的沼泽淤地。(30)太公:指齐太公吕尚。(31)文王:指周文王姬昌。(32)孜孜:勤奋不倦的样子。(33)处士:指隐士。(34)崛然:高起、突出的样子。(35)块然:孤独、静止的样子。(36)与义相扶:即修身自持。义,修身。扶,持。(37)偶:犹“辈”,指同等级或同类别的人。徒:犹“类”。其义亦犹“偶”。此句意思是说,寡朋少侣,没有情趣相投、志同道合的人。
建章宫后阁重栎中有物出焉①,其状似麋。以闻,武帝往临视之。问左右群臣习事通经术者,莫能知。诏东方朔视之。朔曰:“臣知之,愿赐美酒粱饭大飱臣②,臣乃言。”诏曰:“可。”已又曰③:“某所有公田鱼池蒲苇数顷,陛下以赐臣,臣朔乃言。”诏曰:“可”。于是朔乃肯言,曰:“所谓驺牙者也④。远方当来归义,而驺牙先见⑤。其齿前后若一,齐等无牙,故谓之驺牙⑥。”其后一岁所,匈奴混邪王果将十万众来降汉⑦。乃复赐东方生钱财甚多。
①建章宫: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建。旧址在今陕西西安。重栎:双重栏杆。②粱饭:好米饭。大飱臣:丰盛地宴请我。③已:止,完了。此处指吃喝过后。④驺牙:兽名。也名驺吾或驺虞。有九牙齐等,如同驺骑(骑马的仪仗队)一样整齐地排列。这里,东方朔是以意立名。⑤这是解释奇兽出现的说辞。意为,远方当有前来投诚的事,因而驺牙便先出现了。见,同“现”。⑥“其齿”句:“齿”、“牙”本可通称,但此处“齿”指臼齿,“牙”指门牙。是说它前后都一样生得是门牙,而无臼齿。⑦混邪(yī,爷)王率众降汉事,详见卷一百十《匈奴列传》。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①,止于蕃②。恺悌君子③,无信谗言。’‘谗言罔极④,交乱四国⑤。’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⑥”怪之。居无几何,朔果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⑦”此之谓也⑧。
①营营青蝇:此句与以下诗句出自《诗·小雅·青蝇》。其中前四句见于首章;后两句见于第二章,为后二句。营营,蝇飞之声。②蕃:通“藩”,篱笆。③恺悌:和乐简易。④罔极:没有止境。⑤交乱四国:使四方邻国与本国构成战乱。⑥此句意思是说:现在东方朔反倒多说正经话么?顾,反而。⑦此四句语出《论语·泰伯篇》。⑧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译文
汉武帝时,齐地有个人叫东方朔,因喜欢古代流传下来的书籍,爱好儒家经术,广泛地阅览了诸子百家的书。东方朔刚到长安时,到公车府那里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公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奏章,刚好抬得起来。武帝在宫内阅读东方朔的奏章,需要停阅时,便在那里划个记号,读了两个月才读完。武帝下令任命东方朔为郎官,他经常在皇上身边侍奉。屡次叫他到跟前谈话,武帝从未有过不高兴的。武帝时常下诏赐他御前用饭。饭后,他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怀里带走,把衣服都弄脏了。皇上屡次赐给他绸绢,他都是肩挑手提地拿走。他专用这些赐来的钱财绸绢,娶长安城中年轻漂亮的女子为妻。大多娶过来一年光景便抛弃了,再娶一个。皇上所赏赐的钱财完全用在女人身上。皇上身边的侍臣有半数称他为“疯子”。武帝听到了说:“如东方朔当官行事没有这些荒唐行为,你们哪能比得上他呢?”东方朔保举他的儿子做郎官,又升为侍中的谒者,常常衔命奉使,公出办事。一天东方朔从殿中经过,郎官们对他说:“人们都以为先生是位狂人。”东方朔说:“像我这样的人,就是所谓在朝廷里隐居的人。古时候的人,都是隐居在深山里。”他时常坐在酒席中,酒喝得畅快时,就爬在地上唱道:“隐居在世俗中,避世在金马门。宫殿里可以隐居起来,保全自身,何必隐居在深山之中,茅舍里面。”所谓金马门,就是宦者衙署的门,大门旁边有铜马,所以叫做“金马门”。
当时正值朝廷召集学宫里的博士先生们参与议事,大家一同诘难东方朔说:“苏秦、张仪偶然遇到大国的君主,就能居于卿相的地位,恩泽留传后世。现在您老先生研究先王治国御臣的方术,仰慕圣人立身处世的道理,熟习《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言论,不能一一例举。又有文章著作,自以为天下无双,就可以称是见多识广、聪敏才辩了。可是您竭尽全力、忠心耿耿地事奉圣明的皇帝,旷日持久,累积长达数十年,官衔不过是个侍郎,职位不过是个卫士,看来您还有不够检点的行为吧?这是什么原因呢?”东方朔说:“这本来就不是你们所能完全了解的。那时是一个时代,现在是另一个时代,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张仪、苏秦的时代,周朝十分衰败,诸侯都不去朝见周天子,用武力征伐夺取权势,用军事手段相互侵犯,天下兼并为十二个诸侯国,势力不相上下,得到士人的就强大,失掉士人的就灭亡,所以对士人言听计从,使士人身居高位,恩译留传后代,子孙长享荣华。如今不是这样。圣明的皇帝在上执掌朝政,恩泽遍及天下,诸侯归顺服从,威势震慑四方,将四海之外的疆土连接成像坐席那样的一片乐土,比倒放的盘盂还要安稳,天下统一,融为一体,凡有所举动,都如同在手掌中转动一下那样轻而易举。贤与不贤,凭什么来辨别呢?当今因天下广大,士民众多,竭尽精力,奔走游说,就如辐条凑集到车毂一样,竞相集中到京城里向朝庭献计献策的人,数也数不清。尽管竭力仰慕道义,仍不免被衣食所困,有的竟连进身的门路也找不到。使张仪、苏秦和我同生在当今时代,他们连一个掌管旧制旧例等故事的小官都得不到,怎么敢期望做常侍郎呢?古书上说:‘天下没有灾害,即使有圣人,也没有地方施展他的才华;君臣上下和睦同心,即使有贤人,也没有地方建立他的功业。’所以说,时代不同,事情也就随之而有所变化。尽管如此,怎么可以不努力去修养自身呢?《诗》说:‘在宫内敲钟,声音可以传到外面。’‘鹤在遥远的水泽深处鸣叫,声音可以传到天上。’如果能够修养自身,还担忧什么不能获得荣耀!齐太公亲身实行仁义七十二年,遇到周文王,才得以施行他的主张,封在齐国,其思想影响留传七百年而不断绝。这就是士人所以日日夜夜,孜孜不倦,研究学问,推行自己的主张,而不敢停止的原因。如今世上的隐士,一时虽然不被任用,却能超然自立,孑然独处,远观许由,近看接舆,智谋如同范蠡,忠诚可比伍子胥,天下和平,修身自持,而却寡朋少侣,这本来是件很平常的事情。你们为什么对我有疑虑呢?”于是那些先生们一声不响,无话回答了。
建章宫后阁的双重栏杆中,有一只动物跑出来,它的形状像麋鹿。消息传到宫中,武帝亲自到那里观看。问身边群臣中熟悉事物而又通晓经学的人,没有一个人能知道它是什么动物。下诏叫东方朔来看。东方朔说:“我知道这个东西,请赐给我美酒好饭让我饱餐一顿,我才说。”武帝说:“可以。”吃过酒饭,东方朔又说:“某处有公田、鱼池和苇塘好几顷,陛下赏赐给我,我才说。”武帝说:“可以。”于是东方朔才肯说道:“这是叫驺牙的动物。远方当有前来投诚的事,因而驺牙便先出现。它的牙齿前后一样,大小相等而没有大牙,所以叫它驺牙。”后来过了一年左右,匈奴混邪王果然带领十万人来归降汉朝。武帝于是又赏赐东方朔很多钱财。
到了晚年。东方朔临终时,规劝武帝说:“《诗经》上说‘飞来飞去的苍蝇,落在篱笆上面。慈祥善良的君子,不要听信谗言。’‘谗言没有止境,四方邻国不得安宁。’希望陛下远离巧言谄媚的人,斥退他们的谗言。”武帝说:“如今回过头来看东方朔,仅仅是善于言谈吗?”对此感到惊奇。过了不久,东方朔果然病死了。古书上说:“鸟到临死时,它的叫声特别悲哀;人到临终时,它的言语非常善良。”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汉武帝时,大将军卫青是卫皇后的哥哥,被封为长平侯。他带领军队出击匈奴,追到余吾水边才返回,斩杀大量敌兵,捕获许多俘虏,立下战功,胜利归来,武帝下令赏赐黄金千斤。大将军从宫门出来,齐地人东郭先生以方士身分在公车府候差,当道拦住卫将军的车马,拜见说:“有事禀告大将军。”卫将军停在车前,东郭先生靠在车旁说:“王夫人新近得到皇帝的宠爱,家里贫困。如今将军获得黄金千斤,如果用其中的一半送给王夫人的父母,皇上知道了一定很高兴。这就是所谓巧妙而便捷的计策啊。”卫将军感谢他说:“先生幸亏把这便捷的计策告诉我,一定遵从指教。”于是卫将军就用五百斤黄金作为给王夫人父母的赠礼。王夫人将此事告诉了武帝。武帝说:“大将军不懂得做这件事。”问卫青从哪里得来的计策,回答说:“从候差的东郭先生那里得来的。”于是下令召见东郭先生,任命他为郡都尉。东郭先生长期在公车府候差,贫困饥寒,衣服破旧,鞋子也不完好。走在雪地里,鞋子有面无底,脚全都踩在地上。过路人嘲笑他,东郭先生回答他们说:“谁能穿鞋走在雪地里,让人看去,鞋上面是鞋子,鞋子下面竟像人的脚呢?”等到他被任命为俸禄二千石的官,佩带着青绶,走出宫门,去辞谢他的主人时,旧时同他一起候差的,都分批的在都城郊外为他饯行。一路荣华显耀,名扬当代。这就是所谓的身穿粗布衣服,怀里却揣着珍宝的人。当他贫困时,大家都不理睬他;等到他显贵时,就争着去依附他。俗话说:“相马因其外表消瘦而漏掉良马,相士因其外貌贫困而漏失人才。”难道说的就是这种情景吗?
王夫人病重,皇上亲自探望,问她说:“你的儿子应当封为王,你要封他在哪里呢?”回答说:“希望封在洛阳。”皇上说:“不行。洛阳有兵器库、大粮仓,又位于交通关口,是天下的咽喉要道。从先帝以来,相传不在洛阳一带封王。不过关东一带的封国,没有比齐国更大的,可以封他为齐王。”王夫人用手拍着头,口呼:“太了”。王夫人死后,就称为“齐王太后逝世”。
从前,齐王派淳于髡去楚国进献黄鹄。出了都城门,中途那只黄鹄飞走了,他只好托着空笼子,编造了一篇话,前去拜见楚王说:“齐王派我来进献黄鹄,从水上经过,不忍心黄鹄干竭,放出让它喝水,不料离开我飞走了。我想要刺腹或勒脖子而死,又担心别人非议大王因为鸟兽的缘故致使士人自杀。黄鹄是羽毛类的东西,相似的很多,我想买一个相似的来代替,这既不诚实,又欺骗了大王。想要逃奔到别的国家去,又痛心齐楚两国君主之间的通使由此断绝。所以前来服罪,向大王叩头,请求责罚。”楚王说:“很好,齐王竟有这样忠信的人。”用厚礼赏赐淳于髡,财物比进献黄鹄多一倍。
汉武帝时,召北海郡太守到皇帝行宫。有个执掌文书的府吏王先生,自动请求与太守一同前往,说:“我会对您有好处。”太守答应了他。太守府中的许多府吏、功曹禀告说:“王先生爱喝酒,闲话多,务实少,恐怕不宜同行。”太守说:“王先生想要去,不好违背他的意愿。”于是就和他一同去了。来到宫门外,在宫府门待命。王先生只顾揣着钱买酒,与卫队长官叙饮,整天醉醺醺的,不去看望太守。太守入宫拜见皇上。王先生对守门郎官说:“请替我呼唤我们太守到宫门口来,跟他远远地讲几句话。”守门郎官替他去呼唤太守。太守出来,看见了王先生。王先生说:“皇上如问您如何治理北海郡,使那里没有盗贼,您对答些什么呢?”太守回答说:“选择贤能的人,按照他们的能力分别任用,奖赏才能超群的,处罚不图上进的。”王先生说:这样对答是自己称颂自己,自己夸耀功劳,不行啊。希望您回答说:不是臣的力量,完全是陛下神明威武发生的作用。”太守说:“好吧。”太守被召进宫中,走到殿下,有诏令问他说:“你是怎么治理北海郡,使盗贼不敢泛起的?”太守叩头回答说:“这不是臣的力量,完全是陛下神明威武发生的作用。”武帝大笑说:“啊呀!那里学得长者的言语而称颂起来?何处听来的?”太守回答说:“是文学卒史教给的。”武帝说:“他现在何处?”太守回答说:“在宫府门外。”武帝下诏召见,任命王先生为水衡丞,北海太守做水衡都尉。古书上说:“美好的言辞可以出卖,高贵的品行可以超人。君子用美言赠人,小人以钱财送人。”
表示与世无争的词语
词 目 避世金门 发 音 bì shì jīn mén 释 义 以之比喻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 出 处 见“避世金马”。 示 例 ~不厌深,华颠短褐岁侵寻。 ★清·沈元沧《杂咏》之二
指马
马在第4位的成语有哪些
安分守己 分:本分。规矩老实,守本分,不做违法的事。
出处:宋·袁文《翁牖闲评》八:“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方且以道义自居,其肯如此侥幸乎?”
安贫守道 安于贫穷,恪守信仰。
出处:宋·苏轼《荐布衣陈师道状》:“臣等伏见徐州布衣陈师道文词高古,度越流辈,安贫守道。”
安时处顺 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出处:《庄子·养生主》:“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安于现状 对目前的情况习惯了,不愿改变。
出处:《论党》:“另有些同志在工作中疲蹋,老一套,安于现状。”
安于一隅 隅:角落。安心在某一个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进取。
出处: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二书》:“臣恭惟皇帝陛下厉志复仇,不肯即安于一隅,是有功于社稷也。”
安之若素 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出处:清·范寅《越谚·附论·论堕贫》:“贪逸欲而逃勤苦,丧廉耻而习谄谀,甘居人下,安之若素。”
避世金马 以之比喻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沈於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避世金门 以之比喻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
出处:见“避世金马”。
避世离俗 指逃避浊世,超脱凡俗。
出处:汉·王充《论衡·定贤》:“以清节自守,不降志辱身为贤乎?是则避世离俗,长沮、桀溺之类也。”
遁入空门 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
出处:姚雪垠《李志成》第二十八章:“天下重见升平,他自己决不留恋宝贵,功成身退,遁入空门做一个与世无争的人。”
遁世无闷 指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
出处:《易·乾》:“不成乎名,遁世无闷。”孔颖达疏:“谓逃遁避世,虽逢无道,心无所闷。”
遁俗无闷 指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同“遁世无闷”。
出处:唐·王勃《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遁俗无闷,因时有待。”
遁逸无闷 指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同“遁世无闷”。
出处:南朝·梁·江淹《无为论》:“欲使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舒卷随取,进退自然,遁逸无闷,幽居永贞,亦何荣乎?”
和光同尘 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出处:《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
滑泥扬波 指同流合污,随俗浮沉。
有关回避的成语?
弊车羸马弊:破;羸:瘦弱。破车瘦马。比喻处境贫穷。
敝车羸马敝:破;羸:瘦弱。破车劣马。比喻清廉俭朴。
弊车驽马弊:破;驽马:劣马。破车劣马。比喻处境贫穷。
伯乐相马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避世金马以之比喻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
北叟失马比喻祸福没有一定。
持戈试马比喻作好准备,跃跃欲试。
才高倚马文才比倚马可待的袁虎还高。形容文思敏捷。
窗间过马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抽简禄马抽简:抽竹简占算;禄、马:“禄存”与“天马”,旧时用语。指为人。
吹牛拍马吹牛:吹牛皮;拍马:拍马屁。指爱说大话,喜欢自我吹嘘和一味逢迎巴结别人的行为。
钿车宝马华丽的车子,珍贵的宝马。指考究的车骑。
斗鸡走马斗鸡。古代的游戏。
得马失马指世事多变,得失无常。
单枪独马比喻孤身一人或单独行动。
单枪匹马见“单枪匹马”。
单枪匹马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比喻行动没人帮助。
单人独马单枪匹马,单独行动。
单人匹马单枪匹马,单独行动。
丹书白马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短衣匹马短衣:短装。古代为平民、士兵等服装。穿着短衣,骑一匹骏马。形容士兵英姿矫健的样子。
二童一马用以指少年时代的好友。
风车雨马指神灵的车马。亦用以比喻迅疾、快速。
风车云马指神灵的车马。亦用以比喻迅疾、快速。同“风车雨马”。
泛驾之马泛驾:不服人驾驭。不服从驾驭的马。比喻很有才能而不循旧规的人。也形容敢于创新的人。
服牛乘马役使牛马驾车。
非驴非马不是驴也不是马。比喻不伦不类,什么也不象。
放牛归马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风樯阵马樯:船上用的桅杆。风中的樯帆,阵上的战马。比喻气势雄壮,行动迅速。
腐索奔马腐:腐烂。用腐朽的绳索驾驭奔跑的烈马。比喻形势十分艰险危急。
腐索捍马索:粗的绳子;捍:拉、套。腐烂的粗绳子套马。比喻小心谨慎地处理政事。
腐索驭马索:粗的绳子。指以腐朽的绳索驾驭奔驰着的骏马。形容存在着被颠复的危险。
方外司马方外:指世外,超脱了世俗礼教之外;司马:古代官名。虽然当了官,却不拘于礼教法规。
飞鹰走马放鹰追捕和骑马追逐鸟兽。指打猎。
滚鞍下马迅速地离开鞍子跳到马下。
高车大马高车:车盖很高的车。四匹马驾驶的、车盖很高的车。形容高官显贵的阔绰。
光车骏马指装饰华丽的车马。
膏车秣马为车上油,给马喂料。指准备起程。
高车驷马四匹马驾驶的、车盖很高的车。旧时形容高官显贵的阔绰。
裹粮策马携带粮食,鞭赶马匹。形容忠义之士踊跃参军的情景。
仅容旋马指住宅地方狭小。
尻轮神马以尻为车而神游。指随心所欲遨游自然。
尻舆神马指以尻为车舆而神游。后为随心所欲遨游自然之典。同“尻轮神马”。
目可瞻马眼睛只能看到远处的马。比喻见大不见小。
木牛流马木制的牛马形体、可行走的运输器具。
盲人瞎马盲人骑着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砺兵秣马砺:磨砺;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饱马匹。指准备战斗。
练兵秣马训练士兵,喂饱战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历兵秣马磨利兵器,喂饱马匹。指作好战斗准备。
厉兵秣马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励兵秣马励:磨利;兵:兵器;秣:喂。磨好兵器,喂饱马匹。指准备战斗
历兵粟马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厉兵粟马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南船北马南方人善于驾船,北方人善于骑马。指各人均有所长。
泥车瓦马比喻没有实际用处的东西。
砺戈秣马磨戈喂马。比喻作好战斗准备。
南人驾船,北人乘马南方的人擅长驾船,北方的人擅长骑马。
溜须拍马拍马:拍马屁。比喻讨好奉承。
临崖勒马来皮悬崖而能勒住奔马。指面临危境险地的情况而能自制止步,及时回头。
柳营试马柳营:军营。比喻带兵的将领纪律严明。
临崖失马比喻临到危险不能及时回头。
立仗之马立仗马:唐时,曾用马作仪仗,排列于宫门外。比喻因贪恋高官厚禄而不敢有所作为的人。
攀辕扣马攀:牵挽;扣:套住。拉住车辕牵住马匹。形容热情挽留,不肯放行。
千兵万马犹千军万马。
骑曹不记马指有名士习气,不理事务。
轻车快马喜事从天上掉下来。比喻突然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
铅刀驽马铅刀:铅质的刀。蹩脚的马,不快的刀。比喻才力卑微。
千军万马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
骑马寻马比喻已经有了好处,还要去谋另外的好处。
青梅竹马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骑马找马骑着马去找别的马。原比喻一面占着一个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称心的工作。现多比喻东西就在自己这里,还到处去找。
敲牛宰马敲:指杀。指宰杀家畜牲口。
轻裘肥马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
秦琼卖马秦琼:人名。秦琼卖掉自己的坐骑。
青丝白马指作乱的人。
青衫司马喻指失意之官吏。
2
关于出自史记的成语及其典故有哪些?
『壹』 形容逃避的成语
展开全部
形容
逃避
成语
逃灾避难:táo
zāi
bì
nàn,逃避灾难。作谓语、宾语;指逃避灾难。
逃灾躲难:táo
zāi
ǒ
nàn,指逃避灾难。作谓语、宾语;指逃避灾难。
避世金马:bì
shì
jīn
mǎ,以之比喻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作宾语、定语;指避世。
避世金门:bì
shì
jīn
mén,以之比喻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作宾语、定语;指避世。
避难逃灾:bì
nàn
táo
zāi,避:躲开。逃脱灾害侵袭,避免罹难之祸。作谓语、宾语;指逃避灾难。
在劫难逃:zài
jié
nán
táo,旧时迷信的人认为命里注定要遭受的灾难是无法逃脱的。现有时也用来指某种灾害不可避免。作谓语、分句;指不可避免。
逃避现实:táo
bì
xiàn
shí,指不敢正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不敢面对现实。
避迹藏时:bì
jì
cáng
shí,指逃避时世。作谓语、定语;指逃避时世。
东逃西窜:dōng
táo
xī
càn,四处奔逃躲避。作谓语、状语;指逃窜。
避世离俗:bì
shì
lí
sú,指逃避浊世,超脱凡俗。作谓语、定语;形容人超俗。
佯狂避世:yáng
kuáng
bì
shì,佯:装;避世:指隐居不仕。装疯颠,逃避世事。指封建士大夫逃避现实的一种消极处世态度。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临阵脱逃:lín
zhèn
tuō
táo,临到打仗时逃跑了。也比喻到了紧要关头退缩逃避。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退缩。
逋逃之薮:bū
táo
zhī
sǒu,逋逃:逃亡者;薮:人或物集中的地方。一般指某处成为逃亡者的藏身之所。作宾语;指避难所。
趋吉避凶:qū
jí
bì
xiōng,谋求安吉,避开灾难。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无所逃于天地之间:wú
suǒ
táo
yú
tiān
dì
zhī
jiān,在天地间没有可以逃避的地方。
躲灾避难:ǒ
zāi
bì
nàn,躲:逃避;避:避开。闪躲与逃避灾难。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东藏西躲:dōng
cáng
xī
ǒ,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作谓语、状语;指逃避。
趋吉逃凶:qū
jí
táo
xiōng,趋:趋向。趋向吉祥避开灾难。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东躲西逃:dōng
ǒ
xī
táo,躲:躲藏,避开。形容四处逃散,分头躲藏。形容极为惊慌。作谓语、状语;指惊慌。
罪责难逃:zuì
zé
nán
táo,指不能逃避犯罪所应负的责任,一定要受到惩处。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贰』 跟避有关的成语
避而不谈 躲避开而不肯说。指有意回避事实。
避害就利 就:接近、走向。躲开有害的,接近有利的条件。
避祸就福 避开凶险,趋向幸福。
避坑落井 躲过了坑,又掉进井里。比喻躲过一害,又受一害。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惰:松懈善于用兵之人,总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打击。
避让贤路 避让:辞职的谦词;贤路:贤才仕进路。辞官退隐,让有才能的出来做事。
避实击虚 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
避实就虚 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又指谈问题回避要害。
避世绝俗 避世:隐居不出仕;绝俗:与世间隔绝。脱离现实生活,不和人们往来。形容隐居山林,不与世人交往。一般指消...
避凶趋吉 避开凶险,趋向吉祥。
避重就轻 指回避重的责任,只拣轻的来承担。也指回避要点,只谈无关紧要的事情。
不避斧钺 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退避三舍 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无所回避 回避:避忌。没有什么避忌或讳言的。
萧曹避席 萧曹:指汉高祖的丞相萧何、曹参;避席:起立离座,表示敬意。连萧何、曹参都要对他肃然起敬。比喻政治才能...
扬长避短 发挥或发扬优点或有利条件,克服或回避缺点或不利条件。
避烦斗捷 指避开烦难而比赛简捷。
避瓜防李 表示避免嫌疑。
避毁就誉 回避诋毁而追求称誉。
避祸求福 指避开灾祸而求取幸福。
『叁』 关于逃避的成语
逃避现实、
逃灾避难、
避难逃灾
『肆』 形容逃避的成语有哪些
避迹藏时 指逃避时世。
出处:唐·贾至《微子庙碑颂》:“而君崎岖险阻,避迹藏时。”
避世金马 以之比喻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东方朔)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沈於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避世金门 以之比喻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
出处:见“避世金马”。
避世离俗 指逃避浊世,超脱凡俗。
出处:汉·王充《论衡·定贤》:“以清节自守,不降志辱身为贤乎?是则避世离俗,长沮、桀溺之类也。”
不辞劳苦 辞:推托;劳苦:劳累辛苦。不逃避劳累辛苦。形容人不怕吃苦,毅力强。
出处:唐·牛肃《纪闻·吴保安》:“今日之事,请不辞劳苦。”
东藏西躲 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
出处:明·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枪刀剑戟都潎样。”
东躲西藏 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
出处:明·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枪刀剑戟都潎样。”
遁入空门 遁:逃遁;空门:指佛教,因佛教认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开尘世而入佛门。
出处:姚雪垠《李志成》第二十八章:“天下重见升平,他自己决不留恋宝贵,功成身退,遁入空门做一个与世无争的人。”
遁世无闷 指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
出处:《易·乾》:“不成乎名,遁世无闷。”孔颖达疏:“谓逃遁避世,虽逢无道,心无所闷。”
遁俗无闷 指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同“遁世无闷”。
出处:唐·王勃《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遁俗无闷,因时有待。”
遁逸无闷 指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同“遁世无闷”。
出处:南朝·梁·江淹《无为论》:“欲使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舒卷随取,进退自然,遁逸无闷,幽居永贞,亦何荣乎?”
高飞远走 形容离开某地,逃避到远处去。
出处:《后汉书·卓茂传》:“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
和光同尘 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种光彩;同尘:与尘俗相同。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消极处世态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出处:《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尘。”
浑俗和光 浑俗:与世俗混同;和光:混合所有光彩。比喻不露锋芒,与世无争。也比喻无能,不中用。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俺先人甚的是浑俗和光,真一味风清月朗。”
混俗和光 同于尘俗,不露锋芒。指不求特异,与世无争。
看破红尘 旧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乐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极的生活态度。现也指受挫折后消极回避、无所作为的生活态度。
出处:汉·班固《西都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
乐天安命 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同“乐天知命”
离世遁上 超脱世俗,回避君上。
出处:《韩非子·八说》:“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弃官宠交,谓之‘有侠’;离世遁上,谓之‘高傲’;交争逆令,谓之‘刚材’。”
临阵脱逃 临到打仗时逃跑了。也比喻到了紧要关头退缩逃避。
出处:明·徐光启《疏辩》:“在法,初逃者从重捆打,再逃则斩矣;临阵脱逃,初次即斩矣,亦求危其怨乎。”
寝丘之志 相传楚令尹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其子勿受楚王所封肥美之地,而请受瘠薄的寝丘,以保长久不失。后因谓与世无争、知足知止之心为“寝丘之志”。
释知遗形 犹言弃智忘身。指超然物外,与世无争。
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释知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
守道安贫 坚守正道,安于贫穷。旧时用来颂扬贫困而有节操的士大夫。
守分安常 信守本分,安于故常。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你可好生用心习学, 再如不守分安常,你可仔细!”
退避三舍 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一瞑不视 瞑:闭眼。闭上眼睛,不再睁开。指死亡。也指逃避现实。也可形容不怕牺牲。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有断头绝腹,一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
与世浮沉 随波逐流,附和世俗。
出处:宋·司马光《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然不能与世浮沉。平视贵要,若无人,故所至龃龉。”
与世俯仰 随波逐流,附和世俗。
出处:《宋史·文苑传六·米芾》:“[米芾]又不能与世俯仰,故从仕数困。”
与世无争 不跟社会上的人发生争执。这是一种消极的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
与世偃仰 偃仰:俯仰。指没有一定的主张,随大流。
出处:《荀子·非相》:“与时迁徙,与世偃仰。”
与物无竞 指与世人无所争竞。
出处:《北史·薛辩传》:“湖少有节操,笃志于学,专精讲习,不干时务,与物无竞,好以德义服人。”
远走高飞 指象野兽远远跑掉,象鸟儿远远飞走。比喻人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多指摆脱困境去寻找出路。
出处:《后汉书·卓茂传》:“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
凿坏而遁 坏:没有烧过的砖瓦、陶器等。遁:逃避。谓隐居不仕。
出处:《淮南子·齐俗训》:“颜阖,鲁君欲相之而不肎,使人以币先焉,凿培而遁之。”
知命乐天 命:命运;天:天意。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
出处:《周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知足常乐 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出处:先秦·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指李推张 指相互推委,逃避责任。
出处: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谷·比较》:“临期听比,无指李推张之弊。”
罪不可逭 罪责不可逃避。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七回:“某等不能速来归顺,罪不可逭。”
罪责难逃 指不能逃避犯罪所应负的责任,一定要受到惩处。
出处:明·王守仁《批右江道移置凤化县南丹卫事宜呈》:“若其因循玩愒,隳绩废事,非独自败坏,抑且罪责难逃。”
『伍』 表示躲避的成语
逃避现实指不敢正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不辞劳苦辞:推托;劳苦:劳累辛苦.不逃避劳累辛苦.形容人不怕吃苦,毅力强.
避迹藏时指逃避时世.
避世金门以之比喻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
避世金马以之比喻身为朝官而逃避世务.
避世离俗指逃避浊世,超脱凡俗.
持鳌下酒旧指文人嗜蟹嗜酒,逃避现实.
东藏西躲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
躲得和尚躲不得寺寺:寺庙.指躲避一时,但终究不能根本逃避.
东躲西藏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
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指躲避一时,但终究不能根本逃避.
遁俗无闷指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同“遁世无闷”.
遁世无闷指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
遁逸无闷指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同“遁世无闷”.
躲灾避难躲:逃避;避:避开.闪躲与逃避灾难.
高飞远走形容离开某地,逃避到远处去.
临阵脱逃临到打仗时逃跑了.也比喻到了紧要关头退缩逃避.
禽奔兽遁遁:逃避.指禽兽奔逃躲避.比喻人奔波追逐.
潜遁幽抑潜遁:隐匿、躲藏;幽抑:幽居.逃避世俗,过隐居生活.
深藏远遁藏身于深密之处,远远地离开人群.指逃避尘世而隐居.
逃灾避难逃避灾难.
逃灾躲难指逃避灾难.
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在天地间没有可以逃避的地方.
行财买免行:从事.花费钱财,买得免罪.指用金钱贿赂以逃避惩罚
隐君子隐居逃避尘世的人,借指成瘾或吸烟成瘾的人.
佯狂避世佯:装;避世:指隐居不仕.装疯颠,逃避世事.指封建士大夫逃避现实的一种消极处世态度.
一瞑不视瞑:闭眼.闭上眼睛,不再睁开.指死亡.也指逃避现实.也可形容不怕牺牲.
远引深潜如鸟儿一样远远飞走,如鱼儿一样潜入深水.比喻逃避困难.
罪不可逭罪责不可逃避.
装痴做疯指故意装成疯疯癫癫以逃避或掩盖真相
凿坏而遁坏:没有烧过的砖瓦、陶器等.遁:逃避.谓隐居不仕.
『陆』 故意回避别人说的成语
顾左右而言他:
拼音:gù zuǒ yòu ér yán tā
释义: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过去。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
例句:耿尔除了苦笑,只好~了。 陈若曦《耿尔在北京》
『柒』 形容远远躲着的成语有哪些
避君三舍:一舍:三十里。指退让和回避。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造句放子一头嗟我老,避君三舍与之平。
退避三舍:比喻对人让步,不与相争。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造句
1.今天对方来势汹汹,且让我先退避三舍,思谋良策。
2.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退避三舍,养精蓄锐。
3.面对他们的无理取闹,我只能退避三舍。
4.他是大老粗,我退避三舍,不跟他争。
5.他那势不可挡,排山倒海的气势摆出来,让人退避三舍。
避之若浼:指躲避惟恐不及,生怕玷污了自身。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也。”赵岐注:“与乡人立,见其冠不正,望望然,惭愧之貌也,去之恐其污己也。”
造句小张这个人,我避之若浼,因为与他接近,有害无益。
敬而远之:表示尊敬却有所顾虑不愿
出处《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造句
1.王老师课讲得好,可他不太好接近,学生对他敬而远之。
2.她仗着自己的才貌,总是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让人敬而远之。
3.他是一个高傲自大、脾气古怪的人,很多人对他都敬而远之。
4.他是一个冷若冰霜的人,别人对他都敬而远之。
我总觉得他鬼鬼祟祟的,不怀什么好心眼,还是敬而远之为妙。
『捌』 形容“逃避”的成语有哪些
读音:táo bì
解释:躲开不愿或不敢接触的人和事。
关于逃避的成语:
临阵脱逃 (lín zhèn tuō táo):临到打仗时逃跑了。也比喻到了紧要关头退缩逃避。
贪生怕死 (tān shēng pà sǐ):贪:舍不得。贪恋生存,畏惧死亡。指对敌作战畏缩不前。
贪生畏死(tān shēng wèi sǐ ):贪恋生存,害怕死亡。
固步自封(gù bù zì fēng ) :比喻守着老一套,不求进步。
东藏西躲(dōng cáng xī ǒ):形容为了逃避灾祸而到处躲藏。
『玖』 关于“回避而不说”的词语有哪些
避而不谈,存而不论,守口如瓶,秘而不宣,默不作声
含有“马、炮”二字的成语有哪些?
必操胜券:操:持,拿;券:凭证;胜券:胜利的把握。一定有胜利的把握。
百二河山:百二:以二敌百。指山河险固,可以二敌百。后指国力强盛,边防稳固的国家。
比物连类:比物:比喻;连:连缀;类:相同的事物。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排比归纳。
避世金马:避世:逃避世务;金马:借指宫殿。指身为高官而逃避世务。
不避汤火:汤:沸水;火:战火。指不畏凶险。
1.必操胜券:bì cāo shèng quàn
近义词: 稳操胜算、稳操左券 ?
解释: 操:持,拿;券:凭证;胜券:胜利的把握。一定有胜利的把握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田敬仲世家》:“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
2.百二河山:bǎi èr hé shān ?
近义词: 百二山河
解释: 百二:以二敌百。指山河险固,可以二敌百。后指国力强盛,边防稳固的国家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马。”
3比物连类:bǐ wù lián lèi ?
近义词: 分门别类 ?
解释: 比物:比喻;连:连缀;类:相同的事物。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排比归纳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然其连类比物,有足悲者,亦可谓抗直不挠。”?
4.避世金马:bì shì jīn mǎ ?
近义词: 避世金门 ?
解释: 避世:逃避世务;金马:借指宫殿。指身为高官而逃避世务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嵩庐之下!”
5.不避汤火:bù bì tāng huǒ ?
近义词: 赴汤蹈火、不避水火 ?
解释: 汤:沸水;火:战火。指不畏凶险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马:
1.鞍马劳倦 : ? 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
2.鞭长不及马腹 ?: ?及:到。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子。比喻力所不能及。
3.避世金马: 避世:逃避世务;金马:借指宫殿。指身为高官而逃避世务 。 ?
4.代马依风 : ? 代:古代北方的郡名;代马:北方产的良马。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 ?。 ?
5.放马后炮: 比喻事情已过去才发议论 ?。 ?
6.猴年马月: 猴、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未来的岁月。
7.服牛乘马: 役使牛马驾车。
炮:
1.扯旗放炮 : ? 比喻公开张扬。
2.放马后炮: 比喻事情已过去才发议论 。 ?
3.炮火连天 : ? 形容炮火非常猛烈。
4.鸟枪换炮: 形容情况或条件有很大的好转。
5.炮凤烹龙: 烹:煮;炮:烧。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
6.烹龙炮凤: 烹:煮;炮:烧。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
1.鞍马劳倦ān mǎ láo juàn:
解释: 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实不相瞒太公说:老母鞍马劳倦,昨夜心痛病发。” 2.避世金马bì shì jīn mǎ:
解释: 避世:逃避世务;金马:借指宫殿。指身为高官而逃避世务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嵩庐之下!”
3.代马依风 dài mǎ yī fēng ?
近义词: 代马望北、狐死首丘
解释: 代:古代北方的郡名;代马:北方产的良马。比喻人心眷恋故土,不愿老死他乡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臣闻太公封齐,五世葬周,狐死首丘,代马依风。”
4.扯旗放炮 chě qí fàng pào:
解释: 比喻公开张扬
出处: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九章:“她扯旗放炮来考工厂,考不上怎样回下堡村蛤蟆滩呢?” ?
5.鸟枪换炮niǎo qiāng huàn pào:
解释: 形容情况或条件有很大的好转。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6回:“那个气好比烟袋换吹筒,吹筒换鸟枪,鸟枪换炮,越吹越壮了。”
参考资料
在线成语词典:://cy.5156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