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日耕者原文及翻译

日出三竿的意思_日出三竿

日上三竿具体是指“辰”至“巳”时(7-9点到9-11点),肯定不到“午”时(11-13点)。但没有任何历史文献表明具体为“辰”还是“巳”时。

很多人知道具体时间,却不知道为什么!

理由如下:

1:唐·韩愈《岁华纪丽》卷一:“日上三竿。古诗云:日上三竿风露消。”

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露水已经消失了。

2:及日上三竿,方有旨意出来道:“朕心不快,众官免朝。”(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

这里可以从皇帝上朝的时间来推断“日上三竿”具体为哪个时段。

古代皇帝上朝时间为卯时(5-7点)

古代天子讲究 "勤政",所谓 "夙兴夜寐",上朝理事,不敢懈怠。

旧时官衙卯时开始办公,吏役按时到官府里报到,听候点检,称为应卯。

所以日上三竿的具体时间可以推断为:“辰”至“巳”时(7-9点到9-11点),肯定不到“午”时(11-13点)。

最后要纠正你的一个错误,是“竿”而不是“杆”。具体请参照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1153页。而“日上三竿”或者“日出三竿”都是可以的。

春日耕者原文及翻译

约为午前八、九点钟。 成语 日上三竿 发音rì shàng sān gān 解释 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出处 《南齐书·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 唐·

《岁华纪丽》卷一:“日上三竿。古

诗云:日上三竿风露消。”

《春日耕者》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春日耕者。

北宋苏辙。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

归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翻译:

从开冻变松的土壤中感觉到万物生长之气,老农夜间起来喂养饥饿的耕牛。春雨充足,正是耕种的好时机;天已大亮,忙于春耕的农民连送来的早饭都顾不上吃。

妇女和小孩子前来送饭,相互亲爱、取悦;乌鸦等鸟儿飞上飞下巧妙相随,觅食米饭和谷种。纷纭多样的政令是无补于农事的,还是要靠全年风雨适时才行。

《春日耕者》作品赏析:

《春日耕者》是宋代苏辙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写大地回春,风调雨顺,农村一片喜悦景象。这首诗写农家的农耕生活,描写亲切,诗语流利,有秀杰清整之致。诗的第一句描述了春天的气息和雨水充足,这为接下来的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春天的气息中,大地开始回暖,农民们也开始了一年的辛勤耕种。诗人笔锋一转,开始进入对农民的描绘。农民们为了庆祝一年的开始,会举行祭神仪式,喝酒庆祝。诗人用仓廪如晨曦来形容仓库里的粮食堆积如山,就像早晨的阳光一样,这是对农民辛勤劳动成果的肯定。

诗人继续深入描绘农民的劳动。鸡鸣四起床,夜归星月齐。这里的鸡鸣四起床表明农民们天一亮就开始耕种,夜归时已经是星星月亮齐照的时分了。这是对农民们辛勤劳动的赞美,同时也暗示着农事的艰辛和农民们的勤劳。

诗人以不学游侠儿,丰饱作遨游。结尾。这句话的意思是,游手好闲的人与农民的辛勤耕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人鼓励人们向辛勤耕耘的农民学习,尊重农民的劳动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