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卓有成效者读后感
2.季益祥:教练的核心原则
3.专业人做专业事金句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优秀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优秀读后感1在导师的推荐下,看完了德鲁克的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摘录了文中自己认为有所启发的几点:
1.当顾问顾名思义只是做智囊,而没有任何权力。所以做起事来必须要讲效益,要不就会一事无成。其次,最有效益的顾问也得仰仗机构里的人来把事情做好。
顾问是个很光鲜的名词,各种各样,或是管理或是战略的咨询公司是我们吹捧的对象。很多人认为顾问是让外行人指点内行人,其实谈不上指点,内行人难免“只缘身在此山中”,如德鲁克所说,沉溺于内部事务,而忽略了外部的效益,顾问的作用或许为里面的人打开一扇窗户。
2.问问你的下属“常常作哪些浪费你的时间,却不产生效果的事情?”
没有下属可问,于是我问了HW。他说我花太多的时间在一些一点都不重要但用于获取心灵上的慰藉的事情上,比如抱怨他没有准时calling等等。我记得他说过这样一个矩阵,重要而不紧急的,如我的一些小事;不重要而紧急的,如上厕所;重要而紧急的,如马上要见的重要客户;不重要而不紧急的,如规划下个周末的活动等等。这对我略有启发,有的时候只是觉得有些事情明知道是在浪费时间,但又不能放手,比如情感上的时间消耗。都用即时的效果来衡量是否浪费时间,是不是太功利了呢?
什么才是产生效果的?要怎样衡量效果的大小?是短期的效果还是长期的效果?很多问题。
3.我们通常总是容易过高地估计(而不是低估)自己的重要性,总认为许多事情只有自己来干才行。
我在这点上特别容易走极端。我或是认为这件事情非要我来做才可,或是认为这件事情没有我会更好。世界没有了谁都一样地转,历史成就了英雄而不是英雄成就了历史。
4.立志作贡献的管理者确会将自己狭窄的领域与整体联系在一起。
刘老师在IMBA课程上面说了一句话我特别印象深刻,他说,“你做了,但你没有记下来等于你没有做”。可惜有些人擅长于做,有些人擅长于记。知识工作者必须两样都行,不但精通于自己的领域,而且学会让别人了解自己在做什么。在项目管理中也有这种情况,尽管组织里的每个人并不是都参与到某个项目中来,但是让每个人都了解这个项目在做什么,有什么用,对项目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优秀读后感2卓有成效是可以被后天培养的,在这本书里,就是教会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同时,让每一个读过此书的读者明白,每一个智力工作者都是一个管理者,是否在履行管理职能不在于是否身处管理岗位,而在于是否像一个管理者一样在思考,是否以做出贡献作为自己的信条。
书中对我触动比较大的几句话:
“才能本身并不是成果”,这一句解释了一个现象,很多很有才能的人并没有做出耀眼的成果。
关联到现实环境里,时常以为只要具备了专业知识、有才能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这种想法并不可取。
如今智力工作者比比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才能,如此一来将很多人结合在一起之后也许会适得其反,往往越是有才能的人越是自视甚高,久而久之会沉浸在自己的才能里不能自拔,这对组织是一种伤害。
每个人都应该反思自己,是否“恃才傲物”,是否仗着自己的一点小技能沾沾自喜而不自知。
对于组织而言、好的成果才是王道,这要求每个智力工作者要自省,以贡献为出发点来思考工作,规划行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将才能转化为成果。
“精而后博”,时常被一个全能人才的神话所吸引,觉得某个岗位就是需要一个样样通的'行家,但是现实当中很少有这样的人,况且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精通多个方面的知识。
作为普通的一员,应该有专长,精通某一项技能之后自然会有一些东西触类旁通,加之辅修一些其他的跨学科知识,成为一个既精又博的人,因此,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先做精再图博。
“花在会议上的时间越多,是组织不健全的表现”。从自己的实际工作出发,会议过多除了组织不健全可能还有流程的问题,也许还有一些组织之外的因素。
但是无论是什么原因,过多的会议都会挤占工作时间,使得本就不多的自我可支配时间变的更少,这对于组织的健康运行是一种伤害。
引申到现实工作中,如果作为会议组织者,我们要权衡一件事情是否适合召开一个大的会议,召集很多人参与其中。如果作为参与者,很多会议又是否有必要参与其中。
书的篇幅不长,但既有让人醍醐灌顶的金句,也有很多方法论,比如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有效率的利用时间,通篇下来获益良多。
要掌握自己的时间,以贡献为己任,发挥自己和同事的长处。
厘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做有效的决策,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建设、发展组织,实现愿景目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优秀读后感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彼得德鲁克的一本经典之作,在四十年后的中国,被公认为年度最值得阅读的十本书之一。相对于其他深奥难懂的管理学著作,这本书的确称得上“简单”,书中八个章节阐述五个重点,条理清晰,字字珠玑。由于我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3个月,以前在大学中学到的管理学知识很浅显且由于对管理学那些大部头的理论著作有一种天生的畏惧感,所以,这本书在我看来,还是有一些地方没有完全看懂。
德鲁克首先是一个社会生态学家,一个社会生态学家对管理学有这么深的见解真的很不容易,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两个同属于一个大的学科范畴内的研究方向,从表面上看起来两个研究方向可能风牛马不相及,但是,深入推敲后,往往能结合两者共同具有的优点得出超乎想象的成果。或者说,用完全不同的学科眼光去看待以前看了千百遍的现象、定理、公式、规律,可能会有不同的发现。比如很多心理学家研究管理学,用心理学理论和眼光去看待公司管理,得出很多经典的管理心理学定理,获得诺贝尔奖。这其实是一个眼光的问题,也是一个看事情角度的问题。早年一个很流行的广告,一个小女孩告诉自己的妈妈,苹果里有星星,妈妈不相信,“苹果里怎么会有星星呢?”,小女孩把自己的妈妈拉过来,把苹果横向切开,里面果然有星星!原来,我们从小就被教育成切苹果要纵向切开,从来都没有尝试过横向切开会有什么发现,但是,可爱的孩子没有经过定势思维教育的训练,敢于大胆的尝试,于是,从苹果里发现了美丽!
这是一本很简短的书,除了第一章破题“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强调读者卓有成效学得会,以及最后一章结论:管理者必须卓有成效,强调读者一定要学,一定要会,在短短的175页,八个章节当中,提出了五个重点,依序为时间、贡献、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以及有效的决策。够简单了吧,只要你学会掌握时间,重视贡献,发挥人的长处,学会要事优先以及做有效的决策,就可以卓有成效,成为一个卓越的管理者。简单归简单,学得会不等于做得好,很多武侠中的男主角,刚开始时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愣小子,后来偶得一武功秘籍,刚开始练时,还很稚嫩,但是,经过不懈的努力,苦练了N年之后,终于成为名震武林的大侠。卓有成效的五招,也必须要通过不断地实践,最终才能将追求卓越变成一种习惯,才能发挥出无穷的威力。
在一个公司中卓有成效讲究的是绩效,绩效的好坏,要有个客观的标准。判定的结果才会让人心服口服。让知识工作者心服口服,是件非常重要的事,只要心服口服,可以让他们将原本是外界的目标压力,转化成内心追求成长的动力,不用浪费精力为落后找借口,专心致志为超前找答案。只要同辈做得到,不服输的自己也可以做得到。卓有成效的个人,像是一个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刺激每个人成长,帮助公司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组织。
德鲁克老前辈将管理的适用性扩展到了非常广泛的范畴,组织类型从企业/商业延展到了几乎所有的各类社会组织。只要有组织就需要管理,同时只要需要做决策就需要管理者。“管理”不再是高层经理的特权,管理者的队伍扩大了,管理者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不论其是否有下属,不论职位高低,只要是因为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而不论职位高低,只要你是一位管理者,就必须力求工作有效。作为一个教育行业的公司,其核心工作是整合学校、老师、家长和社会培训机构等这些社会,最大化有效利用各种社会创造价值,其从业人员的工作,绝大部分是组织、整合、协调、沟通及管理。因而,在公司内部绝大部分员工应属于管理者的范畴,管理者不应只局限在中高层人员,也不能只局限在有下属的人员。公司在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及自己优劣势的情况下,适时提出了战略目标,怎样去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有赖于公司绝大部分员工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即是他们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这是我读书的一点点感想,书中还有很多地方我似懂非懂,以后要加强管理学方面的学习。
卓有成效者读后感
聚州国际许源老师:
1、我们应该将行动纳入决策当中,否则就是纸上谈兵。
2、管理者,就是把事情做得正确的人。企业家,就是做正确的事情的人。
3、没有人能够左右变化,惟有走在变化之前。
4、领导者的唯一定义就是其后面有追随者。一些人是思想家,一些人是预言家,这些人都很重要,而且也很急需,但是,没有追随者,就不会有领导者。
5、在时间之中,在社会领域里,没有人随着时间的开始而展开生命、随着时间的终结而结束生命;每一个人都从前面的人接受历代留下的遗产,持有短暂片刻,再把它交给后来的人。
6、……除非一个企业产生的利润大于其资本成本,否则这个企业是亏损经营的……到挣足它的资金成本以前,企业没有创建价值,是在摧毁价值。
7、卓有成效是一种习惯,是不断训练出来的综合体。
8、有效的管理者坚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每次只做好一件事。
9、经营目标可以被比做是轮船航行用的罗盘。罗盘是准确的,但在实际航行中,轮船却可以偏离航线很远。然而如果没有罗盘,航船既找不到它的港口,也不可能估算到达港口所需要的时间。
10、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做所有的事。即便有足够的钱,它也永远不会有足够的人才。它必须分清轻重缓急。最糟糕的是什么都做,但都只做一点点。这必将一事无成。不是最佳选择总比没有选择要好。
11、专心是一种勇气,敢于决定真正该做和真正先做的工作。
12、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13、战略管理不是一个魔术盒,也不只是一套技术。战略管理是分析式思维,是对的有效配置。不只是一堆数字。战略管理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是根本不能被数量化的。
14、决策的反面,是不做任何决策。
15、管理是一种器官,是赋予机构以生命的、能动的、动态的器官。没有机构(如工商企业),就不会有管理。但是,如果没有管理,那也就只会有一群乌合之众,而不会有一个机构。而机构本身又是社会的一个器官,它之所以存在,只是为了给社会、经济和个人提供所需的成果。可是,器官从来都不是由它们做些什么,更不用说由它们怎么做来确定的。它们是由其贡献来确定的。
16、卓越的公司,排在第一位的不是你支付报酬的多少,而是你将报酬支付给何人。如果你有适合的雇员,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他们会为创造一个伟大的公司而努力。他们会高效率的完成工作,不会因为报酬少而折腰,这就好比他们的呼吸不受控制一样。
17、创新就是创造一种。
18、首先要说的是,CEO要承担责任,而不是“权力”。你不能用工作所具有的权力来界定工作,而只能用你对这项工作所产生的结果来界定。CEO要对组织的使命和行动以及价值观和结果负责。
19、一个重视贡献的人,为成果负责的人,不管他职位多卑微,他仍属于高层管理者。
20、认识你的时间,只要你肯,就是一条卓有成效之路。
21、有效的管理者用人,是着眼于机会,而非着眼于问题。
22、有效的的管理者会问:我是不是真需要一项决策?
23、有效的管理者会顺应自己的习性,不会勉强自己。
24、智力、想像力及知识,都是我们重要的。但是,本身所能达成的是有限的,惟有有效性才能将这些转化为成果。
25、有效的管理者不做太多的决策。他们所做的,都是重大的决策。
26、有效管理者的自我发展,是组织发展的关键所在。
27、管理者的一项具体任务就是要把今天的投入到创造未来中去。
28、今天的组织需要的是由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29、使企业遭受挫折的惟一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是人们很少充分地思考企业的任务是什么。
30、企业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
31、决策需要熬受痛苦。
32、没有“尽善尽美”的战略决策。人们总要付出代价。对相互矛盾的目标、相互矛盾的观点及相互矛盾的重点,人们总要进行平衡。最佳的战略决策只能是近似合理的,而且总是带有风险的。
33、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一项决策不是从搜集事实开始的,而是先有自己的见解。
34、要看正当的决策是什么,而不是人能接受的是什么。
35、谁必须利用我的产出,以使我的产出卓有成效?
36、一个企业不是由它的名字、章程和公司条例来定义,而是由它的任务来定义的。企业只有具备了明确的任务和目的,才可能制定明确和现实的企业目标。
37、组织的重点必须放在机会上,而不是放在问题上。如果组织把精力放在出成果的地方——即放在机会上,那么就会有兴奋感、冲动感。
38、有效的管理者打算做一项新的业务,一定先删除一项原有的业务。
39、组织内部只有成本,结果存在于组织的外部。
40、明天总会到来,又总会与今天不同,如果不着眼于未来,最强有力的公司也会遇到麻烦。对所发生的事感到吃惊是危险的。哪怕是最大的和最富有的公司,也难以承受这种危险,即使是最小的企业也应警惕这种危险。
41、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42、决定经济向前发展的并不是财富500强,他们只决定媒体、报纸、电视的头条,真正在GDP中占百分比最大的还是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创新的中小企业;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也不是少数几个明星式的CEO,而是更多默默工作着的人,这些人也同样是名不见经传的,甚至文化程度教育背景都不高,在这些人中,有经理人、企业家,还有创业者。
43、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44、决定优先要点的原则重将来而不重过去重机会而不只看到困难选择自己的方向,而不跟随别人目标要高,要有新意,不能只求安全和方便。
45、除非战略评价被认真地和系统地实施,也除非战略制定者决意致力于取得好的经营成果,否则一切精力将被用于为昨日辩护,没有人会有时间和精力开拓今天,更不用说去创造明天。
46、我们该知道运用自己上司的长处,这也正是下属工作卓有成效的关键。
47、一个企业只能在企业家的思维空间之内成长,一个企业的成长被其经营者所能达到的思维空间所限制!
48、有效的决策人,首先要辨明问题的性质:这是一再发生的经常性问题呢,还是偶然的例外?
49、目标不是命令,而是一种责任或承诺。目标并不决定未来,只是一种调动企业的和能量以创造未来的手段。
50、有效的管理者需要的是决策的冲击,而不是决策的技巧;要的是好的决策,而不是巧的决策。
51、管理被人们称之为是一门综合艺术——“综合”是因为管理涉及基本原理、自我认知、智慧和领导力;“艺术”是因为管理是实践和应用。
52、当今企业间的竞争不是产品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53、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发生。
54、把才华应用于实践之中——才能本身毫无用处。许多有才华的人一生碌碌无为,通常是因为他们把才华本身看作是一种结果。
55、除非有不同的见解,否则就不可能有决策。
56、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所长的同时,必须容忍人之所短。
季益祥:教练的核心原则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范文1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上述五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但细细想来,确实也是切中要害。对于管理者特别高层管理者而言,有效决策应该是至关重要的,读后深受启发和教育。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诉我们:一群平凡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只要我们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卓有成效。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有助于提高机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
但怎样才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通过阅读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认为关键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要有敬业的精神。“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发自内心的喜爱,才有可能在工作中用心思考,努力完成。通过工作来学习,获得经验和知识,实现自我价值,投入的热情越多,效率也会越高,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将敬业当成一种习惯,这样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
其次要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如何管理时间是管理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时间是很重要的,决定了个人的成就。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总会有许多琐事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使我们总是感觉每天都处于忙碌中,但效率却不高。因此有必要对时间做合理的分配,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重要的领域,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有限次序,把握要事第一的原则。重要的事情先做,不重要的事情放一放。
管理是实践,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管理就是决策”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西蒙的一句名言,一个人的才能,只有通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才有可能产生效益。一个人的知识10%是培训中得到的,20%来自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剩下的70%是在实战中获得,因此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
管理者不能仅执行命令,还必须能做出决策,并承担做出贡献的责任,不能推脱,要愿意承担全部责任,为自己所做决定引起的错误与缺点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如果他企图回避这项责任,那么他将失去下属的信任。别总带着问题找领导,因为领导不是为你打工的,领导有自己的事情和责任,他更需要的是你对问题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因此作为一个有效地管理者,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做出正确决策,而不是研究“能为人接受”的决策是什么。决策是一种判断,是若干项方案中的选择。管理者的职责就是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就是要进行有效地决策。决策是“不同意见的讨论”的基础上的判断,不是“一致意见”的产物。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思考和研究,一个人是否可以做正确的决策是长期经验的积累。在做出决策时,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做出决策;决策的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通过阅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使我懂得了成为一个有效得管理者,必须要有良好的习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善于利用时间,集中精力在重要领域,善于做出有效地决策,只有不断地学习实践,身体力行做,必定会有新的收获,成为卓有成效的人。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范文2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重点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个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上述五点可谓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但细细想来,确实也是切中要害。对于高层管理者而言,有效决策应该是至关重要的。
管理者不同于技术和资本,不可能依赖进口,即便引进管理者也是权宜之计,而且引进的人数也将是寥寥无几。他们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管理者,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并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社会和环境当中。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目前中国面临的最大需求和面临的最好的机遇,应该是迅速培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那么,什么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德鲁克指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般具有以下六个特征:
第一,重视目标和业绩,只做正确的事情。
第二,一次只做一件事,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他极力审慎地制定自己的优先顺序,随时进行必要的检讨,毅然决然地抛弃那些过时的任务,或者推迟做那些次要的任务;他知道时间是他最为珍贵的,必须极为仔细地使用它。
第三,作为一名知识工作者,他知道自己所能做出的贡献在于:创造新思想,远景和观念;他的原则是:我能做哪些贡献?
第四,在选用高层管理者时,他注重的是出色的绩效和正直的品格。
第五,他知道增进沟通的重要性;他有选择性地搜集所需要的信息。他知道,有些事情不能被量化,而过多的信息会导致混淆和混乱。
第六,他只做有效的决策。
但是,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管理者,作为一个自然人,他也和正常人一样受到各种各样的条件的约束,他所能利用的也是相当有限的,于是,如何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也成为管理者的一大能力要求之一。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时间是一项限制因素。任何生产程序的产出量,都会受到最稀有的制约。而在我们称之为“工作成就”的生产程序里,最稀缺的,就是时间。
有效的管理者也知道,人力也是一种重要的,每一个工作者都必定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而缺点和短处几乎是不可能改变的。管理者的任务就是,最优化地利用人力,使人发挥自己的长处,利用好人的长处,而同时使人的短处和缺点不发生作用。
时间是最有限也最有弹性的。人力具有“协调、整合、判断和想像”的能力,有它的特殊优势。大师德鲁克也着重写了这两种的使用原则。管理者要主动地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时间,而不是被时间安排。联系到我们的现实工作:理想状态下我们最好能主动地面对和管理一切工作事务,是人安排事情,不是事情推着人走。我们的销售管理活动要把工作中消耗的时间和处理的事项标列出来,同时持续地进行改进。比如市场与客户工作,我们绝不能被动地被所谓项目和机遇牵着鼻子走,要主动地设计规划客户管理工作,主动地开发市场,主动地维护客户。
关于人力的论述,也让人茅塞顿开。简言之,就是“用人所长”。无论是上司、同事、下属还是自己,要多运用大家的强项,互相补充,团队作战。书里面一个很妙的地方在于,在论述“如何发挥人的长处”之前的一个小章节,讲的是人际关系。互相尊重、讲求贡献是合理的人际关系的基石。有合适的人际关系,才有大家各展所长的环境和土壤。管理可以学会,却不可以教会。同样,一个人的发展和成长也只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实践来完成。一个组织的成长、成功也要靠组织内部的精神磨砺才能实现。因此,我们要着重建设良好的人际关系,重视贡献,让每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促使我们的团队做得更好。
读了德鲁克先生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之后,真的受益匪浅,特别对于我们在日常生活和班级里的事务起到一个很好的帮助。在学习上,特别进入大学生活以来,学习和人际交往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更好统筹学习和各种活动之间的关系,如何更好的安排和利用时间,如何更好地协调和处理同学们之间的人际的关系,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着的问题,《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了,将指导我们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更好地在大学生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范文3被选着优先来看的一本书,在同事的书柜中看到,遂决定优先看此书。一路读来,还是很不错的。在这里记下记忆深刻的几个观点:
1、谁是管理者:在本书中,“管理者”一词,将泛指知识工作者、经理人员和专业人员,由于其职位和知识,他们必须在工作中做影响整体绩效和成果的决策。这里有举例的战场上的一位青年步兵上尉,明确指出。行动的决策由战场上的每个人自己决定。这与我们通常认为的军人以服从为天职的理解是有很大出入的。
2、关于组织的用人。关于选用全才的认识。我们任用的人才,充其量也只能在某一项能力方面比较优秀。而某一项能力较强,自然在其他能力方面就不免平平了。
我们必须学会这么一咱建立组织的.方式:若某人在某一重要领域具有一技之长,就要让他充分发挥这一特长。我们不能一味拔高能力的标准来期望管理者的绩效,更不能期望万能的天才来达成绩效。我们只有通过改进工作的手段来充分发挥人的能力,而不应该期望人的能力突然提高。
你弹莫扎特的曲子时,也许不可能像钢琴家施纳贝尔演奏得那样好,但是并没有理由说,你不必像施纳贝尔那样地练习音阶。最伟大的钢琴家,如果不肯辛勤演练,也一定无法演奏莫扎特的曲子。
3、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养成的习惯:
(1)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们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
(2)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
(3)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和下属的长处。
(4)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
(5)最后,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
4、时间管理重点项
(1)人事决策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因为决策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只有在反复考虑多次之后才能看清楚。通用汽车公司前任总裁斯隆先生的例子。初步判断后,隔几天甚至几星期后,再拿出来重新考虑,而且不会受第一次判断的影响。斯隆先生一向以知人善任而闻名。
(2)诊断时间,用本子记录并分析。华为时间管理中有详述。一总经理参加礼貌性聚会后的反思。
5、用人:多个军方用人的实例,如林肯时期的南北战争,格兰特将军的故事。一家连锁商店总经理提拔年轻职员的故事。一位主管如果说少不了某人,那么不是主管不行,就肯定是那位少不了的某人不行,甚至于两人都不行。所以,他的做法是立刻将那位“少不了的某人”调职。
6、决策时反而意见的应用。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范文4卓有成效是可以被后天培养的,在这本书里,就是教会我们如何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同时,让每一个读过此书的读者明白,每一个智力工作者都是一个管理者,是否在履行管理职能不在于是否身处管理岗位,而在于是否像一个管理者一样在思考,是否以做出贡献作为自己的信条。
书中对我触动比较大的几句话:
“才能本身并不是成果”,这一句解释了一个现象,很多很有才能的人并没有做出耀眼的成果。
关联到现实环境里,时常以为只要具备了专业知识、有才能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这种想法并不可取。
如今智力工作者比比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才能,如此一来将很多人结合在一起之后也许会适得其反,往往越是有才能的人越是自视甚高,久而久之会沉浸在自己的才能里不能自拔,这对组织是一种伤害。
每个人都应该反思自己,是否“恃才傲物”,是否仗着自己的一点小技能沾沾自喜而不自知。
对于组织而言、好的成果才是王道,这要求每个智力工作者要自省,以贡献为出发点来思考工作,规划行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将才能转化为成果。
“精而后博”,时常被一个全能人才的神话所吸引,觉得某个岗位就是需要一个样样通的行家,但是现实当中很少有这样的人,况且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同时精通多个方面的知识。
作为普通的一员,应该有专长,精通某一项技能之后自然会有一些东西触类旁通,加之辅修一些其他的跨学科知识,成为一个既精又博的人,因此,专注于自己的领域先做精再图博。
“花在会议上的时间越多,是组织不健全的表现”。从自己的实际工作出发,会议过多除了组织不健全可能还有流程的问题,也许还有一些组织之外的因素。
但是无论是什么原因,过多的会议都会挤占工作时间,使得本就不多的自我可支配时间变的更少,这对于组织的健康运行是一种伤害。
引申到现实工作中,如果作为会议组织者,我们要权衡一件事情是否适合召开一个大的会议,召集很多人参与其中。如果作为参与者,很多会议又是否有必要参与其中。
书的篇幅不长,但既有让人醍醐灌顶的金句,也有很多方法论,比如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有效率的利用时间,通篇下来获益良多。
要掌握自己的时间,以贡献为己任,发挥自己和同事的长处。
厘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做有效的决策,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建设、发展组织,实现愿景目标。
专业人做专业事金句
知识要点
· 掌握教练式对话的特点。
· 掌握行动教练的核心原则。
· 理解行动教练的期待效果。
img
金句
1. 管理者的工作重心是培养下属的成长。
2. 教练是运用对话技术支持个人实现组织目标的协作过程。
3. 员工永远是加入公司,最后离开上司。
img
精华解读
一、教练式对话与非教练式对话
管理者的工作重心是培养下属的成长,但相当多的管理者却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完成工作任务上了。教练式对话为管理者提供了一种极佳的有效促进员工学习、成长的方式。
1、非教练式对话和教练式对话的情景演练
下面分别是针对同一的非教练式对话和教练式对话情境演练的台词(在课程的中有所演示)。
1)非教练式对话情境演练的台词示例:
下属:老板,我想跟您汇报一下有关“行动教练”项目的一些事情。
上司:是吗,进展顺利吗?
下属:是的,大体上是没什么问题的,不过……
上司:嗯,没问题就好,不过什么呀?
下属:嗯,就是那个……
上司:什么?出了什么问题了吗?
下属:不,不是,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是第三小组不太……
上司:第三小组怎么了?
下属:好像第三小组不太愿意参加这次的项目。
上司:什么?一会儿没问题,一会儿不参加!你到底在讲什么呀??
下属: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他们怎么想的。
上司:什么?不清楚? 这次“行动教练”的项目不是由你负责吗?
下属:是的,不过,他们之前也没说什么。
上司:第三小组参与 “行动教练”项目的重要意义你又不是不知道,强调那么多遍。怎么把事情弄成这个样子,怎么也不想想对策?
下属:对不起。
上司:对不起?对不起能解决问题吗?看来我又得亲自出马了。
下属:是,谢谢您。
2)下面是教练式对话情境演练的对白示例:
下属:老板,我想跟您汇报一下有关“行动教练”项目的一些事情。
上司:哦,进展怎么样啦?
下属:嗯,总体上还可以,不过有一点担心。
上司:哦,什么事情呢?
下属:第三小组对“行动教练”项目好像不是很积极。
上司:哦,是吗?
下属:是的,他们好像不太愿意参加此次的项目。
上司:不太愿意,那你接下来打算怎样做呢?
下属:说实在的,现在还真不清楚应该怎样处理。
上司:是吗,那你觉得什么样的结果是最理想的呢??
下属:当然是希望第三小组能够转变态度,全力以赴的参加“行动教练”项目啦。因为参加这个项目,的确可以提升工作绩效。
上司:好,为了达到这种效果,你首先能做的是什么呢?
下属:我想我应该坦率地跟第三小组的负责人沟通,了解他们对做好此次项目的意见和建议。
上司:很好,我们就从这里着手,先谈谈看。
下属:明白了,谢谢老板。
2、非教练式对话和教练式对话的特点差异
经过以上案例的对比可以知道,非教练式对话与教练式对话具有很大的不同,比如:
1)非教练式对话在谈话的风格上是压迫的、强势的,而教练式对话则会让人舒服,能让人畅所欲言。
2)非教练式对话中上司对下属的信任度很低,而教练式对话中上司对下属的信任度是比较高的。
3)非教练式对话提问的形式是封闭的、过去导向的,而教练式对话的提问是开放的、未来导向的。
4)非教练式对话中领导说的话很多,最终还是领导自己找答案并解决问题,而在教练式对话中下属说的话比较多,是下属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取行动。
5)在非教练式的对话中上下级是对立的,而教练式的对话中上下级是融洽的。
6)在非教练式对话中下属的成长总是受到阻碍和否定,而在教练式对话中下属的成长会被推动、引导。
3、教练式对话的边界
当然教练式对话也不是万能的,因为它在有些时候也是不适用的。比如,在日常管理中出现的重要且紧急的,就需要管理者快速地解决问题,结束之后还要重新回到教练型的管理模式中去。
另外,关于一些基本认知的问题也是不需要教练式的方式来解决的,比如有的事情有非常清晰的标准流程或答案,能轻而易举地完成时。
二、行动教练的核心原则
1、行动教练的SET三原则
通过教练式对话和非教练式对话,可以总结出行动教练的三大核心原则:支持、期待、信任。
支持(support)。作为教练型的管理者,第一要务是支持下属成长。
期待(expect)。教练要期待持有问题的员工去解决问题,做好员工的陪伴者。
信任(trust)。要相信自己的员工是有能力、潜能、等去解决问题的。
支持、期待、信任的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连起来就是SET(固定的设置),也就是说这三个原则是不能变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img
2、教练的定义
在《管子》中有这样的描述:“毋代马走,使尽其力;毋代鸟飞,使弊其羽翼”。意思是:不要代替马儿去跑,而要使它竭尽全力;不要代替鸟儿去飞,而要让它展翅翱翔。就是说教练不要代替被指导者去做事,而要让被指导者能充分发挥潜能。
关于教练的定义,第一个来自添?高威。他强调的是“非压力的环境”和“引导性的问题”。他说:“教练是在一个非压力的环境下,利用一系列引导性的问题而非给予直接建议的方式来帮助当事人分析和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的行为。”
第二个定义来自国际教练联合会(ICF),关键词是“伙伴协作关系”。ICF是这么定义的:“教练是教练(Coach)与被指导者(Coachee),在深层次的信念、价值观和愿景方面相互联结的一种协作伙伴关系。”
最后是行动教练的定义,强调的是“对话”、“组织目标”和“过程”。定义是:“教练是运用对话技术支持个人实现组织目标的协作过程”。也就是说,行动教练是用对话的方式通过改变个人来影响团队,进而带动组织的改变,最终达成组织的目标和绩效。
3、行动教练的核心技能
围绕着行动教练的核心原则有了行动教练的三大基本功:深度倾听以打开心扉、有力提问以启发思考、有效反馈以付诸行动,这三个分别是接下来的三个课时要阐述的内容。
结合行动教练的核心原则与核心技能,会组合出教练的对话流程,即GROW模型。GROW模型包括聚焦目标、了解现状、探索行动方案、强化意愿四个部分,这在课时7会详细阐述。
img
4、行动教练的期待效果
行动教练会给个人、团队、组织的三个层面都带来变化。
如果每一个管理者都能成长为教练型管理者,运用教练的方式对员工进行辅导和对话,就能够快速地提升员工的能力,激发员工的工作意愿,进而使员工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能力、意愿、关系的提升又会带来员工的正向心态,比如工作的满意度、创造力、敬业度等。
管理者所秉持的支持、期待、信任的原则,又能形成正向、亲和的组织文化,促进团队协作。最后,个人、团队、组织的改变会促进组织目标或业绩的达成。
img
案例1:格林公司的员工需求调查
那么教练如何让员工的满意度提高呢?或者说如何在管理上满足员工的需求呢?美国的格林公司就做了一项关于员工需求的调研。
这个调研首先搜集整理出了员工的十大关键需求,然后邀请管理者站在员工的角度进行排序,测试在管理者的眼中,员工更关注哪些需求。还邀请了很多员工,让他们对自己的需求也做了一个排序。
下图就是格林公司做出的全球的调研数据结果,左边是管理者认为员工的需要,右边是员工自己的需要。
img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翻转,就是被人欣赏、有参与感、理解员工从后三位跃居到前三位,而且这都与金钱没有直接的关系。
也就是说,管理者往往认为员工更关注的需求是高工资、工作保障、得到晋升和发展、良好的工作条件等,而新生代的员工实际上更关注的则是被人欣赏、有参与感、理解员工、工作保障等。
案例2:盖洛普的Q12
员工的敬业度与什么相关呢?又该如何提高员工的敬业度呢?
全球最著名的调研公司盖洛普,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做了一个相关的调研,目的是调研出在什么样的工作环境下员工是最敬业的。
当时从数千个问题中筛选出了十二个问题,也就是著名的question twelve。在某种工作环境下的员工是不是很敬业,就用以下这12道题测试一下就可以了:
1)我知道对我的工作要求吗?
2)我有做好我的工作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吗?
3)在工作中,我每天都有机会做我最擅长做的事吗?
4)在过去的六天里,我因工作出色而受到表扬吗?
5)我觉得我的主管或同事关心我的个人情况吗?
6)工作单位有人鼓励我的发展吗?
7)在工作中,我觉得我的意见受到重视吗?
8)公司的使命目标使我觉得我的工作重要吗?
9)我的同事们致力于高质量的工作吗?
10)我在工作单位有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吗?
11)在过去的六个月内,工作单位有人和我谈及我的进步吗?
12)过去一年里,我在工作中有机会学习和成长吗?
认真分析就会发现,这12个题目都和员工的上司有直接的关系。
常有人说,员工永远是加入公司,最后离开上司。员工进入公司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公司的知名度很高,但是员工离开公司一定是因为与自己的上司有矛盾,所以管理者和员工的关系问题直接关乎员工的敬业度。
如果每一位管理者都能把这12个问题给处理好,就会带来员工敬业度的提升。德鲁克的一句名言“一个组织要卓有成效就必须员工卓有成效,而员工卓有成效就必须他的上司卓有成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课时小结:
在教练式的对话中,上司对下属的信任度也比较强;上司的提问往往是开放的、未来导向的;上下级的关系也是融洽的。因此,下属会很舒服,能畅所欲言;下属说的话也会比较多,会主动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取行动;下属的成长也会被积极推动、引导。
行动教练的课程认为教练是运用对话技术支持个人实现组织目标的协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支持、期待、信任的原则。
行动教练对于个人来说,会带来个人能力、工作意愿的提升以及同事关系的改善,进一步提升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敬业度、创造力等。因此,还会促进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和组织文化的优化,最终带来组织业绩的提升。
季益祥 讲述 / 孙宇珂 整理
1、专业是立业之本,敬业是立身之本,忠诚是立德之本。
2、专业的人只喜欢和专业的人打交道;专业的人在一起共事,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和不专业的入在一起共事,是一种折磨。
3、一个人身上最可贵的品质是职业性,专业过硬,不拖泥带水。如果再善良一点,不逾越底线,那简直就是得之我幸的最佳伙伴。至于交情深浅反而不重要,一个人的职业性就体现在排除了情感因素,无论亲疏,他都恪守专业准则而非其他。
4、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只要做好两件事就够了,一个是你的专业、一个是你的人品,专业决定了你的存在,人品决定了你的人脉,剩下的就是坚持,用善良、专业和真诚赢取更多的信任。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5、只有专精在一个领域,这个领域才能有所发展。无论你做任何的行业都要把做该行业的最顶尖为目标,只有当你能够专精的时候,你所做的领域才会出类拔萃地成长。
6、管理者,就必须卓有成效。认识你的时间,只要你肯,就是一条卓有成效之路。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卓有成效是一种习惯,是不断训练出来的综合体。
7、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先到为君,后到为臣。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8、有德之人顺规律,道德高尚成就人,赚钱无限成事业;有技之人靠身体,能力技术成全人,赚钱有数做才有;有术之人靠投机,投机取巧养活人,赚钱有限靠算计。
9、管理者,就是把事情做得正确的人。企业家,就是做正确的事情的人。
10、人为本,事为先,专为业!所有的工作结果是最终是看你做好了什么事,这才是你我在职场上的第一张脸,一切核心竞争力最终都落在人身上,事都是你的磨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