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诸葛亮舌战群儒简介50字左右

2.急求《三国志》第四十三回翻译

3.诸葛亮骂死王朗原文翻译

4.舌战群儒的成语典故

5.舌战群儒全文翻译

诸葛亮舌战群儒原文及翻译_诸葛亮舌战群儒原文及翻译拼音

忽然一人问诸葛亮:“你觉得曹操是怎样一个人?”诸葛亮看向那人,提问的人是薛综。诸葛亮答道:“曹操是汉贼(因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什么可问的呢?”薛综说:“先生这话说的不对,汉朝到今日,已经没有希望了。曹操他已经得到三分之二的江山,又得人心。刘备他不知道看时候,非要跟曹操争天下,就跟拿鸡蛋撞石头一样,怎么不会败?”诸葛亮厉声说:“薛综(字敬文)你怎么会说出那么大逆不道的话?人出生在这个世界上,应该以忠诚孝顺为本。你既为汉朝官员,看见不忠诚的人,应该发誓和我们一起除掉:这才是臣子应该做的!现在曹操吃汉朝的粮饷,但是一点都不想着报效祖国,反而有篡位的想法,天下人都为此愤怒:你说汉朝没救了,你真是个混蛋(无父无君就是骂人的)!你不过资格跟我说话!请勿在跟我说话!”薛综满脸羞愧,不能回答。

请纳~~~

诸葛亮舌战群儒简介50字左右

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

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问的人。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说: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

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难倒张昭,就没办法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了。诸葛亮说: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

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

之后,一个谋士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列千员,你说不怕,吹牛吧你。诸葛亮答:刘备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劝孙权降曹,丢人吧你。

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扩展资料:

孔明简介:

诸葛亮(181—234年),三国时杰出政治家、战略家、外交家。字孔明,号卧龙。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的一个官吏之家。

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卫戍京师的长官)。诸葛亮父亲诸葛圭,字君贡,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

诸葛亮3岁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2、诸葛亮赤壁斗智:

刘备率军到了夏口(今湖北汉口)之后,诸葛亮说:“如今态势紧急,我请求亲赴江东求救于孙权。”当时孙权率领军队驻扎在柴桑(今江西九江),观望事态的发展。

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诸葛亮为孙权分析局势:“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也把部众聚集在汉水之南,打算与曹操争夺天下。如今曹操平定其他势力,基本上占据了北方,如今南下攻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所以刘豫州逃到了这里。?

接着,诸葛亮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如果能以吴、越的军力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断交”; 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孙权却反问诸葛亮,刘备又为何不投降。

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有所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

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

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地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十分高兴,后又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

诸葛亮随军回到刘备处;十一月,曹操大军在赤壁遭遇孙刘联攻,曹操军遭受了非常大的损失,而此时曹操军中又爆发瘟疫,曹操不得已引军北还。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诸葛亮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舌战群儒

急求《三国志》第四十三回翻译

简介: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

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扩展资料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琊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

诸葛亮3岁时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时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今江西南昌)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身为丞相,诸葛亮深知:“屋漏在下,止之在上,上漏不止,下不可居也。” 他不仅带头廉政,树起一面旗帜,同时还把廉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法律建设来抓,对蜀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诸葛亮

诸葛亮骂死王朗原文翻译

这篇课文记载的是诸葛亮为劝说孙权联合刘备抗曹而与江东

主和派进行的一次论辩。双方争论的中心问题是拒曹还是降曹。

江东诸儒为了阻止诸葛亮劝说孙权,群起而攻之,试图在诸葛亮

见到孙权之前先用车轮战术将其挑下马来。面对群儒的轮番进

攻,诸葛亮镇定自若,见机而变,运用多种证明或反驳的技法,

于嬉笑怒骂中将对方逐一驳倒,令群儒“尽皆失色”,被传为千

古佳话。

全文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东吴内部的情况。为了抗御曹军,

保全东吴,鲁肃向孙权提出联刘抗曹的主张。孙权遂派他去刘备

那里探听情况。早在隆中即洞察天下形势,建议刘备“外结好孙

权”的诸葛亮夙有联孙抗曹之意,所以,与鲁肃不谋而合。在得

到刘备的同意之后,便与鲁肃结伴到柴桑来劝说孙权。东吴内部

主战主降两派意见不一,以张昭为首的众多谋士极力主张投降,

而孙权面对这种情形也无可奈何,显得犹豫不决,这就给诸葛亮

的劝说设置了障碍,也给读者制造了悬念。

第二部分(第2段到结尾)写诸葛亮舌战群儒。在这次论辩

中,诸葛亮先后与东吴的七位儒士文臣进行了舌战。据此,这次

论辩可以分为七个小场次。

第一场是诸葛亮与张昭的论辩。论辩的焦点是诸葛亮自比管

乐是否“言行相违”。

这场论辩是由张昭挑起的。张昭等人认为孙、刘是无法抵抗

曹操的,诸葛亮此行的目的是要借东吴的力量抵抗曹操,保全自

己。要阻止诸葛亮劝说孙权,办法之一就是找出诸葛亮的破绽,

抓住他的把柄,杀去他的锐气。所以,他首先提出了诸葛亮是否

真的自比管仲、乐毅的问题。管仲是春秋时齐恒公的大臣;曾辅

佐桓公为一代霸主,是历史上杰出的文臣;乐毅是春秋时燕昭王

的武将,曾统帅大军克齐70余城,是历史上著名的武将。自比

管仲、乐毅,也就是说自己文同管仲,武比乐毅,是文武双全的

杰出人才。张昭认为这是诸葛亮自吹自擂,故提出此问,为下面

的攻击张本。诸葛亮答得很爽快,不仅承认了这一说法,而且还

说这只是“小可之比”,口气颇为倨傲,似乎对张昭发问的目的

毫不经意。对此,张昭没有去纠缠,而是把握住论辩的方向,紧

接着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诸葛亮未能辅佐刘备取得荆襄“是何主

见”?这一问看似寻常,实际上却很尖锐,它与第一问紧密相连,

运用诱问法使诸葛亮的言论和行为之间出现了悖谬,完成了攻击

的准备。诸葛亮早已看破张昭的意图。所以,他先正面解释不取

荆襄是刘备不想取、不忍取——襄阳一带,取之甚易,所以未

取,是不想取,荆州之地则是刘备“躬行仁义”不忍取——从而

表明这与他诸葛亮没有干系,至于为曹操所占,那更与他诸葛亮

无关,全是因为刘琮投降了曹操。然后,又用避而不谈法轻轻撇

开了对方“是何主见”的问题。

然而,张昭并未因诸葛亮看破了他的意图而作罢,而是按他

的既定战术,径直指出诸葛亮“言行相违”,正面展开了进攻。

他先用欲抑先扬法蓄势,尔后用揭悖反驳法通过指出诸葛亮“自

比管乐”的言论和他的行动——“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

能辅孤子而据疆土”(荆州为操所占);“弃新野,走樊城”;“败

当阳,奔夏口”——之间的悖谬之处进行了驳斥。

听了张昭的驳斥,诸葛亮“哑然而笑”,进行了反驳。他先

用反问直诘法予以回击,以大鹏自比,而把对方比作群鸟,从气

势上镇住对方。接着以人患了重病应该如何调理治疗为喻,论证

刘备不能与曹操硬拼的道理,隐笑张昭是庸臣误国,犹庸医杀

人。然后用事例论证法针对张昭援为论据的荆州为操所占;“弃

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

“弃新野,走樊城”有着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管仲,乐毅之用

兵,未必过此”;荆州为操所占,“败当阳,奔夏口”是因为刘备

“大仁大义”而非军事上无能。这就揭示了对方的这三个论据证

明不了其论点,通过反驳对方的论证来粉碎了对方的进攻。,尔

后,又援引韩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的史实证明“寡不敌

众,胜负乃其常事”,名将用兵也不是百战百胜的道理,以韩信

自比,从另一个角度为自己开脱辩护。最后,话锋一转,指出韩

信虽然不是每战必胜,但在“国家大计,社稷安危”上,是有主

见的。“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

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将矛头直刺张昭等一班

主降派,使对方无法招架,取得了第一场论辩的胜利。

第二场是诸葛亮和虞翻的论辩。争论的焦点是:说刘备方面

不惧曹军是否“大言欺人”。

虞翻首先问诸葛亮对曹军浩大声势的看法。诸葛亮表示曹军

乃“蚁聚之兵”,“乌合之众”,“不足惧也”。虞翻听了冷笑着用

揭悖法点出了诸葛亮言论和行为相悖谬,指斥诸葛亮是“大言欺

人”。于是,诸葛亮进行了回击。他先用反问直诘法抵住了对方

的话锋(这个反问实际上是以“寡不敌众”的公理作论据证明刘

备兵败当阳不足为奇,更与“惧”不相干)。然后表示退守夏口

是在等待时机,而不是所谓“计穷” (即退守夏口与“惧”无

关),这就通过反驳对方的论证来驳倒了对方,说明自己并非

“大言欺人\"。最后,用事例论证法,以对方的行为作反衬,证明

刘备“真不惧曹”,从而进一步证明了自己不是在“大言欺人”,

取得了第二场论辩的胜利。

第三场是诸葛亮与步骘的论辩。步骘首先问难。他是想用张

仪、苏秦来贬低诸葛亮,说诸葛亮游说东吴就像只会夸夸其谈的

苏秦、张仪一样。诸葛亮妙在避开自己不谈,而用间接回答的

方法,以敌制敌,抓住步骘对张仪、苏秦的评价大做文章。他先

用事例论证法证明“苏秦、张仪亦豪杰也”,然后又拿步骘等人

听到曹操的威胁恫吓就准备投降的事实来与张仪、苏秦对比,指

出步骘根本没有嘲笑苏秦、张仪的资格。因为步骘是通过贬低苏

秦、张仪来贬低诸葛亮的,所以,诸葛亮为苏秦、张仪正名,实

际上也就为自己正了名,说步骘没资格笑苏张,就正是说步骘没

资格笑他诸葛亮。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第四场是诸葛亮与薛综的论辩。薛综先问诸葛亮对曹操的看

法。诸葛亮直截了当地指出,曹操乃汉贼。薛综立刻反驳说,汉

朝“天数将终”,曹操将取得天下是“天数”使然,刘备与之争

斗乃是“不识天时”。对此,诸葛亮抓住对方立论不符合封建道

统观念的要害,给予迎头痛击。他先厉声棒喝,呵斥对方“无父

无君”,亮出自己的观点,继而进行论证。用公理论证法证明对

方理应诛戮不臣之人,再用事例论证法证明“曹操乃汉贼”(即

曹操是不臣之人),这就得出了一个暗含的结论:对方理应诛戮

曹操,可是现实却是对方“以天数归之”。这样,对方的立论与

封建道统观念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从而证明对方真的是“无父

无君”,使之狼狈不堪。

第五场是诸葛亮与陆绩的论辩。陆绩的观点是刘备无法与曹

操抗衡。理由是:曹操出身名门,是“相国曹参之后”;刘备出

身低微,“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

之夫耳”。诸葛亮对此分三步进行了驳斥。第一步用反问句点出

陆绩幼年时“座间怀桔”的故事,意在回敬陆绩对刘备早年“织

席贩屦”的讥讽。第二步用釜底抽薪法通过否定对方的论据来反

驳对方的观点。先用事例论证法证明曹操名为“曹相国之后”,

实为“曹氏之贼子”,再用揭悖法指出“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

裔,却无可查考”的说法与“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谱

赐爵”的事实相悖谬,驳斥了刘备出身低微的说法。这样,构成

对方论据的两个要件就被否定了,对方的论点也就不攻自破了。

第三步用汉高祖与刘备类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刘

备织席贩屦也就不见得无法与曹操抗衡,通过反驳对方的论证而

完全驳倒了对方。

第六场是诸葛亮和严峻的论辩。严峻问诸葛亮“治何经典”,

意思是要兴邦立事就要治经典,诸葛亮不治经典就没有资格在此

谈论抗曹、降曹的军国大事。诸葛亮听出这层意思,运用揭悖

法,通过指出严峻的言论与古代豪杰匡扶宇宙却未曾治何经典的

客观实际之间存有的悖谬进行了驳斥。

第七场是诸葛亮和程德枢的论辩。程德枢以“儒”自居,指

责诸葛亮“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程德

枢指责诸葛亮“未必真有实学”,也就是说他这样的“儒”是有

“实学\"的。于是,诸葛亮抓住“儒”字,用追加前提的办法将

之分成“君子之儒”和“小人之儒”而分别阐释,着重讥刺“小

人之儒”的所谓“实学”不过是“雕虫”、“翰墨”之技,又举出

杨雄的例子予以证明。因为程德枢是以“儒”自居来嘲讽诸葛亮

的,所以,诸葛亮说的是“小人之儒”,讥刺的就正是程德枢。

一顿痛斥,说得程德枢张口结舌。

舌战群儒的成语典故

诸葛亮骂死王朗的原味翻译如下:

我原来以为,你作为汉朝大臣老元,必定有高明的见解,谁会预料竟然讲出这等猥琐的语言!我有一句忠告,各位耐心静听:当年桓、灵二帝的时代,汉室被篡替,宦官造成祸害;国家乱了时日凶恶,四方敌人骚扰。

黄巾之乱之后,董卓等乱臣贼子一个接一个,劫持汉帝,残暴地对待百姓生灵。只因为国家朝廷上,都是榆木脑袋瓜子在为官从政;官宦之间,都是没有良心的家伙享用国家俸禄。狼心狗肺的大小官员,遍及整个朝政;奉承拍马的家伙,一个个把持朝政。使得国家成废墟,老百姓遭殃。我一直知道你的来历:世代所居东海之滨,开始是从举孝廉进入仕途。按照道理应该君主和国家,安定汉室的天下兴旺刘氏的基业;怎么会聊到你居然反而帮助逆臣贼子,与他们一同谋取篡位!真的是罪恶深重,天地不容!

现在,天底下的人们,个个想吃你的肉!今天,的是老天不让汉室绝亡,我大汉昭烈皇帝继统西川。我今天奉汉嗣君(刘禅)的旨意,带着大军讨伐乱臣贼子。你既然成为溜须拍马的佞臣,就老老实实地当缩头乌龟算了;居然敢在我大军面前,狂妄地胡说什么“天数”!你个白头老儿!白胡子的老贼!你今天就将死到临头了看你有什么脸面去见我汉室二十四帝!你个老东西快退下!可以叫别的反臣上来和我决一死战!

王朗年事已高,经不起诸葛亮的辱骂和刺激,活生生被被骂死。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2],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诸葛亮著名事迹:

1. 孙刘联盟:舌战群儒.智激周瑜

2. 草船借箭

3.计赚南郡

4.三气周瑜

5. 计捉张任

6. 智取汉中

7.巧布八卦阵

8. 七擒孟获

9. 收降姜维.

10.骂死王朗

11. 造木牛流马

12. 遗计退司马

舌战群儒全文翻译

成语舌战群儒

拼音she zhan qun ru

释义舌战:激烈争辩;儒:指读书人。指同很多人辩论,并驳倒对方。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典故东汉末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较有实力的军阀大都被他消灭了,惟独刘备和孙权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曹操自知一下子吞并这两股势力还比较难。于是,曹操就派人拿着他的书信去东吴,想和孙权联手消灭刘备。 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这些人并非泛泛之辈,个个都是有学问的人。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说:quot;听说刘备到你家里三趟,才把你请出山,以为有了你就如同鱼得了水,想夺取荆襄九郡做根据地。但荆襄已被曹操得到,你还有什么主意呢?quot;诸葛亮心里想,如果不先难倒张昭,就没办法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了。诸葛亮说:quot;刘备取荆襄这块地盘,易如反掌,只是不忍心夺取同宗的基业,才被曹操捡了便宜。现在屯兵江夏,另有宏图大计,等闲之辈哪懂得这个。国家大事,社稷安危,都要有真才实学的人拿出好主意。而口舌之徒,坐而论道,碰上事儿,却拿不出一个办法来,只能为天下人耻笑。quot;一番话,说得张昭哑口无言。之后,一个谋士问:曹操屯兵百万,将列千员,你说不怕,吹牛吧你。诸葛亮答:刘备退守夏口,是等待时机,而东吴兵精粮足,还有长江天险可守,却都劝孙权降曹,丢人吧你。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诸葛亮舌战群儒,其实是诸葛亮说服孙权抗击曹操的一个序曲。当时在东吴的阵营中,对于曹操的百万雄兵压境,文臣武将有两派主张,即投降派和主战派。投降派的代表人物就是张昭、顾雍、虞翻、步骘、薛综等,要说服吴侯孙权,不说服这些整天在孙权耳边散布曹操威胁论、散布曹兵不可战胜论,并吵嚷着要投降的一班文臣谋士是不行的。但要说服这些满腹经纶的人物,也决非是一件易事!且看诸葛亮是怎样一步步取得论辩的胜利的! 第一个回合:昭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孔明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第二个回合: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第三个回合: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国天下;....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

故事东汉末年,刘表去世,刘琮投降曹操,形势对刘备与孙权极为不利。刘备派诸葛亮随鲁肃一起前往东吴去说服孙权联合抗曹。诸葛亮在孙权的殿前先后把张昭,虞翻、步骘、陆绩的投降主义驳得体无完肤,孙权终于同意联刘抗曹。

鲁肃带着诸葛亮来到东吴。船一靠岸,鲁肃请诸葛亮在馆驿中暂歇,自己先去见孙权。孙权这时正在和文武百官议事,听到鲁肃回来了,赶忙召入厅内问:“子敬去江夏,探听到什么虚实了吗?” “我已经大概知道一些了,请让我慢慢说来。”孙权将曹操写的劝降书给鲁肃过目,说:“曹操昨日派人写劝降书给我,我们现在悬而未决,今日大家正在商议此事。”鲁肃接过曹操写的劝降书看完后问:“主公您的意思怎样?” “还没有定论。”这时候张昭站出来说道:“曹操拥有百万之众,借以天子之名,征讨四方,要是我们不顺从,则名不顺。现在曹操已经得荆州,兵强马壮,势不可敌。以我之见,不如降曹,以为万安之策。”厅下众谋士都一起说:“子布之言,正合天意。”孙权沉吟不语。张昭又说:“主公不必多疑。如果降操,则东吴民安,江南六郡都可以保全。”孙权还是低头不语。 之后孙权召鲁肃进后厅,问道:“爱卿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呢?” “刚才众人所言,实在是误导主公。天下之人都可以降曹操,只有将军不可以降曹操。” “这话怎么说?” “要是我们降曹操,最多不过衣锦还乡罢了,荣华富贵都可以享受到;要是主公降曹,会有那么多的荣华富贵都可以享吗?曹操生性多疑,以主公的才干,将来在曹操手下会有好日子过吗?” “刚才众人所言,令我大失所望。现在子敬开所言,正合我意。真是上天把子敬赐给我啊!但是曹操已得袁绍的兵力,最近又得到荆州之兵,恐怕我们难以抗衡啊。” “鲁肃到了江夏,带回刘备军师诸葛亮到此,主公可以问一问,就知到曹操虚实。” “是卧龙先生?” “现在在馆驿中安歇。” “今日天色已晚。明日聚文武百官于帐下,先让他见我江东风,然后再升堂议事。”鲁肃领命而去。次日到馆驿中见孔明,又嘱咐道:“今天见到我主公,千万不能说曹操兵多。” “放心,孔明我自然会见机而变,不会有事的。”鲁肃引诸葛亮到幕下。早见张昭、顾雍等一班文武大约二十余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孔明在鲁肃的引导下逐一相见,各问姓名。张昭等人见到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张昭先开口:“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孔明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这话不知对不对?” “先生托言,我怎么能和管;乐相比呢。” “最近听闻刘皇叔三顾草庐之中,才得先生出山辅佐,以为如鱼得水,想要席卷荆襄。但是现在荆州已经属于曹操,不知先生有何高见?”诸葛亮知道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谋士,要是不先难倒他,就不能说服孙权。 “要我取得荆州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公刘备躬行仁义,不忍心夺得同宗基业,所以没有接受荆州。刘琮听信佞言,暗自投降曹操,才使得曹操如此猖獗。现在我主公刘备屯兵江夏,有什么企图,不是一般人会知道的。” “孔明先生这样说不是与自己言行相违吗。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现在既然从事刘豫州,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但是刘豫州没有得到先生之前,还可以纵横寰宇,割据城池;现在得到先生相助,应该是如虎添翼的,为何先生投靠豫州后,曹兵一出,马上就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刘豫州得先生之后,反而不如当初。”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的其向志岂能是一般的鸟兽能够知道的?譬如人要是染上疾病,应当先用糜粥清洗肠胃,再用药物医治;待其腑脏调和之后,才可以用肉食以补身体,要是一开始就下重药医治:不等到气脉和缓,就投以猛药厚味,不就是找死吗?我主公刘豫州,先前败于汝南,投靠刘表,兵不过千,将只有关羽、张飞、赵云而已: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微薄,主公不过暂借容身罢了,你还真以为要坐守啊?然而火烧博望,白河用水,使夏侯敦,曹仁心惊胆裂:我看管仲、乐毅之用兵,不过过此而已。至于刘琮降操,豫州根本不知情;又不忍心乘乱夺同宗基业,此乃大仁大义。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心抛弃,每日不过行十里地,不想进取江陵,甘心同败,最后寡不敌众,输了这很正常啊。昔日高祖数次败给项羽,但是却一战成功,这难道只有韩信的功劳吗?众人只是放眼一寸疆土,志向短浅,我无话可说。”诸葛亮这一篇大论,说得张昭无言回答。座上忽然起来一人抗声问:“现在曹兵屯百万,将列千员,龙骧虎视,平吞江夏,你以为如何?” “曹操收袁绍之兵还没有安定!刘豫州以数千仁义之师,怎么能敌百万之众?退守夏口,是在等待时机。现在江东兵精粮足,还有有长江之险,要是江东之主投降曹操,不顾天下耻笑。我就无话可说” 这时又一人问道:“孔明你自己认为曹操是什么人呢?” “曹操是汉贼,这还用问。” “孔明此言差矣。汉室传世道至今,天数将尽。现在曹操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心皆归。刘豫州不识天时,还想与他争夺天下,好比以卵击石,怎能不败?” 孔明厉声骂道:“薛敬文怎能说出这种畜生说的话!你生在天地之间,应当以忠孝为立身之根本。你既为汉臣,见到有不臣之人,应该放反抗到底,这才是为臣之道。现在曹操祖宗食汉朝俸禄,不思报效,反而还有篡逆之心,天下人之所共愤;你还敢为他说话,你没资格与我说话!闭嘴。” 诸葛亮以一人之力,力排众议。说得在场所有人无言以对。数巡之后,孙权看在座没有人可以对付得了诸葛亮,再加上自己也不想投靠曹操,于是便说:“曹操平生所讨厌的人:吕布、刘表、袁绍、袁术、刘豫州还有我。现在大多数已经死了,只剩下刘豫州与我还在。难道我不能保全父兄传于我之地,还要受制于人?我意已决。想要抵抗曹操,不知先生有什么好计策呢?” “我家主公虽新败,但是关羽仍然率领精兵万人;刘琦领江夏士兵,也不下万人。曹操兵马,远来疲惫;最近又在追赶我家主公,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这就是强弩之末。再说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士兵投降曹操,只是迫于形势。现在将军要是能和我家主公协力同心,。曹操军必破。”孙权听见诸葛亮的话十分高兴:“先生之言,令我茅塞顿开。传我军令即日商议起兵,共灭曹操!”遂令鲁肃将此意传谕文武官员,就送孔明于馆驿安歇。张昭知孙权欲兴兵,遂与众议曰:“中了孔明之计也!”急入见权曰:“昭等闻主公将兴兵与曹操争锋。主公自思比袁绍若何?曹操向日兵微将寡,尚能一鼓克袁绍;何况今日拥百万之众南征,岂可轻敌?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也。”孙权只低头不语。顾雍曰:“刘备因为曹操所败,故欲借我江东之兵以拒之,主公奈何为其所用乎;愿听子布之言。”孙权沉吟未决。张昭等出,鲁肃入见曰:“适张子布等,又劝主公休动兵,力主降议,此皆全躯保妻子之臣,为自谋之计耳。原主公勿听也。”孙权尚在沉吟。肃曰:“主公若迟疑,必为众人误矣。”权曰:“卿且暂退,容我三思。”肃乃退出。时武将或有要战的,文官都是要降的,议论纷纷不一。且说孙权退入内宅,寝食不安,犹豫不决。吴国太见权如此,问曰:“何事在心,寝食俱废?”权曰:“今曹操屯兵于江汉,有下江南之意。问诸文武,或欲降者,或欲战者。欲待战来,恐寡不敌众;欲待降来,又恐曹操不容:因此犹豫不决。”吴国太曰:“汝何不记吾姐临终之语乎?”孙权如醉方醒,似梦初觉,想出这句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