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什么意思 什么是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2.求名人写的现代议论文文章
3.关于旅游景点的对联大全
4.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的意思是什么?
5.描写风景名胜的对联(要四句)
6.短文沉甸甸的小鱼篓为什么妈妈说我傻
7.设问的诗句设问的诗句是什么
8.“不成功,便成仁”的“仁”到底指什么?
请参考 "鸿门宴"上的项羽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彼可取而代也!” 我们从项羽小时侯的言语中发现一个“大志”“大勇”的英雄。我们同样能从钜鹿之战中寻见一个力挽狂澜、叱咤风云的英雄。可是“鸿门宴”中的项羽却让我们大失所望,大惑不解。 多少年来,人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司马迁认为项羽“自衿功伐”。 认为项羽“沽名钓誉”。 钱钟书先生就在《管锥篇》中说(记不很清楚,大致若此),司马迁笔下的项羽“言语呕呕”与“喑噁叱咤”,“恭敬慈爱”与“剽悍滑贼”,“爱人礼士”与“妒贤嫉能”,“妇人之仁”与“屠坑残灭”,“分食推饮”与“玩而不予”,皆若相反相违,而既具在项羽一人之身,有似两手分书,一喉异曲,则又莫不同条共贯。 钱钟书先生还说:《史记》描写人物性格,无复错综如此者。 复杂的确复杂,但究竟是何原因使项羽“如此复杂”呢?本文试着以管窥豹之一斑。 猜测之一 心理解剖:赎罪——补偿 刘项“戮力攻秦”的背景是:“怀王”与诸侯定下口头协约——先破秦入关者做关中王。尽管名为项羽“义父”的怀王私下为刘邦考虑的更多,尽管刘邦“天时”“地利”“人和”率先“破秦入关”,但项羽的实力“凿实”强大,是诸侯之“大哥大”,没有人敢与之“直接”抗衡,所以虽然刘邦有作王的打算与准备,但“惧于”并“迫于”项羽的实力强大,也只好“让煮熟的鸭子飞掉”,心不甘情不愿的为项羽作嫁衣裳。所以,从项羽这一方讲,项羽作王——无理无凭!只能完全凭借着自己的拳头而非道义“争夺”“王权”——项羽肯定也知道这一点。所以项羽心理应该是矛盾的,在作王(独领风骚)与道义(遵守约定)之间徘徊,当称霸诸侯的一面打败遵守约定的一面时,项羽便选择了称霸,违背了誓约。这足以造成项羽内心深处的负罪感,违背约定——对不起怀王(见证约定的信人),对不起刘邦(一个暂时的弱者),对不起“天下”(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不起自己(自以为是的自己)。 所以,靠“拳头”的项羽有一种想对刘邦的“补偿心态”。这好比绿荫场上,裁判觉得对一方“裁判”过松或过严,便找机会对另一方“补偿”;对一方的越位进球没判清,那么补偿给另一方一个点球吧!(当然,项羽比不得“旁观者”裁判,他忘了自己就是其中一方的守门员!)那么,在有一千万个杀掉刘邦机会的鸿门宴上放他“刘某人”一把,正好一举两得——留下宽厚的面子,同时好好的补偿了刘邦一下。——那是刘邦的命啊!刘邦应该知足了。 这种“负罪——补偿”心态造成了鸿门宴上项羽的“表现”的迥异于常。 猜测之二: 妇人之仁:宽恕——放纵 “君王为人不忍。”范增这样评价项羽。有一定的道理,但绝不对。这是对项羽的容忍。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今天的我们应该给以客观的评说,“为人不忍”是一种自大家对致命敌人的宽容,是一种对敌人的放纵。 项羽将对敌人的“放虎归山”理解成可向世人表白与到处传说从而捞取“为王资本”的“宽容”,实在是一低级错误。怪不得范增张口就骂——“竖子”——昏蛋——太昏了! 是项羽头发长,见识短;更因为项羽自衿功伐,沽名钓誉,寡谋轻信——有几个“兵”烧的! 这一点大家关注很多,恕不赘述。 猜测之三: 精神分析:个人——群体 这一点主要说项羽对樊哙的态度。 放在平时,项羽怕谁?谁都不怕!谁敢给项羽来横的——项羽就“扁”他!可是,鸿门宴上“披帷西向立”“发尽上指,目眦尽裂”“瞋目视项王”,且语言激越,话里带刺,公然指桑骂槐,而项羽还说连夸“壮士”,并“赐”酒“赐”肉,对樊哙对自己的指责只作“未有以应”的反应只说“坐”。让人生疑——项羽怎么了?仿佛没了精神,没了个性,奇怪奇怪真奇怪!我想起《西游记》里“老孙”脱身逃走的一幕,身体在,“神已走脱”,其情状也不过如此吧。 原因何在?我想借用我不很精通或说一点都不精通的“精神分析说”来解释一下。 狼见了羊,就有一个念头——吃掉他!羊见了狼就有一个念头——欲自救而逃跑!羊见了羊,狼见了狼,就没有这种反应。 项羽与樊哙应该属于同一类型之人。“如虎似狼”的壮汉形象,他们健壮、粗鲁,剽悍,英勇无畏,顾大义,视死如归……从形式上讲,项羽应该是扩大的樊哙,是重权在握的樊哙;而樊哙应该是缩小了的项羽,是野心很小的项羽。 所以,当项羽“遭遇”樊哙(或说当樊哙为了与刘邦同命),项羽的那种“个人优势”——或说物种品质(品种?)优势,就明显受到了同化。像一条河遇到了另一条河,只能交汇,还能怎样?所以,项羽像找到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终于找到组织了!抵抗心理全无,对“异类”的“恶”意当然消失殆尽。“项羽”的意识埋没到“与项羽一类”(樊哙)的意识里,构成集体意识,集体意识容忍了项羽的个人意识,融化了项羽的个人意识,注定“项王未有以应”。 好在古人已经发明了“惺惺相惜”这一词语,或许可以作为对这一观点的小小补充吧。 猜测之四: 政治见识:王国——天下 项羽的心理装着天下么?我看未必。天下在范增的心理,只在项羽嘴上。可怜天下谋士心!目标远大的谋士范增的终点是天下,而此时项王的终点很有可能就是“关中王”,或者只要名义上项王拥有天下,分江而治也行。如果不是范增三番五次的用“天下”一词“填鸭”项羽,我想项羽的词典里肯定只有“关中”。你想这有多么可笑可悲啊。 鸿门宴,项羽已经将关中王冠于自己头上,“求仁得仁又何怨”?关中王项羽“何不厌之有”? 刘邦“舍车保帅”——舍弃关中王,保住争夺天下的资本。而项羽适得其反,争得了关中王,却白白(或说失手)放弃了天下。 所以,项羽小时侯学习时毛躁的作风已经影响到他现在的政治见识了,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项羽至死不悟,可叹。怪不得,当记者询问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功原因时,获奖者说是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想一想项羽小时侯的“彼可取而代也!”——真是个神童(神经病儿童)!——将自己的大好机会(代秦王民)徒然让给自己看不上眼的对手。 猜测之五: 军事才能:硝烟——平和 这一点简说。 项羽有军事上的才能,在沙场上绝不含糊,万军丛中轻取敌将项上人头。“破釜沉舟”,诸侯“作壁上观”。可以说在充满硝烟的战场上,项羽是一位大智大勇、当机立断的英雄。我们不得不竖大拇指,胸中洋溢钦之情。但是,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项羽便没有了方向感,失去灵敏的判断,找不到自己的敌人,也很难确定自己的攻击目标,似一只没有对手、没有斗志的大公鸡。如果项羽“旦日飨士卒”,那么必定“击破沛公军”。但——那是在战场上。鸿门宴——宴会场——对方又无军事上的“斗志”——引不起项羽的“如恐不尽,刑人如恐不胜”的“兴致”。项羽也根本没把这次宴会当成战场,也没有确定“攻击目标”,因而刘邦能不死啊。换句话说,项羽善于武斗,不善于文斗。那么“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败给思考“安得猛士守四方”的刘邦,也就正常得不值得奇怪了。 管窥之见,臆断之处多多,敬请方家不吝批评。 我心中的英雄——项羽 古往今来,谁是至情至性的真男人伟丈夫,惟有项羽也! 项羽是一个大英雄,追忆当年的金戈铁马,可见一斑! 项羽二十四岁和叔父项梁发事起兵,身经七十余战,每战必身先士卒,亲自抄戈杀敌。项羽为解钜鹿的赵国之围,由于作战策略上的分歧,不惜杀了自己的上司“卿子冠军”宋义,威震楚国,随后领兵渡黄河救钜鹿,过河后,皆沉船,破釜,烧营舍,持三天口粮。意思很明白,不解钜鹿之围,没有打算再回去。这种气概亘古鲜有。这就是“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 援救钜鹿之围的诸侯营垒有十几座之多,但诸侯之间不是争吵就是惧怕,没有一家敢轻进,都想坐收渔翁之利。及楚击秦,诸侯将皆作壁上观。项羽领兵九战秦军,杀声动天地,泣鬼神,楚军无不以一当十。作壁上观的诸侯军看了,惊恐。及楚军败秦,项羽召见诸侯将领,这些将领们进入辕门,没有一个是站着走进去的,怎么进去的?都是噤若寒蝉跪着爬进去的,没有人敢仰视项羽。身经百战的诸侯将领,不敢仰视的人物,这个人物是何等地英勇?这个人就是项羽。 当楚汉两军在荥阳对峙时,项王对刘邦说:自秦以来,天下纷争久矣,原由皆因两人起,现我愿意单独和你决一雌雄,无论胜败,就此不要让黎民百姓跟着倒霉了。刘邦笑曰:我肯斗智,不能斗力。项羽大怒,天下哪还有这等无懒。即三次命勇士挑战,结果,都被汉军中神射手楼烦射杀。最后,项羽亲自披甲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羽瞪大眼睛怒斥楼烦。项羽怒斥的威力如何,用韩信的话来说:项羽怒斥呼喝时,上千的人吓得不敢动一动。这时的楼烦是目不敢视,手不敢发,即回营垒,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问之,项羽也。刘邦这一惊非同小可。这就是连对手也吃惊的项羽。这就是为天下苍生计的项羽,大气度也! 后来在垓下被韩信重重包围。项羽最后率八百壮士突围,徒步杀死汉兵几百,即使身受重伤,汉军将士也不敢轻易近他。江岸边,是英雄的归宿,乌江亭长已经把船停在岸边等他,对他说:江东虽小,地方也有千里,亦足做王。项羽笑道:上天亡我,我渡又何谓?当初我与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西征,今天已经没有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父兄仍然以我为王,难道我心中能安稳吗?我有何面目再见江东父老呢?爱马一匹,名曰“骓”,随羽五年,不忍杀之,送与亭长,再无牵挂。当他看见自己过去的旧将吕马童时,笑着说:你不是我过去的老朋友吗?我听说汉王悬赏千金购我人头,并赏万户封地,我就成全你吧,语罢自刎而死。这是何等地蔑视,这是何等的悲壮!他自杀了,死亡算什么?死给敌人看,死给朋友看,死给天下人看。这就是项羽。 项羽的英雄气概无人可匹,他又是那么,得一真正的红颜知己——虞姬! 虞姬的情形史书记载甚少,史记记载也不过渺渺几笔:项则夜饮,有美人名虞,常幸从……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敢仰视。至于虞姬的结局,《楚汉春秋》作了补充:汉兵已掠地,四方楚歌起。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为项羽持剑一舞后自刎。 后来人对虞姬的演绎,可能更丰满一些,象京剧《霸王别姬》里她的唱词:自从我,随大王,东征西战,受风霜,与劳碌,年复年年,何日里,方免得,兵戈扰乱?消却了,众百姓,困苦颠连……这就是真实的虞姬,垓下之围,十面埋伏,四面楚歌,虞美人已知项王已很难幸免,死亡算什么,面对死亡,我可以笑着跳舞给你看,面对死亡,不愿独生,不愿后死,不愿项羽牵挂,这就是虞姬;死亡算什么,我可以先死给你看,死给我的英雄看,死给我的情人看,这就是美人虞姬!这是一种浪漫和凄美的死法,为英雄! 虞姬的绝世风,她的千古情义,她的无边豪气力压古代的四大美人,以我看来,此等的绝代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是虞美人让那四大美人相形见绌!虞美人!好个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笑看当年的阴险刘邦,霸道的吕雉,也是相当的般配。一个无情无义,心术权谋一流;一个飞扬跋扈,狠毒莫过人彘!项羽和虞姬,一个光明磊落,一个柔情万种!两者怎么能相提并论?若是以成败论英雄,项羽是输了,但输的惊天地泣鬼神!英雄和美人从来就是悲剧收场,正是这种大悲,才留给后世无尽的缠绵和回味!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就是英雄项羽和美人虞姬。为这样的英雄美人,为如此凄美的爱情,我悲歌!我赞叹! 桃花记得题诗客 斜倚春风笑不休 项羽的真实面目?说到优点,这点反而比较明确,主要是他的人格魅力,他的执著,这又表现在两方面:一个是乌锥马和虞姬、一个是他对战争和江山的特殊感情。项羽立志打江山,为的是‘除暴秦’,他靠着一炳方天画戟,马背上驰骋,从8000人开始到拥有雄兵百万,到最后只剩下28人,一路上可谓战无不胜,正是这些胜利让项羽披上了一层光环,也让他犯晕。他的勇猛让他瞧不起计谋、战略,在他的眼里,这些通通不值一提,男儿要显真本领当去沙场,两军相争勇者胜。所以注定了他的失败,对于历史而言,项羽是愚蠢的。但是这个个体却又是那么的可爱,无论是吕后调戏他、想支持他,被他唾弃;还是他所谓的倘使虞姬不在、天下于我何足道也的痴情都让人由衷的喜欢他。所以我觉得始终有两个项羽,疆场上的项羽残暴、营帐中的项羽柔情。”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什么意思 什么是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1.纵观论语,仁字是对夏商周的德字的继承和创新,“德”的古字,左边是“彳”,小走之意;右边上面是“直”,下面是“心”; 心直,就是心怀坦荡。
人之初,性本善。心的本来面目,也就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就是善。以快的方式直抒胸臆就得到了善,得到了自然也就不用求人求天了,这就是 “德”!突出的是个人的天性。所以,《论语?述而》中,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天赋予我德,追杀的桓魋能把我怎样)?”
所以,这个“德”在古老的观念中,也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善,所谓《周礼?地官?师氏》曰:“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
进入私有制社会后,在私有观念的包围中,人性却变异成了恶。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商品生产扩大,市场经济繁荣,周人的社会规范体系瓦解。尤其是周朝晚期,诸侯经济发展、实力增强。
到了春秋时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春秋无义战,礼坏乐崩,血缘宗法社会制度正在瓦解。
正因如此,孔子在中连连发出感叹,《论语?卫灵公》记载:子曰:“由,知德者鲜矣(仲由啊,理解德的人太少了呀)。”
子曰:“己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完了吗?我没见过喜欢美德如同喜欢美色的人)。”
此时此刻,若是再奢谈什么“人之初,性本善”就显得幼稚了。
失去了自觉的“德”,就只有威逼利诱,以强大的法制为后盾,以切身利益为诱惑,才能巩固礼教,保证社会秩序,恢复社会和谐。
这样,强调为自己而爱人的“仁”之作用就突出了,“仁”置换“德”也就成了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2.仁字在我的理解,就是指美德,但是由于孔夫子处于特殊的时期,所以他也赋予了仁特殊的含义,看论语中对仁的解释,包括克己复礼,有爱心等内涵,但是总而言之,可以把仁字翻译成“仁爱”或者是“爱人”
3.举例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富和贵,向往,不以正当的方法得到的,不要享受;贫和贱,厌恶,不以正当方法摆脱的,不要逃避。君子扔掉了仁爱之心,怎么算君子?君子时刻不会违反仁道,紧急时如此,颠沛时也必须如此)”(《论语?里仁》)。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志士仁人中,没有贪生怕死出卖正义的人,却有舍生忘死维护正义的人)”(《论语?卫灵公》)。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人的事自然是不必同老师相互谦让)(《论语?卫灵公》)。
4.
据《论语》中记载,当时就至少有9人次直接向孔子问仁,孔子针对不同的人给予了不同的回答。但是这些回答多数都是在解答怎样具体的“为仁”,只有一个才是孔子给“仁”的定义呢。
《论语?颜渊》记载: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也就是说,孔子对“仁”的定义就是爱人,这是取了“仁”字团结友爱的本义。
那么,孔子为什么强调“仁”就是爱人呢?
关于为什么将“仁”定义为爱人,孔子他自己没说明,可稍后比他小70多岁的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名翟,战国时鲁国人,或说宋国人,原是手工工匠,善于制造守城器械等,学过儒学,后创墨家学派,是战国时代流誉四方、最具影响力的大思想家之一〕却是在《墨子?兼爱上》中阐述的一清二楚:
“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才能对它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这就好像医生给人治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医治。如果不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就不能医治。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就不能治理(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产生的根源(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呢?起于人与人不相爱(当察乱何自起? 起不相爱)。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以自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上,因而损害君上以自利,这就是所谓混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反过来,即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上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的所谓混乱(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
“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儿子,所以损害儿子以自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所以损害弟弟以自利;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损害臣下以自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相爱(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
“即使在天底下做盗贼的人,也是这样。盗贼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盗窃别人的家以利自己的家;盗贼只爱自身,不爱别人,所以残害别人以利自己。这是什么原因呢?都起于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即使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他自己的家族,不爱别人的家族,所以侵扰别人的家族以利他自己的家族;诸侯各自爱他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攻伐别人的国家以利他自己的国家。天下的乱事,全部都具备在这里了。细察它从哪里产生呢?都起于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若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象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吗)?视父兄与君若 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象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吗)?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象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故不孝不慈亡有,犹有盗贼乎(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还有盗贼吗)?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看待别人的家象自己的家一样,谁会盗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 (看待别人就象自己一样,谁会害人)故盗贼亡有。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所以盗贼没有了, 还有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吗)?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谁会侵犯?看待别人的封国就象自己的封国,谁会攻伐?所以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都没有了)。
“若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不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不相互侵扰,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间都能孝敬慈爱,象这样,天下也就治理了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所以圣人既然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因此天下的人相亲相爱就会治理好,相互憎恶则会混乱。所以墨子说:“不能不鼓励爱别人”,道理就在此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
原来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坏乐崩的根源“皆起不相爱”!所以,孔子才强调并定义了“爱人”的“仁”,孟子则强调“仁者爱人”。
正是因为“仁”是爱人,所以,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富和贵,向往,不以正当的方法得到的,不要享受;贫和贱,厌恶,不以正当方法摆脱的,不要逃避。君子扔掉了仁爱之心,怎么算君子?君子时刻不会违反仁道,紧急时如此,颠沛时也必须如此)”(《论语?里仁》)。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志士仁人中,没有贪生怕死出卖正义的人,却有舍生忘死维护正义的人)”(《论语?卫灵公》)。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人的事自然是不必同老师相互谦让)(《论语?卫灵公》)。
4.这些是《论语》全文 出现的仁字
学而第一
”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八佾第三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里仁第四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公冶长第五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至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雍也第六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子曰:“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述而第七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泰伯第八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思,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兴于仁,故旧不遗,不偷。”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子罕第九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颜渊第十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曰:“其言也仞,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仞乎?”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吾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椁,犹犬羊之椁。”
哀公问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合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以祗以异。”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患盗,问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不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推,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子路第十三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宪问第十四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管仲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阳货第十七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子曰:“由也,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微子第十八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子张第十九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尧曰第二十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求名人写的现代议论文文章
1、意思是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为什么又怨恨呢?出自:《论语·述而》
2、原文: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3、译文:冉有(问子贡)说:“老师会帮助卫国的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去问他。”于是就进去问孔子:“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有怨恨吗?”(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为什么又怨恨呢?”(子贡)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帮助卫君。”
关于旅游景点的对联大全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鲁迅
一 解 题
《语丝》五七期上语堂〔2〕先生曾经讲起“费厄泼赖”(fair play)〔3
〕,以为此种精神在中国最不易得,我们只好努力鼓励;又谓不“打落水狗”,即足以补充
“费厄泼赖”的意义。我不懂英文,因此也不明这字的函义究竟怎样,如果不“打落水狗”
也即这种精神之一体,则我却很想有所议论。但题目上不直书“打落水狗”者,乃为回避触
目起见,即并不一定要在头上强装“义角”〔4〕之意。总而言之,不过说是“落水狗”未
始不可打,或者简直应该打而已。
二 论“落水狗”有三种,大都在可打之列
今之论者,常将“打死老虎”与“打落水狗”相提并论,以为都近于卑怯〔5〕。我以
为“打死老虎”者,装怯作勇,颇含滑稽,虽然不免有卑怯之嫌,却怯得令人可爱。至于“
打落水狗”,则并不如此简单,当看狗之怎样,以及如何落水而定。考落水原因,大概可有
三种:(1)狗自己失足落水者,(2)别人打落者,(3)亲自打落者。倘遇前二种,便
即附和去打,自然过于无聊,或者竟近于卑怯;但若与狗奋战,亲手打其落水,则虽用竹竿
又在水中从而痛打之,似乎也非已甚,不得与前二者同论。
听说刚勇的拳师,决不再打那已经倒地的敌手,这实足使我们奉为楷模。但我以为尚须
附加一事,即敌手也须是刚勇的斗士,一败之后,或自愧自悔而不再来,或尚须堂皇地来相
报复,那当然都无不可。而于狗,却不能引此为例,与对等的敌手齐观,因为无论它怎样狂
嗥,其实并不解什么“道义”;况且狗是能浮水的,一定仍要爬到岸上,倘不注意,它先就
耸身一摇,将水点洒得人们一身一脸,于是夹着尾巴逃走了。但后来性情还是如此。老实人
将它的落水认作受洗,以为必已忏悔,不再出而咬人,实在是大错而特错的事。
总之,倘是咬人之狗,我觉得都在可打之列,无论它在岸上或在水中。
三 论叭儿狗尤非打落水里,又从而打之不可
叭儿狗一名哈吧狗,南方却称为西洋狗了,但是,听说倒是中国的特产,在万国赛狗会
里常常得到金奖牌,《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狗照相上,就很有几匹是咱们中国的叭儿狗。
这也是一种国光。但是,狗和猫不是仇敌么?它却虽然是狗,又很像猫,折中,公允,调和
,平正之状可掬,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惟独自己得了“中庸之道”〔6〕似的脸来。
因此也就为阔人,太监,太太,**们所钟爱,绵绵不绝。它的事业,只是以伶俐的皮
毛获得贵人豢养,或者中外的娘儿们上街的时候,脖子上拴了细链于跟在脚后跟。
这些就应该先行打它落水,又从而打之;如果它自坠入水,其实也不妨又从而打之,但
若是自己过于要好,自然不打亦可,然而也不必为之叹息。叭儿狗如可宽容,别的狗也大可
不必打了,因为它们虽然非常势利,但究竟还有些像狼,带着野性,不至于如此骑墙。
以上是顺便说及的话,似乎和本题没有大关系。
四 论不“打落水狗”是误人子弟的
总之,落水狗的是否该打,第一是在看它爬上岸了之后的态度。
狗性总不大会改变的,使一万年之后,或者也许要和现在不同,但我现在要说的是现
在。如果以为落水之后,十分可怜,则害人的动物,可怜者正多,便是霍乱病菌,虽然生殖
得快,那性格却何等地老实。然而医生是决不肯放过它的。
现在的官僚和土绅士或洋绅士,只要不合自意的,便说是赤化,是共产;民国元年以前
稍不同,先是说康党,后是说革党〔7〕,甚至于到官里去告密,一面固然在保全自己的尊
荣,但也未始没有那时所谓“以人血染红顶子”〔8〕之意。可是革命终于起来了,一群臭
架子的绅士们,便立刻皇皇然若丧家之狗,将小辫子盘在头顶上。革命党也一派新气,——
绅士们先前所深恶痛绝的新气,“文明”得可以;说是“咸与维新”〔9〕了,我们是不打
落水狗的,听凭它们爬上来罢。于是它们爬上来了,伏到民国二年下半年,二次革命〔10
〕的时候,就突出来帮着袁世凯咬死了许多革命人,中国又一天一天沉入黑暗里,一直到现
在,遗老不必说,连遗少也还是那么多。这就因为先烈的好心,对于鬼蜮的慈悲,使它们繁
殖起来,而此后的明白青年,为反抗黑暗计,也就要花费更多更多的气力和生命。
秋瑾〔11〕女士,就是死于告密的,革命后暂时称为“女侠”,现在是不大听见有人
提起了。革命一起,她的故乡就到了一个都督,——等于现在之所谓督军,——也是她的同
志:王金发〔12〕。他捉住了她的谋主〔13〕,调集了告密的案卷,要为她报仇。
然而终于将那谋主释放了,据说是因为已经成了民国,大家不应该再修旧怨罢。但等到二次
革命失败后,王金发却被袁世凯的走狗了,与有力的是他所释放的杀过秋瑾的谋主。
这人现在也已“寿终正寝”了,但在那里继续跋扈出没着的也还是这一流人,所以秋瑾
的故乡也还是那样的故乡,年复一年,丝毫没有长进。从这一点看起来,生长在可为中国模
范的名城〔14〕里的杨荫榆〔15〕女士和陈西滢先生,真是洪福齐天。
五 论塌台人物不当与“落水狗”相提并论
“犯而不校”〔16〕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17〕是直道。中国最多的却
是枉道:不打落水狗,反被狗咬了。但是,这其实是老实人自己讨苦吃。
俗语说:“忠厚是无用的别名”,也许太刻薄一点罢,但仔细想来,却也觉得并非唆人
作恶之谈,乃是归纳了许多苦楚的经历之后的警句。譬如不打落水狗说,其成因大概有二:
一是无力打;二是比例错。前者且勿论;后者的大错就又有二:一是误将塌台人物和落水狗
齐观,二是不辨塌台人物又有好有坏,于是视同一律,结果反成为纵恶。即以现在而论,因
为政局的不安定,真是此起彼伏如转轮,坏人靠着冰山,恣行无忌,一旦失足,忽而乞怜,
而曾经亲见,或亲受其噬啮的老实人,乃忽以“落水狗”视之,不但不打,甚至于还有哀矜
之意,自以为公理已伸,侠义这时正在我这里。殊不知它何尝真是落水,巢窟是早已造好的
了,食料是早经储足的了,并且都在租界里。虽然有时似乎受伤,其实并不,至多不过是
装跛脚,聊以引起人们的恻隐之心,可以从容避匿罢了。他日复来,仍旧先咬老实人开手,
“投石下井”〔18〕,无所不为,寻起原因来,一部分就正因为老实人不“打落水狗”之
故。所以,要是说得苛刻一点,也就是自家掘坑自家埋,怨天尤人,全是错误的。
六 论现在还不能一味“费厄”
仁人们或者要问:那么,我们竟不要“费厄泼赖”么?我可以立刻回答:当然是要的,
然而尚早。这就是“请君入瓮”〔19〕法。虽然仁人们未必肯用,但我还可以言之成理。
土绅士或洋绅士们不是常常说,中国自有特别国情,外国的平等自由等等,不能适用么?我
以为这“费厄泼赖”也是其一。否则,他对你不“费厄”,你却对他去“费厄”,结果总是
自己吃亏,不但要“费厄”而不可得,并且连要不“费厄”而亦不可得。所以要“费厄”,
最好是首先看清对手,倘是些不配承受“费厄”的,大可以老实不客气;待到它也“费厄”
了,然后再与它讲“费厄”不迟。
这似乎很有主张二重道德之嫌,但是也出于不得已,因为倘不如此,中国将不能有较好
的路。中国现在有许多二重道德,主与奴,男与女,都有不同的道德,还没有划一。要是对
“落水狗”和“落水人”独独一视同仁,实在未免太偏,太早,正如绅士们之所谓自由平等
并非不好,在中国却微嫌太早一样。所以倘有人要普遍施行“费厄泼赖”精神,我以为至少
须俟所谓“落水狗”者带有人气之后。但现在自然也非绝不可行,就是,有如上文所说:要
看清对手。而且还要有等差,即“费厄”必视对手之如何而施,无论其怎样落水,为人也则
帮之,为狗也则不管之,为坏狗也则打之。一言以蔽之:“党同伐异”〔20〕而已矣。
满心“婆理”〔21〕而满口“公理”的绅士们的名言暂且置之不论不议之列,即使真
心人所大叫的公理,在现今的中国,也还不能救助好人,甚至于反而保护坏人。因为当坏人
得志,虐待好人的时候,即使有人大叫公理,他决不听从,叫喊仅止于叫喊,好人仍然受苦
。然而偶有一时,好人或稍稍蹶起,则坏人本该落水了,可是,真心的公理论者又“勿报复
”呀,“仁恕”呀,“勿以恶抗恶”呀……的大嚷起来。这一次却发生实效,并非空嚷了:
好人正以为然,而坏人于是得救。但他得救之后,无非以为占了便宜,何尝改悔;并且因为
是早已营就三窟,又善于钻谋的,所以不多时,也就依然声势赫奕,作恶又如先前一样。这
时候,公理论者自然又要大叫,但这回他却不听你了。
但是,“疾恶太严”,“操之过急”,汉的清流和明的东林〔22〕,却正以这一点倾
败,论者也常常这样责备他们。殊不知那一面,何尝不“疾善如仇”呢?人们却不说一句话
。使此后光明和黑暗还不能作彻底的战斗,老实人误将纵恶当作宽容,一味姑息下去,则
现在似的混沌状态,是可以无穷无尽的。
七 论“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23〕
中国人或信中医或信西医,现在较大的城市中往往并有两种医,使他们各得其所。我以
为这确是极好的事。倘能推而广之,怨声一定还要少得多,或者天下竟可以臻于郅治。例如
民国的通礼是鞠躬,但若有人以为不对的,就独使他磕头。民国的法律是没有笞刑的,倘有
人以为肉刑好,则这人犯罪时就特别打屁股。碗筷饭菜,是为今人而设的,有愿为燧人氏〔
24〕以前之民者,就请他吃生肉;再造几千间茅屋,将在大宅子里仰慕尧舜的高士都拉出
来,给住在那里面;反对物质文明的,自然更应该不使他衔冤坐汽车。这样一办,真所谓“
求仁得仁又何怨”〔25〕,我们的耳根也就可以清净许多罢。
但可惜大家总不肯这样办,偏要以己律人,所以天下就多事。“费厄泼赖”尤其有流弊
,甚至于可以变成弱点,反给恶势力占便宜。例如刘百昭殴曳女师大学生〔26〕,《现代
评论》上连屁也不放,一到女师大恢复,陈西滢鼓动女大学生占据校舍时,却道“要是她们
不肯走便怎样呢?你们总不好意思用强力把她们的东西搬走了罢?”〔27〕殴而且拉,而
且搬,是有刘百昭的先例的,何以这一回独独“不好意思”?这就因为给他嗅到了女师大这
一面有些“费厄”气味之故。但这“费厄”却又变成弱点,反而给人利用了来替章士钊的“
遗泽”保镳。
八 结 末
或者要疑我上文所言,会激起新旧,或什么两派之争,使恶感更深,或相持更烈罢。但
我敢断言,反改革者对于改革者的毒害,向来就并未放松过,手段的厉害也已经无以复加了
。只有改革者却还在睡梦里,总是吃亏,因而中国也总是没有改革,自此以后,是应该改换
些态度和方法的。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一月十日《莽原》半月刊第一期。
〔2〕 林语堂(1895—16) 福建龙溪人,作家。早年留学美国、德国,
曾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厦门大学文科主任,《语丝》撰稿人之一。当时与
鲁迅有交往,后因立场志趣日益歧异而断交。三十年代,他在上海主编《论语》、《人间世
》、《宇宙风》等杂志,以自由主义者的姿态,提倡“性灵”、“幽默”,为国民党统
治粉饰太平。他在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四日《语丝》第五十七期发表《插论语丝的文体——
稳健、骂人、及费厄泼赖》一文,其中说“‘费厄泼赖’精神在中国最不易得,我们也只好
努力鼓励,中国‘泼赖’的精神就很少,更谈不到‘费厄’,惟有时所谓不肯‘下井投石’
即带有此义。骂人的人却不可没有这一样条件,能驾人,也须能挨骂。且对于失败者不应再
施攻击,因为我们所攻击的在于思想非在人,以今日之段祺瑞、章士钊为例,我们便不应再
攻击其个人。”
〔3〕 “费厄泼赖” 英语Fair play的音译,原为体育比赛和其他竞技所
用的术语,意思是光明正大的比赛,不用不正当的手段。英国资产阶级曾有人提倡将这种精
神用于社会生活和党派斗争中,认为这是每一个资产阶级绅士应有的涵养和品德,并自称英
国是一个费厄泼赖的国度。但实际上,这不过是资产阶级用以掩盖自己的丑恶和麻痹人民群
众的一个漂亮口号。
〔4〕 “义角” 即角。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三卷五十三期(一九二五年十二
月十二日)《闲话》中攻击鲁迅说:“花是爱好的,魔鬼是厌恶的。然而因为要取
好于众人,不惜在花瓣上加上颜色,在鬼头上装上义角,我们非但觉得无聊,还有些嫌它肉
麻。”意思是说:鲁迅的文章为读者所欢迎,是因为鲁迅为了讨好读者而装成一个战斗者。
〔5〕 指吴稚晖、周作人、林语堂等人。吴稚晖在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一日《京报副刊
》发表的《官欤——***欤——吴稚晖欤》一文中说:现在批评章士钊,“似乎是打死老
虎”。周作人在同月七日《语丝》五十六期的《失题》中则说:“打‘落水狗’(吾乡方言
,即‘打死老虎’之意)也是不大好的事。……一旦树倒猢狲散,更从哪里去找这班散了的
,况且在平地上追赶猢狲,也有点无聊卑劣。”林语堂在《插论语丝的文体——稳健、骂人
、及费厄泼赖》一文中赞同周作人的意见,认为这正足以补充“‘费厄泼赖’的意义”。
〔6〕 “中庸之道” 儒家学说。《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宋代朱熹注:“中者,无过无不及之名;庸,平常也。……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
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7〕 康党 指曾经参加和赞成康有为等发动变法维新的人。革党,即革命党,指参
加和赞成反清革命的人。
〔8〕 “以人血染红顶子” 清朝官服用不同质料和颜色的帽顶子来区分官阶的高低
,最高的一品官是用红宝石或红珊瑚珠作帽顶子。清末的官僚和绅士常用告密和捕杀革命党
人作为升官的手段,所以当时有“以人血染红顶子”的说法。
〔9〕 “咸与维新” 语见《尚书·胤征》:“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
与维新。”原意是对一切受恶习影响的人都给以弃旧从新的机会。这里指辛亥革命时革命派
与势力妥协,地主官僚等乘此投机的现象。
〔10〕 二次革命 指一九一三年七月孙中山发动的讨伐袁世凯的战争。与辛亥革命
相对而言,故称“二次革命”。在讨袁军发动之前和失败之后,袁世凯曾指使他的走狗
了不少革命者。
〔11〕 秋瑾(1879?—1907) 字璇卿,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浙江绍
兴人。一九○四年留学日本,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先后加入光复会、同盟会。一
九○六年春回国,一九○七年在绍兴主持大通师范学堂,组织光复军,和徐锡麟准备在浙、
皖两省同时起义。徐锡麟起事失败后,她于同年七月十三日被清逮捕,十五日凌晨被杀
害于绍兴轩亭口。
〔12〕 王金发(1882—1915) 浙江嵊县人,原是浙东洪门会党平阳党的
首领,后加入光复会。辛亥革命后任绍兴军政分府都督,二次革命后于一九一五年七月被袁
世凯的走狗浙江都督朱瑞于杭州。
〔13〕 谋主 据本文所述情节,是指当时绍兴的大地主章介眉。他在作浙江巡抚增
韫的幕僚时,极力怂恿掘毁西湖边上的秋瑾墓。辛亥革命后因贪污纳贿、平毁秋墓等罪被王
金发逮捕,他用“捐献”田产等手段获释。脱身后到北京任袁世凯总统府的秘书,一九一三
年二次革命失败后,他“捐献”的田产即由袁世凯下令发还,不久他又参与朱瑞王金发
的谋划。按秋瑾案的告密者是绍兴劣绅胡道南,他在一九○八年被革命党人处死。
〔14〕 模范的名城 指无锡。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二卷第三十七期(一九二五
年八月二十二日)发表的《闲话》中说:“无锡是中国的模范县”。
〔15〕 杨荫榆(?—1938) 江苏无锡人,曾留学美国,一九二四年任北京女
子师范大学校长。她依附北洋军阀,压迫学生,是当时推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奴化教育
的代表人物之一。
〔16〕 “犯而不校” 这是孔丘弟子曾参的话,见《论语·泰伯》。
〔17〕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摩西的话,见《旧约·申命记》:“以眼还眼,以
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
〔18〕 “投石下井” 俗作“落井下石”,语出唐代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
也。”林语堂在《插论语丝的文体——稳健、骂人、及费厄泼赖》一文中说:“不肯下井投
石即带有费厄泼赖之意”。
〔19〕 “请君入瓮” 是唐朝酷吏周兴的故事,见《资治通鉴》卷二○四则天后天
授二年:“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崔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
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
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
惶恐叩头服罪。”
〔20〕 “党同伐异” 语见《后汉书·党锢传序》。意思是纠合同伙,攻击异己。
陈西滢曾在《现代评论》第三卷第五十三期(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二日)的《闲话》中用此
语影射攻击鲁迅:“中国人是没有是非的。……凡是同党,什么都是好的,凡是异党,什么
都是坏的。”同时又标榜他们自己:“在‘党同伐异’的社会里,有人非但攻击公认的仇敌
,还要大胆的批评自己的朋友。”
〔21〕 “婆理” 对“公理”而言,陈西滢等人在女师大风潮中,竭力为杨荫榆辩
护,后又组织“教育界公理维持会”,反对女师大复校。这里所说的“绅士们”,即指他们
。参看《华盖集·“公理”的把戏》。
〔22〕 清流 指东汉末年的太学生郭泰、贾彪和大臣李膺、陈蕃等人。他们联合起
来批评朝政,暴露宦官集团的罪恶,于汉桓帝延熹九年(166)为宦官所诬陷,以结党为
乱的罪名遭受捕杀,十余年间,先后四次被杀戮、充军和禁锢的达七八百人,史称“党锢之
祸”。东林,指明末的东林党。主要人物有顾宪成、高攀龙等。他们聚集在无锡东林书院讲
学,议论时政,批评人物,对舆论影响很大。在朝的一部分比较正直的官吏,也和他们互通
声色,形成了一个以上层知识分子为主的政治集团。明天启五年(1625)他们为宦官魏
忠贤所,被害者数百人。
〔23〕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语见朱熹在《中庸》第十三章的注文。
〔24〕 燧人氏 我国传说中最早钻木取火的人,远古的“三皇”之一。
〔25〕 “求仁得仁又何怨” 语见《论语·述而》。
〔26〕 刘百昭 湖南武冈人,曾任北洋教育部专门教育司司长。一九二五年八
月,章士钊解散女师大,另立女子大学,派刘百昭前往筹办,刘于二十二日雇用流氓女丐殴
打女师大学生,并将她们强拉出校。
〔27〕 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女师大学生斗争胜利,宣告复校,仍回原址上课。这时
,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三卷第五十四期(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九日)发表的《闲话》中
,说了这里所引的话,鼓动女子大学学生占据校舍,破坏女师大复校。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的意思是什么?
关于旅游的对联
烟笼古寺无人到
树侍深堂待月来
——北京陶然亭
庭松不改青葱色
盆菊仍埯清净香
——北京
虚窗不碍疏还密
洁径何妨静以深
——天津盘山盘谷寺
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
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河北山海关孟姜女庙
阶下泉声答松籁
云间树色隐峰螺
——天津盘山中盘
三疏流传 枷锁当年称义士
一官归去 锦衣此日愧先生
——北京宣武门外杨忠愍公祠
峰不必一千 万象已承真宰妙
景岂止十六 四时当作会心游
——鞍山千山龙泉寺西配殿
好官况味清如此
君子交情淡不妨
——沈阳故宫书房
西望关中 百战十年空鸟兔
北邻绵上 千秋一例感龙蛇
——山西介休韩信庙
门辟九霄 仰步三天胜迹
阶崇万级 俯临千障奇观
——泰山南天门
岂有真鬼狐?前贤形此箴世
安得装妖冶?后代剥它画皮
——淄博薄松龄故居
九洲积气峰前合
万里浮云杖底来
——泰山晴光阁
峰从西竺来 云根无住
泉自上方出 月印常圆
——杭州灵隐寺山门
高阁逼云霄 举头红日近
远山收入画 回首白云低
——黄山文殊院
师友肯临容膝地
儿孙莫负等身书
——福州林则徐故居
国士难逢 一代云龙留胜迹
美人已去 千秋海燕识芳名
——南京莫愁湖
西南云气来衡岳
日夜江声下洞庭
——岳麓山云麓宫
遵道而行 但到半途须努力
会心不远 欲登绝顶莫辞难
——衡山半山亭
五岭北来 珠海最宜明月夜
层楼晚望 白云仍是汉时秋
——广州镇海楼
杜陵落笔伤豺虎
爱国孤悰薄斗牛
——成都杜甫草堂
近岭遥山铺鹤氅
千条万树尽梨花
——哈尔滨松花江赏雪亭
沥胆披肝 六经以来二丧
托孤寄命 三代而下一人
——成都武侯祠
长与流芳 一片当年干净土
宛然浮玉 千秋此处妙高峰
——长沙妙高峰
舟系洞庭 世上疮痍空有泪
魂归洛水 人间改换已无诗
——岳阳岳阳楼
四面云山皆到眼
万家灯火总关心
——长沙天凡阁
山径晚红舒 五百夭桃新种得
峡云深翠滴 一双驯鹤等笼来
——岳麓山爱晚亭
乍来顿远尘嚣 静听水声真活泼
久坐莫嫌荒僻 饱看山色自清凉
——桂林李仙园
胜景重开 诗书声延古趣
生机最乐 省喧鱼戏助天和
——桂林独秀峰
山鸟似犹啼往事
桃花依旧笑春风
——桃花源县桃花源
七十二健儿 酣虎春云湛碧血
四万兆国子 愁看秋雨湿黄花
——广州黄花岗烈士陵园
铜琶铁板 大江东去
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黄风赤壁
巾帼拜英雄 求仁得仁又何怨
亭台悲风雨 虽死不死终自由
——杭州秋瑾墓
奇祸陷风波 南宋山河才半壁
精忠费日月 西湖俎豆足千秋
——杭州岳王庙
如砥湖平 湖镜映天湖有月
似锦柳软 柳阴垂地柳藏莺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一水绕荒祠 此地真无关节到
停车肃遗像 几人得立姓名尊
——合肥包公祠
砥柱镇中流 此处好穷千里目
海门吞夜月 何人领取大江秋
——镇江焦山壮观亭
到处是楼台,恨无茅屋三间,闲来赏雨;
偶然值亲友,犹有冰心一片,相与谈天。
——南京“玉壶春”茶楼联
树木十年 此地合名小香雪
太湖万顷 浮生真欲老烟波
——无锡梅园
数点梅花亡国泪
二分明月故臣心
——扬州史阁部祠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远山皆有情
——苏州沧浪亭
金山共此一江水
王母来寻五色龙
——扬州金山寺
蝶欲试花犹护粉
莺初学啭尚羞簧
——苏州留园
四季笙歌 尚有穷民悲夜月
六桥花柳 浑无隙地种桑麻
——杭州西湖湖心亭
有景有情 君休忙 坐坐又走
好山好水 我只想 看看再来
——通海县登瀛桥联
佳水佳山佳风佳月 千秋佳地
痴声痴色痴梦痴情 几辈痴人
——南京秦淮河
小窗多明 俯拾即是
众山倒影 乘空欲飞
——南京雨花台
得好友来如对月
有奇书读胜观花
——上海豫园得月楼
放鹤去寻三岛客
约梅同醉一壶春
——上海豫园西廊
铁板铜琶 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 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济南辛弃疾纪念祠
画阁镜中看 幻作神仙福地
飞泉云外听 泻成山水清音
——济南千佛山趵突泉
笑到几时方合口
坐来无日不开怀
——济南千佛寺弥勒佛殿
大象承乾 处处春光寒转暖
三阳开泰 年年淑景去还来
——曲阜孔庙
岚气湿青屏 天际遥看烟树色
水光浮素练 风中时听石泉声
——承德避暑山庄
独上高楼 是山色湖光胜处
谁能画舫 正清歌美酒酣处
——济南大明湖历下亭
描写风景名胜的对联(要四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
该句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赤壁赋》。
原文
赤壁赋
苏轼〔宋代〕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 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 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打着节拍唱起歌来。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君主)啊,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上面这些想法不能一下子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江水总是不停的流逝,但它们并没有流走;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饮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注释
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四部丛刊》本),这篇散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在此之前苏轼因乌台诗案(元丰二年)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亦称之为赤壁,苏轼知道这一点,将错就错,借景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岁在壬戌。
既望:既,过了;望,农历十五日。“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徐:舒缓地。
兴:起,作。
属:通“嘱(zhǔ ),致意,此处引申为“劝请”的意思。
少焉:一会儿。
白露:白茫茫的水汽。横江:笼罩江面。横,横贯。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纵:任凭。一苇:像一片苇叶那么小的船,比喻极小的船。《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如:往,去。凌:越过。万顷:形容江面极为宽阔。茫然,旷远的样子。
冯虚御风:(像长出羽翼一样)驾风凌空飞行。冯:同"凭",乘。虚:太空。御:驾御(驭)。
遗世独立:遗弃尘世,独自存在。
扣舷:敲打着船边,指打节拍,舷,船的两边。
击空明兮溯流光:船桨拍打着月光浮动的清澈的水,溯流而上。溯:逆流而上。空明、流光:指月光浮动清澈的江水。
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渺渺,悠远的样子。化用目眇眇兮愁予__《湘夫人》怀,心中的情思。
美人:此为苏轼借鉴的屈原的文体。用美人代指君主。古诗文多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
倚歌而和(hè)之:合着节拍应和。倚:随,循 和:应和。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是哀怨,像是思慕,像是啜泣,像是倾诉。怨:哀怨。慕:眷恋。
余音:尾声。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缕:细丝。
舞幽壑之潜蛟:幽壑:这里指深渊。此句意谓:使深谷的蛟龙感动得起舞。
泣孤舟之嫠(lí 离)妇: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嫠:孤居的妇女,在这里指寡妇。
愀(qiǎo 巧)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襟危坐:整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 危坐:端坐。
何为其然也:曲调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呢?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所引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缪:通"缭"盘绕。
郁乎苍苍:树木茂密,一片苍绿繁茂的样子。郁:茂盛的样子。
舳舻(zhú lú 逐卢):战船前后相接。这里指战船。
酾(shī)酒:斟酒。
横槊(shuò ):横执长矛。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友。侣 :以...为伴侣,这里是名词的意动用法。麋(mí):鹿的一种。
扁(piān )舟:小舟。
寄:寓托。
蜉(fú)蝣:一种昆虫,夏秋之交生于水边,生命短暂,仅数小时。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沧海:大海。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
须臾(yú):片刻,时间极短。
长终:至于永远。
骤:一下子。
遗响:余音,指箫声。悲风:秋风。
逝者如斯: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往。斯:此,指水。
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
卒:最终。消长:增减。长:增长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语气副词。以:用。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造物者:天地自然。
无尽藏(zàng):佛家语。指无穷无尽的宝藏。
共适:共享。苏轼手中《赤壁赋》作“共食”,明代以后多“共适”,义同
更酌:再次饮酒。
肴核既尽:荤菜和果品。既:已经。
狼籍:又写作“狼藉”,凌乱的样子。
枕藉:相互枕着垫着。
既白: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鉴赏
此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创作背景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遭御史弹劾并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式的管制生活。元丰五年,苏轼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短文沉甸甸的小鱼篓为什么妈妈说我傻
峰从西竺来 云根无住
泉自上方出 月印常圆
——杭州灵隐寺山门
巾帼拜英雄 求仁得仁又何怨
亭台悲风雨 虽死不死终自由
——杭州秋瑾墓
爱国尽忠,武穆英灵长在
旧容新貌,西湖美景增辉
奇祸陷风波 南宋山河才半壁
精忠费日月 西湖俎豆足千秋
——杭州岳王庙
如砥湖平 湖镜映天湖有月
似锦柳软 柳阴垂地柳藏莺
——杭州西湖三潭印月
四季笙歌 尚有穷民悲夜月
六桥花柳 浑无隙地种桑麻
——杭州西湖湖心亭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倭臣
正邪自古同冰炭
毁誉于今判伪真
---杭州西湖报恩寺
桃花红压玻璃水
萍藻深藏翡翠鱼
---杭州西湖玉泉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杭州西湖花神庙
龙涧风迥,万壑松涛连海气
鹫峰云敛,千年桂月印湖光
---杭州西湖灵隐山
峰峦或再有飞秋,坐山门老等
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杭州西湖灵隐天王殿
倘他日蜡屐重来,须记取山中松径
携一片红云归去,莫错认世外桃源
---杭州西湖烟霞洞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杭州西湖冷泉亭
楼观沧海日
门对浙江潮
---杭州西湖韬光
八百山,知是何年图画
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
---杭州吴山城隍庙
春水船如天上坐
秋山人在画中行
---杭州刘庄
诗写梅花月
茶煎谷雨春
---杭州龙井
水向石边流出冷
风从花里过来香
---杭州云栖
云间树色千花满
竹里泉声百道飞
---杭州净慈寺
客中客入画中画
楼外楼看山外山
---杭州西湖楼外楼
欲共水仙荐秋菊
长留学士住西湖
---杭州苏公祠
不雨山常润
无云水自阴
---杭州西湖孤山寺
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杭州西湖秋月
水青石出鱼可数
人去山空鹤不归
--杭州放鹤亭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杭州四照阁
兰若即清,竹林亦静
诸天不老,大地皆春
--浙江普陀山
面壁拓幽居,一角永嘉好山水
筑楼存古意,千秋康乐旧池塘
---浙江永嘉东山张园池楼
长与流芳,一片当年干净土
宛宛浮玉,千秋此地妙高台
--浙江温州江心寺偶披风送爽
恰傍竹延虚 故宫:乾隆题竹香馆
0052 偶在参天一
闲凭味道腴 :康熙题澄怀堂
0053 乾坤徵合德
日月耀重光 故宫:乾隆题体顺宫
0054 秦符占岁美
颐志叶春和 故宫:养性殿
0055 情将物外适
道与古人期 北京 雍和宫 乾隆题太和斋
0056 庆霄辉寿曜
仙圃丽春光 故宫:乾隆题寿安宫
0057 庆云宿飞栋
喜树罗清墀 康熙题潭柘寺旃檀佛楼
0058 琼枝春意足
缥帙古香多 故宫:昭仁殿。缥帙:书卷
0059 人民要好戏
艺术登高峰 老舍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0060 润浥云霞气
真参泉石灵 :春耦斋
0061 善果皆欢喜
香云普吉祥 故宫:乾隆题雨华阁
0062 赏心于此遇
即事多所欣 故宫:葆中殿
0063 深心托毫素
怀抱观古今 故宫:乾隆题三希堂,内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
0064 生前朋友少
死后兄弟多 北京宣外南下洼义园
0065 石缝若无路
松巢别有天 北海:酣古堂,位于琼岛北侧
0066 石压笋斜出
岩垂花倒开 僧文然书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永庆寺壁联。《筠廊偶笔》
0067 视听思无远
天心格有孚 乾隆题景山永思殿
0068 斯干咏松竹
天保颂升恒 故宫:乾隆题坤宁宫,清祭神之处
0069 松风谡诗意
水月空禅心 :千佛殿朗月楼
0070 松烟冲翠幄
云径绕花源 :长春书屋
0071 松云清栋牗
书契洽嫏嬛 故宫:乾隆题竹香馆
0072 素心悦澹泊
胜托惟静虚 故宫:延春阁
0073 太和道共养
纯嘏性弥敦 故宫:乾隆题养性殿,乾隆退位休养
0074 天阔云非系
波空月自明 北海:真如洞侧小楼,位于交翠楼北看画廊下
0075 天倪超万象
神气领三元 故宫:乾隆题咸福
0076 亭台涵明镜
花木畅天机 :涵元殿
0077 庭竹苌真画
阶前滴暗琴 :乾隆题响雪廊,连接得静便室与赏修竹处连接的走廊
0078 图书秘蕴
钟鼎玩清嘉 故宫:养性殿
0079 望宜银汉月
清似玉壶冰 北海:一壶天地亭,位于琼岛北侧山中
0080 味道研精义
随时爱景光 故宫:延春阁
0081 悟物思遥托
悦心非外缘 :中殿
0082 西池增宝箓
南极耀珠躔 故宫:乾隆题寿安宫
0083 闲情空外寄
妙道个中参 故宫:阅是楼
0084 闲云入窗牗
清露滴梧桐 :涵元殿
0085 香分花上露
水吸石中泉 北京老舍茶馆:孙铭
0086 湘管摛新会
芸编发古香 故宫:延春阁
0087 晓露兰陔外
香风禾陇间 :乾隆题春耦斋
0088 心澹水木秀
兴幽鱼鸟闲 :涵元殿,瀛台上的正殿
0089 心爽天宇豁
情欣理境融 故宫:乾隆题弘德殿
0090 信可超绘事
于焉悦性灵 故宫:倦勤斋
0091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樱桃沟花园半山亭
0092 轩墀绕秀润
书史足吟哦 故宫:延春阁
0093 轩亭喜淳朴
瓯砚总清嘉 故宫:延趣楼
0094 牙签披古鉴
香篆引澄怀 故宫:延春阁
0095 忧其所可恃
惧其所可矜 故宫:东暖阁
0096 玉水涵波远
琼枝浥露荣 :乾隆题颐年堂
00 玉堂迎燕喜
金谷振麟祥 故宫:三希堂
0098 云鹤有奇翼
瑶花无尘根 故宫:乾隆题储秀宫
0099 云霞纷绮丽
文物共葳蕤 故宫:弘德殿
0100 甄性神明境
陶情翰墨筵 故宫:乾隆题玉粹轩
芝栋云霞丽
兰陔日月长 故宫:乾隆题寿安宫。兰陔:《诗经》篇名
102 芝径缭而曲
云林秀以重 :中殿
103 芝径绕而曲
云林秀以直 :小西门,静谷西墙一小门
104 芝篆薰晨鼎
莲檠检夜书 故宫:阅是楼
105 致虚涵白室
式古凛丹书 故宫:乾隆题敬胜斋
106 中原新气象
大文章 中华书局,位于王府井大街,1912年创办于上海,1952年迁
107 重帘祥风护
中衡瑞凝 乾隆题日坛具服殿,位于朝阳门外东南,又名“朝日坛”
108 诸恶不忍作
众善必乐为 故宫:雍正题东暖阁
109 参得王蒙皴法
写将杜甫诗情 故宫:碧琳馆
110 隔岸数间斗室
临河一叶扁舟 康熙题万柳堂御书楼,位于右安门外,园中多杨柳
111 南宋状元宰相
西江孝子忠臣 文天祥祠
112 念终始典于学
于缉熙卑厥心 故宫:乾隆题上书房
113 以正气还天地
有大勋于国家 京师烈士祠
114 安舆欢洽宜春永
庆节诚依爱日长 圆明园:乾隆题长春仙馆,位于正大光明殿西面,园内四十景之一
115 八德灵源超觉海
三明妙境照慈灯 乾隆题三家店行宫,位于顺义县三家店。八德:指佛教不杀生
116 百五春归三五月
九重天散万重花 北京虎坊桥福州会馆灯联之二
117 半奁绿水菱花对
一帧青山画幅横 :待月轩
118 宝地遍治功德润
香台恒拥吉祥花 北京 雍和宫 太和斋
119 宝范流慈辉紫极
珠宫耀彩丽青霄 碧霞元君庙(南顶)正殿,在永定门外
120 宝幢时护曼陀雨
金界常涵般若珠 乾隆题畅春园永宁寺,位于畅春园西北门外
121 碧道一径晴烟阔
翠涌千峰宿雨收 颐和园:乾隆题涵虚堂,位于昆明湖南湖岛的山上
122 碧砌瑶阶春色丽
琪花芝草日华鲜 乾隆题嵩祝寺,位于三眼井东
123 碧树红花相掩映
竹轩兰砌共清虚 王温如题望园
124 鞭花晓映雕栏日
莲叶香涵玉沼波 颐和园:乾隆题谐趣园引镜亭,位于万寿山东麓
125 便有香风吹左右
似闻了义示缘因 故宫:萃赏楼
126 波含素影澄心镜
鱼耀清渊识道机 故宫:乐寿堂
127 布袋全空容甚物
跏趺半坐笑何人 北京潭柘寺弥勒殿 / 江西九江东林寺
128 布席只疑天上座
凭栏何异镜中游 北海:画舫斋,位于北海东岸
129 彩云宝树琼田绕
仙露琪花碧间香 故宫:翊坤宫
130 彩云长绕甘泉树
淑景初临建始花 故宫:乾隆题储秀宫
131 苍官寿客结好友
岸芷汀兰入画图 团城古籁堂。苍官寿客:指松树和菊花
132 插架牙签照今古
开编芸气吐芬芳 故宫:阅是楼。牙签:象牙制的书签
133 茶亦醉人何必酒
书能香我不须花 茶馆(北京万和茶社)
134 禅灯光映长明月
只树花开不老枝 乾隆题寿安寺
135 禅心似镜留明月
松韵如篁振午风 康熙题戒台寺,位于马鞍山麓,建于唐武德年间
136 常切单心归宥密
每怀敕命凛几康 :康熙题勤政殿,位于中山公园西侧
137 潮音普觉有闻界
水观中涵智慧珠 大慧寺,位于白石桥北大柳树村,亦名大佛寺
138 成阴乔木天然爽
过雨闲花自在香 故宫:乐寿堂
139 城隅绿水明秋月
海外青山隔暮云 康熙题青塔禅院,位于马家口龙翔寺西
140 澄怀观物真超矣
得意忘言亦快哉 故宫:阅是楼
141 充边功德环狮座
最胜因缘耸雁台 香山:玉泉山塔
142 处己何妨真面目
待人总要大肚皮 四川峨眉山洪椿坪弥勒殿 / 北京潭柘寺弥勒殿
143 穿狄小车疑泛艇
山林高阁当登山 ——曹学闵题北京陶然亭
144 穿荻小车疑泛艇
出林高阁当登山 曹慕堂宗丞(学闵)北京陶然亭诗句脍灸人口。可移作楹联
145 窗间树色连山净
户外岚光带水浮 颐和园:澹碧亭,位于知鱼桥南面
146 窗前绿树分禅榻
城外青山到酒杯 ——北京陶然亭(1)
147 窗通碧水苍山外
人在光风霁月间 :遐瞩楼
148 窗外小丘如岫列
楼前积水当湖看 李调元题梁家园看云楼,位于虎坊桥东北,即寿佛寺
149 窗虚玉戺铺花影
帘静金钩袅篆烟 故宫:太极殿
150 窗竹影摇书案上
山泉声入砚池中 颐和园:乾隆题霞芬室,位于玉澜堂东
春鸟有言率和乐
上林无树不森沉 故宫:云光楼
0152 春泉石罅淙声细
新竹风前弄影娑 :蕉雨轩
0153 春物薰馨含慧业
名禽宛转入闻思 故宫:玉粹轩
0154 春雨杏花江上客
明湖杨柳晚来诗 中山公园春明馆,位于园内西部
0155 此日园林簇锦绣
当年勇烈动山川 冯玉祥题滦州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温泉南山坡
0156 翠合三山连阆苑
波涵一境俨蓬瀛 :颐年堂
0157 翠竹满庭瞻法相
白云一坞织宗风 香山:双清排厅,位于香山寺南
0158 大处畅观颇役目
此间閟景足澄心 北海:悦心殿,位于白塔西侧
0159 大涤云山小崧石
观斋残帖郑庵铜 琉璃厂大观斋藏书处
0160 但觉眼前生意满
须知世上苦人多 姚端恪(文然)题顺天府彰仪门外普济堂联。《藤阴杂记》
0161 当户老松生夕籁
满山红叶入新诗 香山:龙泉庵,香山八大处中第五处
0162 道堪因契真佳矣
画岂能工有是夫 :云绘楼,位于蕉雨轩南
0163 道统集成归至德
圣功养正仰微言 圆明园:乾隆题洞天深处,位于如意馆西面,园内四十景之一
0164 德茂椒涂绵福履
教敷兰掖集嘉祥 故宫:乾隆题翊坤宫
0165 地近青阳分左个
天开丹阙矗中霄 :居仁堂
0166 地学蓬壶心自远
身依泉石兴偏幽 故宫:延春阁
0167 地学蓬瀛尘自远
身依泉石兴偏幽 北海:乾隆题抱素书屋,位于镜清斋北面一小院内
0168 帝典王谟昭万有
乾苞坤络奉三元 故宫:乾隆题传心殿。三元:史载夏以寅月、殷以丑月、周以子月为
0169 帝座星辰环紫极
仙阶鸾鹤捧红云 乾隆题崇元观玉皇殿,位于西直门内新街口,又称曹公观
0170 点缀云峰留玉宇
参差水榭引朱船 :李文田题遐瞩楼
0171 定中金磬天边落
悟后云关夜半开 北京 雍和宫 张若澄题照佛楼
0172 斗极一星看若月
矞云五色望非烟 :春耦斋
0173 独喜惜阴澄静照
更因稽古契遐心 故宫:昭仁殿
0174 法雨霏空标七净
慧珠照海启三明 香山:法华寺弥勒佛殿,位于静宜园西面,建于顺治十七年
0175 法云广荫无遮会
慧日高悬有相天 北京陶然亭观音大士祠联之一。//杭州云栖寺
0176 蕃滋遍钖寰区福
长养洪敷雨露恩 康熙题广仁宫,位于海淀区长春桥侧
0177 风前古涧琴三叠
雪后群山玉四围 :李文田题遐瞩楼
0178 风散异香禅偈静
鸟窥清呗法筵开 乾隆题妙应寺,位于阜成门内,又名白塔寺,建于辽道宗年间
0179 风雨最难佳客至
湖山端赖主人贤 可园,位于皇城东北,荣沅府一部分
0180 风自凉经松越峭
月原明映水逾清 北海:乾隆题道宁斋,位于延楼西头
0181 风奏南薰调玉轸
霞悬东壁灿瑶图 故宫:康熙题昭仁殿,皇帝日夕寝兴之温室
0182 凤阁晓霞红散绮
龙池春水绿生波 故宫:养心殿
0183 凤集桐花来绛阙
鹤衔桃实自丹山 故宫:乾隆题寿康宫
0184 凤窟麟州通御气
黄蕉丹荔忆乡风 梁章钜与同郡诸君子合撰北京虎坊桥福州会馆联之三
0185 凤曲登歌调令序
龙雩集舞汜祥风 颐和园:慈禧题云锦殿,位于二宫门外
0186 凤翥辉呈阿阁瑞
珠联景绘泰阶符 故宫:乾隆题寿安宫。泰阶:星名
0187 拂槛露浓晴树湿
卷帘风细落花香 故宫:延春阁
0188 福集璇图天永锡
祥开绮甲日重光 故宫:乾隆题寿康宫
0189 俯临常似披图画
得契宛堪悦性灵 故宫:符望阁
0190 馥郁香台辉慧日
庄严宝界拥祥云 乾隆题西黄寺,位于安定门外镶黄旗教场北
0191 干羽两阶崇礼乐
车书万里集冠裳 :紫光殿,位于春耦斋北面
0192 功德庄严耀宝月
薰闻安乐引祥凤 故宫:乾隆题坤宁宫东暖阁
0193 宫商之外有神解
律吕以来无是过 :乾隆题清音阁
0194 共欣穹宇中秋月
都作增龄海宝筹 故宫:三希堂
0195 古香披拂图书润
元气冲融物象和 故宫:乾隆题景阳宫
0196 冠盖仍循乡饮序
笙歌先醉社公觞 梁章钜与同郡诸君子合撰北京虎坊桥福州会馆联之四
01 广长舌在无言表
清净身参非色间 报国寺大殿,位于广安门内大街。广长舌:三十二佛相之一
0198 海峤星从天上聚
长安春占日南多 梁章钜与同郡诸君子合撰北京虎坊桥福州会馆联之一
0199 皓月空悬心镜朗
妙云拥抱智珠圆 故宫:雍正题斋宫东暖阁
0200 恒将雨露滋仙掌
泰转阳和益寿眉 刘墉题北京草子巷恒泰茶店
弘育群生敷恺泽
顺承乾德蔼慈云 慈育院
0202 红梅翠竹天然画
妙理清机不尽吟 故宫:乾隆题寿安宫
0203 洪范演畴征备福
黄钟肇律叶长生 故宫:乾隆题寿安宫
0204 花布妙香霏四种
金涂杰阁观诸天 故宫:雍正题雨华阁
0205 花初经雨红犹浅
树欲成阴绿渐稠 故宫:乾隆题绛雪轩
0206 花宫俱见严而妙
别室还饶静且佳 :千佛殿朗月楼
0207 花海总涵功德水
香台常绕吉祥云 香山:乾隆题香界寺,香山八大处第六处,建于元代,乾隆十三年
0208 花木正值二月景
人家疑近武陵源 乾隆题半亩园近光阁
0209 花外子规燕市月
柳边精卫浙江潮 边贡题文天祥祠,位于安定门府学胡同
0210 花香鸟语群生乐
月霁风清造物心 故宫:乾隆题淑芳斋
0211 花香鸟语无边乐
水色山光取次拈 北海:画峰室,位于镜清斋西边
0212 花香鸟语无边乐
近景遐观取次拈 :素尚斋,南海西侧
0213 花雨静漂空色外
心珠长印摩尼中 乾隆题法源寺大悲殿。摩尼:珠宝、如意的总称
0214 黄花翠竹常住相
仙露明珠自在心 北海:真如室,供梵王像处
0215 荟蔚适于幽处合
崡岈每与望中深 :中殿
0216 积素坠枝全作雨
悬流落涧半成冰 ——乾隆题北京流杯亭
0217 几群鸾鹤随吟管
四面芙蓉入绿纱 :乾隆题植秀轩,位于春耦斋南
0218 芰荷香绕垂鞭袖
杨柳风微弄笛船 故宫:乾隆题重华宫芝兰室
0219 寄兴于山亭水曲
得题在虚竹幽兰 麟庆题半亩园潇湘小影
0220 佳日春秋来鹤盖
深宵吟诵似鳌峰 梁章钜与同郡诸君子合撰北京虎坊桥福州会馆联之十二
0221 家传渤海箕裘远
春到方壶雨露新 龚小峰(丰谷)自题北京宣武门外方壶斋住宅门联
0222 家园鱼笋评乡味
人海莺花洽古春 梁章钜与同郡诸君子合撰北京虎坊桥福州会馆联之九
0223 蒹葭秋水寻隐士
杨柳春风忆相公 汤文瑞题拈花禅寺,位于万柳堂
0224 涧斋松涛相问答
峰容波态部氤氲 北海:嵌岩室
0225 交泰三阳肇羲象
敛时五福协箕畴 故宫:乾隆题建福宫
0226 金波长漾中秋月
玉镜平分明圣湖 北海:古柯庭,位于画舫斋东北
0227 金界楼台思训画
碧城鸾鹤义山诗 故宫:萃赏楼。思训:唐画家李思训;义山:唐诗人李商隐
0228 金猊霭入瑶编润
玉树花均蔀屋香 :颐年堂。蔀屋:草席盖顶之屋,即贫者之居
0229 金盘露满瑶华丽
丹粟祥凝鹤算绵 故宫:乾隆题寿康宫
0230 锦绣春明花富贵
琅玕书报竹平安 故宫:储秀宫
0231 精一遂成千古治
执中业裕万年基 :光绪题涵元殿
0232 景清神谧天常泰
水趣山情静可论 故宫:颐和轩
0233 景深孚甲含胎际
春在人心物性间 :长春书屋。孚甲:植物的外皮
0234 景向淡中宜藻缋
山从老处见精神 :虚白室,位于静谷内
0235 敬协天行无所逸
顺衍星好敕时几 乾隆题观象台紫微殿,位于内城东南建国门
0236 境是天然嬴绘画
趣含理要入精微 故宫:颐和轩
0237 境诣幽惟却藻缋
水澄波处养天真 :乾隆题得静便室
0238 静里远怀千古事
意中常满十分春 故宫:乾隆题寿安宫
0239 静延佳日春常盎
茂对祥风景总宜 故宫:颐和轩
0240 静与心谋宁有色
香生鼻观变无空 北海:镜香室,位于画舫斋院中的东室
0241 镜里林花舒艳裔
云边楼阁隐神仙 团城余清斋,位于古籁堂西侧
0242 九陌春生调玉律
千门瑞绕发琼枝 颐和园:玉华殿,位于云锦殿对面。九陌:指道路
0243 九陌红尘飞不到
十洲清气晓来多 颐和园:乾隆题颐年堂 / 故宫:慈禧题承光殿
0244 九天淑景凝新旭
三殿晴光接彩霞 紫禁城长春宫春联
0245 居中揽外襟怀畅
系毂摩肩职植殷 故宫:符望阁
0246 蠲吉致敬先三日
昵格维诚矢一心 故宫:乾隆题斋宫。蠲吉:选择吉日
0247 觉海澄圆无所在
义天高广本来空 乾隆题隆福寺,位于东城大市街西北。觉海:觉悟之海
0248 觉海化身现金粟
普门香界涌白莲 报国寺观音龛。普门:佛门
0249 觉路圆通参妙谛
法幢清净领真香 乾隆题怀柔行宫
0250 开窗鱼鸟含天趣
欹案诗书味道腴 故宫:阅是楼
设问的诗句设问的诗句是什么
妈妈说的“这是傻孩子”有两层意思,其本意为我用渔网却又放走了鱼,这种行为“傻”;根据文章这里的“傻”可引申为妈妈对孩子行为的认可和爱意,虽然没捕到鱼单是鱼却获得了自由,这样的行为“不傻”。
《沉甸甸的小鱼篓》讲述了孩子撒网,捕到鱼后却发现鱼儿失去自由,最终放鱼至水中的故事,孩子的行为妈妈说“傻”,但是爸爸却很赞扬的。虽然最终小竹篓是空的,却沉甸甸的,盛满了欢乐和爱意。
《沉甸甸的小鱼篓》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小故事为孩子上了一堂思想美德教育的课,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文中的父亲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赞许,对日后孩子成长、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起到了正确引导作用。
扩展资料:
《沉甸甸的小鱼篓》这是一篇记叙文,文章用充满童趣的语言记叙了“我”在故乡的小河里撒网最后却放了小鱼的事情,表达了对孩童时的“我”的善良与童真的赞美与追忆。
我们儿时是否也像这样充满了可爱善良的想法?把钓到的鱼儿放回河里,把买来的小乌龟、小兔子等放生……用你的语言记录下来吧,它们会是你珍贵的回忆。
“不成功,便成仁”的“仁”到底指什么?
设问的诗句有:可惜骚人能设问。
设问的诗句有:可惜骚人能设问。结构是:设(左右结构)问(半包围结构)。拼音是:shèwèn。注音是:ㄕㄜ_ㄨㄣ_。
设问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二、引证解释
⒈提出问题,发问。引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伯夷传》以‘求仁得仁又何怨’之语设问,谓夫子称其不怨,而《薇》之诗,犹若未免怨,何也?”瞿秋白《赤都心史》四八:“蒋梦麟说‘问题符号满天飞’,其实就因为问题符号只在飞,可见还不知道怎样设问,怎样摆这符号,何况答案!”
三、国语词典
设问题,或设的问题。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就是设问的语气。」
四、网络解释
设问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运用设问要抓住读者关心的问题,如果问题既不重要,也不新颖,人们并不关心,修辞者却故弄玄虚,不仅不能提高表达效果,反而令人生厌。
关于设问的近义词
反问
关于设问的成语
形同虚设问寒问暖想方设法鬼设神使设心积虑设身处地
关于设问的词语
设彀藏阄不堪设想形同虚设鬼设神使设张举措想方设法画策设谋张机设阱鬼设神施设身处地
关于设问的造句
1、设问与反问不同。设问是自问自答;反问是只问不答,答案就寓于问话之中了。而一般疑问句是有疑而问,不属于修辞方法。
2、什么是生物?生物就是有生命的物体。
3、他是想继续升学呢,还是去拍**?当然是升学。
4、第一句的答案在问话中,不用回答,是反问。第二句虽提出了问题,但不要求别人回答,而是自己回答,这是设问。
5、设问开头,铺排文气,先声夺人。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设问的详细信息
“仁”之道
“孔子贵仁。”(《吕氏春秋?不二篇》)“孔门之学,莫先于求仁。”[4]“孔门宗旨只在求仁。”[5]“儒家言道言政,皆植本于‘仁’。”[6]“孔子教人学为人,即为学仁。”[7]孔子之道首先是“仁”之道,“仁”是其思想学说的核心和精华,不宜聚诉。但孔子言“仁”,往往因人而宜,随机而发,未有定说,导致千百年来人们对“仁”的理解阐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正可谓是“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系辞上》)宋代的程颐甚至说“自古原不曾有人解仁字之义”;朱熹的学生陈北溪也说“自孔门后人,都不识仁。”[8]以至今人不得不感叹:“要把这个概念解释清楚,要使这个问题得到公认的解决,至今仍然是困难的。”[9]
《论语》一书,“仁”字凡109见,其中作为道德标准出现105次,“仁人”出现3次,“仁”同“人”字1次。[10]分析全书涉“仁”语句,可以看出,孔子的“仁”既是一德之名谓,如:“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此分心意为知识、感情、意志三方面,而以知仁勇名其德者。”[11] “仁”也是德之不同境界,如:“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雍也》)“刚毅木讷,近仁。”(《子路》)在此,“仁”是德在具体环境下的一种特殊规定。“仁”还是众德之总称,如:“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仁人’一词与全德之人同义。在这种情况下,‘仁’可以译为perfect virtue(全德)。”[12]既然孔子本人对“仁”的界定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分散性,同时又具有很大的有机性、整体性,那么后人无论是对“仁”确切分说,还是对“仁”总体概括,都有可能失孔子真意。
然而,“儒家一切学问,专以‘研究人之所以为人者’为其范围”。[13]尽管孔子从没有明确界定“仁”到底是什么,但是他言“仁”,却从没有离开过具体的、感性的人,从没有离开过活泼泼的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孔子反复强调,在人伦日用之中,人要“知仁”、“欲仁”、“好仁”、“求仁”、“得仁”、“为仁”、“处仁”,要“依于仁”、“不恶仁”、“不违仁”(出处从略)。孔子的这个“仁”,决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每个人不但需要而且可以从自身生命、生存、生活中的具体语境和不同场景下时时刻刻体验实践的原则标准。体验“仁”,使“仁”得以在内心生成显现,并成为一个立己达己亦即“修己”的内心原则;实践“仁”,使“仁”得以外在扩展呈现,并成为一个立人达人亦即“治人”的外在标准。所以,“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
人之生也,几乎是无时无处不需要修己治人。因此,对“仁”的体验和实践是一个永不间断的过程,涉及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的全体。“人之立己处人,两端而已。”[14]“孔子一生事业,就在修己治人二者。”[15]在孔子看来,“修己”就要通过诸如“克己”、“行己”、“洁己”、“由己”、“为己”、“恭己”(出处从略)等艰苦的功夫过程,克服主我与客我、主体与客体的的矛盾,达到自我道德的不断升华。他强调,每个人都是一个道德主体,都应该而且可以进行道德的自主自律:“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一个人生来可能有财富多少的差异和地位贵贱的分别,但作为一个自主自律的道德主体,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关键在于自己能否积极主动的去求“仁”:“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君子与小人的差别,就在于“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因此,“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述而》)、“欲仁得仁,又焉贪?”(《尧问》)仁至我心,仁我合一,就会无忧无虑,无企无求。所以“仁者不忧”(《子罕》)、“仁者安仁”(《里仁》)。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里仁》)“‘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宪问》)一个人仅仅自身体验和信守“仁”,仅仅是克制约束自己,只能是“无恶”,还不算是真正具有“仁”德。因为单个的人不能生活在封闭隔绝的世界里,不能做“孤岛之人”,也形不成“人之孤岛”。他必须在自己的生命、生存和生活中时时刻刻面对并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因此,一个人不但要修己,还要在生活实践中治人,亦即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标准,孔子认为也是“仁”。“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一个人只有“泛爱众而亲仁”(《学而》),才是一个真正的“君子”。“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宪问》)“君子学道则爱人。”(《阳货》)修己且爱人,泛爱众而亲仁,不但是“君子”,而且可谓是“圣人”:“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孔子从不轻易许人以“仁”与“圣”,甚至也不敢自居。他只是勉力为之而已:“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正是这种勉力为“仁”的心态和志向,推动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地体验实践“仁”,使立己达己和立人达人两者浑为一体,通融无碍。因此,罗汝芳说:“孔门宗旨只在求仁,求仁工夫只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夫欲立欲达便学不厌,立人达人便诲不倦。不厌不倦如辊着两轮以载一车,要载此个仁车,亦不容不辊着两轮也。”[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