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不字的成语

2.久处不厌的感情才是真爱吗?

3.学而不厌和不厌其烦的厌意思一样吗

4.不厌的解释

为之不厌_为之不厌诲人不倦的读音

学而不厌xu r b yn

[释义] 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厌:满足。

[语出] 《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正音] 而;不能读作ěr;不;不能读作bǔ。

[近义] 手不释卷 虚心好学

[反义] 骄傲自满 好为人师

学而不厌造句

他这种为革命刻苦钻研,学而不厌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郭恩绵教授从事临床及教学四十余年,精勤不怠,学而不厌,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老师教育我们时诲人不倦,我们学习时应该学而不厌。

小小的生日祝福。略表我的心愿。愿你的追求孜孜不倦,愿你永远学而不厌。

在教学态度上,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态度,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不耻下问的思想。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是一种严谨的求学态度。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桃李芬芳,其乐亦融融.祝福您,节日愉快!

办法要灵敏多样。一种方法学厌了,可以变更其他的方法,以便学而不厌。

知识没有止境;我们要有学而不厌的劲头。

对知识,我们应该具有学而不厌的态度。

从治学态度来看,学生要有学而不厌和学贵有恒的精神。

责任心强且有崇高抱负的人学而不厌。

知识没有止境,我们要有学而不厌的劲头。

老师教育我们只有学而不厌,才能攀登科学文化知识的高峰。

责任心强且有抱负的人会学而不厌。

我们应该要热爱学习,做到学而不厌。

愿你的追求孜孜不倦,愿你永远学而不厌。

你言之有理,对任何事情要有学而不厌的精神。

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谚日: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使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劳馔,欲暖而惰裁衣也。整理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

篇一: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1.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

2.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4.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法朗士

5.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6.圣人无常师。韩愈

7.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慈根

8.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9.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10.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12.人类发出的最美妙的声音。莱文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4.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唐代文学家韩愈

15.多读多抄,这二者是必须保证的。吴晗

16.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17.我的成就,当归功于精力的思索。牛顿

18.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19.足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书摘

20.略翻书数则,便不愧三餐。陈字自

21.落日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陈师道

22.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23.知识就是力量。培根

2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25.光阴给我们经验,读书给我们知识。奥斯特洛夫斯基

2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7.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

28.光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李白

29.人生是没有毕业的学校。黎凯

30.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

31.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3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33.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雪莱

34.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篇二:关于学习的名言佳句

1.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

2.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

3.必须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

4.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艾迪生

5.好动与不满足是进步的第一必需品。爱迪生

6.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

7.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王充

8.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罗大经鹤林玉露

9.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佚名

10.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劳

11.我身上一切优秀的品质都要归功于书籍。高尔基

12.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13.人生如同故事。重要的并不在有多长,而是在有多好。塞涅卡

14.在观察的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巴斯德

15.由智慧养成的习惯,能成为第二天性。培根

16.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17.我成功是因为我有决心,从不踌躇。拿破仑

18.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1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21.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22.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是有的。鲁迅

23.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2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25.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

26.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米南德

27.构成我们学习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贝尔纳

篇三:有关学习的名言

1、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法布尔

2、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3、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6、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7、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8、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歌德

9、钻研然而知不足,虚心是从知不足而来的。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华罗庚

0、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暗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李大钊

11、挥汗读书不已,人皆怪我何求。我岂更求荣达,日长聊以销忧。读书,为明理也;明理,为做人也.彭兆荪

12、愚昧从来没有给人带来幸福;幸福的根源在于知识。左拉

13、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强大,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高尔基

14、不知道自己无知,乃是双倍的无知。柏拉图

15、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的知识。左拉

16、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巴尔扎克

17、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18、谚日: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使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劳馔,欲暖而惰裁衣也。颜之推

19、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卢梭

20、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21、把学问过于用作装饰是虚;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而断事是书生的怪癖。培根

22、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弗莱格

23、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慈根

2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25、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

26、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益足。徐干

27、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张潮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要循序渐进!我走过的道路,就是一条循序渐进的道路。华罗庚

30、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B。V

兵不厌诈的意思 用兵不厌诈造句

兵不厌诈 bīng b yn zh

近义词:兵不厌权

反义词:先礼后兵

解释: 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用兵不厌诈造句

诚信是待人接物应该遵守奉行的,你怎麼可以拿来与兵不厌诈的用兵之道相提并论呢?

古语有云兵不厌诈,要想在战场上克敌制胜,就应该放下尊严,不择手段。

恋爱和战争是不择手段的;兵不厌诈;情场如战场。

你如果想要取胜,就得使点心机,佯输诈败以诱敌深入,毕竟兵不厌诈啊!

诸葛亮七擒孟获,真是兵不厌诈,足智多谋

兵不厌诈 说空不做空 说多不做多 才能在险恶的股市里生存

奥运之兵不厌诈的赛场竞技,胜负之间,有时求金心切,有意无意间会有一些正规动作以外的举动

公元前五世纪左右,中国的军事分析家孙子就曾写道:兵不厌诈。

如果你看过孙子兵法就是知道什么是兵不厌诈

友情这东西就像打仗一样 兵不厌诈 所以我不怪你时时防备我

所谓兵不厌诈,就是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手段去打倒敌人,不要怕被别人笑话

用百读不厌造句 百读不厌怎么造句

1.尽管茱莉亚已经把那本书读了一千零七十五遍了,可它就是让茱莉亚百读不厌。

2.没有作家的呕心沥血的艺术创作,便没有使读者百读不厌,爱不释手的好作品。

3.那真是一本好书,使人百读不厌。

4.这部书百读不厌。

5.他用全部时间写成了这本令人百读不厌的。

6.鲁迅先生的作品真是百读不厌的好文章。

7.金庸是知名的武侠作家,他所写的让人百读不厌。

8.他用全部时间写成了这本令人百读不厌的。

9.这些古典名著我百读不厌。

10.我国历史上的四大名著让人百读不厌。

11.朱自清的文章写的太好了,令我百读不厌。

12.到了晚年,他用全部时间写成了这本令人百读不厌的。

13.他的短篇和剧作我百读不厌。

14.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是人们百读不厌的好作品。

15.这些都是我百读不厌的好书。

16.《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都是令人百读不厌的古典文学名著。

17.我对莎士比亚的作品百读不厌。

18.为什么一些作品有人百读不厌,另一些却有人不想读第二遍呢?这些都值得我们思索一番。

19.女人淡雅中就像一本书,让人爱不释手,叫人百读不厌。

20.百读不厌的作品,百看不烦的**,不知为什么,多年来不常见了。

21.鲁迅的文章真是要言不烦,百读不厌。

含不字的成语

原句

歆素有重名,死非其罪,众多不厌。

译文

韩歆一向负有盛名,他被逼自杀不是因为他真的有罪,所以很多人都为他感到不平。

注释

1、这句话出自《后汉书·韩歆传》,亦见《东观汉记·韩歆》和《太平御览·怒》。

2、具体注释见下附录部分。

附录:“韩歆直谏亡身”故事原文、译文及详细注释。

《后汉书·韩歆传》

原文

(韩)歆字翁君,南阳人,以从攻伐有功,封扶阳侯。好直言,无隐讳,帝每不能容。尝因朝会,闻帝读隗嚣、公孙述相与书,歆曰:“亡国之君皆有才,桀、纣亦有才。”帝大怒,以为激发。歆又证岁将饥凶,指天画地,言甚刚切,坐免归田里。帝犹不释,复遣使宣诏责之。司隶校尉鲍永固请不能得,歆及子婴竟自杀。歆素有重名,死非其罪,众多不厌,帝乃追赐钱谷,以成礼葬之。

后千乘欧阳歙、清河戴涉相代为大司徒,坐事下狱死,自是大臣难居相任。其后,河内蔡茂、京兆玉况、魏郡冯勤,皆得薨位。况字文伯,性聪敏,为陈留太守,以德行化人,迁司徒,四年薨。(《后汉书》卷二十六《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

译文

韩歆字翁君,是南阳郡人,因为随从(皇上)征战有功,被封为扶阳侯。喜欢直言,(说话)毫不隐晦,光武帝常常不能容忍。曾经因为上朝时,听说光武帝读隗嚣、公孙述互相交往的书信,韩歆说:“亡国的国君都很有才干,夏桀和商纣王也很有才干。”光武帝大怒,认为(韩歆是在)讽刺(自己)。韩歆又力证年成将要不好,说话时指天画地,言辞十分甚刚直恳切,因此被免职回到家乡。光武帝还不能释怀,又派使者传诏叱责他。司隶校尉鲍永坚决请求(皇帝不要这样做)没有得到允许,韩歆和他的儿子韩婴最终都自杀了。韩歆一向负有盛名,他被逼自杀不是因为他真的有罪,所以很多人都为他感到不平,于是光武帝追赠给他很多钱粮,用规定的礼仪为他下葬。

后来千乘人欧阳歙、清河人戴涉相继做大司徒,都因事获罪下狱而死,从此大臣难任相职。那以后,河内人蔡茂、京兆人玉况、魏郡人冯勤,都在相位上死掉。玉况字文伯,生性聪明敏捷,做陈留太守时,以德行教化人,升任司徒四年后去世。

注释

1、攻伐:攻打讨伐。《国语·周语上》:“于是乎有刑罚之辟,有攻伐之兵。”《新唐书·西域传下·箇失蜜》:“山回缭之,它国无能攻伐。”康有为《大同书》乙部第三章:“若仍不从,则同攻伐其国土,改易其。”

2、隐讳:有所忌讳而隐瞒不说。《荀子·成相》:“世乱恶善不此治,隐讳疾贤,良由奸诈,鲜无灾。”杨倞注:“隐讳过恶,疾害贤良,长用奸诈,少无灾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若乃尊贤隐讳,固尼父之圣旨。”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巩仙》:“道士既归,呼之出,问其情事,隐讳不以尽言。”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一:“我自己不想隐讳,我是自尊心相当强的人,委屈到要向 贺衷寒 称‘职’,实在还须得经一番锻炼。”

3、朝会:谓诸侯、臣属及外国使者朝见天子。《史记·殷本纪》:“汤乃改正朔,易服色,上白,朝会以昼。”《南史·褚裕之传》:“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明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然(建都)所贵于中者,取其便朝会耳。”刘师培《文说》:“记贡纳,必饰百牢;叙朝会,必称万国。”

4、隗嚣(?—33年):字季孟,天水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出身陇右大族,青年时代在州郡为官,以知书通经而闻名陇上。王莽的国师刘歆闻其名,举为国士。刘歆叛逆后,隗嚣归故里。刘玄更始建立后,隗嚣趁机占领平襄。因隗嚣“素有名,好经书”,推为上将军。成了割据一方的势力。更始二年,隗嚣归顺更始,封为右将军。这年冬天,隗崔、隗义合谋反叛,隗嚣告密,刘玄感其大义灭亲,封为御史大夫。刘秀即位后,隗嚣劝刘玄东归刘秀,刘玄不允。隗嚣欲挟持东归未遂,逃回天水,自称西州大将军,建武九年(33)病故。

5、公孙述(?―36年):字子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新莽末年、东汉初年割据势力。初以父官荫为郎,补任清水县长。公孙述熟练吏事,治下奸盗绝迹,由是闻名。王莽篡汉,公孙述受任为导江卒正(蜀郡太守)。王莽末年,天下纷扰,群雄竞起,公孙述遂自称辅汉将军兼领益州牧。建武元年(25),公孙述称帝于蜀,国号成家(一作大成或成),年号龙兴。建武十一年(35),汉廷乃派兵征讨,被公孙述所拒。次年,复命大司马吴汉举兵来伐,攻破成都,纵兵大掠,尽诛公孙氏,“成家”为东汉所亡。计公孙述割据益州称帝,共在位12年。

6、相与:相处;相交往。《易·大过》:“象曰: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史记·淮阴侯列传》:“此二人相与,天下至驩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难测也。”《红楼梦》第三三回:“他近日和衔玉的那位令郎相与甚厚。”欧阳山《柳暗花明》九七:“我这个人其实并不难相与。”

7、以为:认为。

8、激发:讥刺。《后汉书·侯霸传》:“尝因朝会,闻帝读隗嚣、公孙述相与书,歆曰:‘亡国之君皆有才,桀、纣亦有才。’帝大怒,以为激发。”

9、岁:年成;收成。

10、饥凶:五谷不熟,年成很坏。《后汉书·侯霸传》:“歆(韩歆)又证岁将饥凶,指天画地,言甚刚切,坐免归田里。”宋叶适《沉仲一墓志铭》:“天行或饥凶,民利欲建置,君率先推与无疑。”

11、指天画地:讲话时助以手势,态度激切。汉陆贾《新语·怀虑》:“惑学者之心,移众人之志,指天画地,是非世事。”《后汉书·侯霸传》:“歆又证岁将饥凶,指天画地,言甚刚切,坐免归田里。”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刘姓》:“李呼刘 出,告以退让之意。刘又指天画地,叱骂不休。”

12、刚切:刚直恳切。《后汉书·侯霸传》:“歆又证岁将饥凶,指天画地,言甚刚切,坐免归田里。”《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正始九年》:“爽信清河之诉,云图不可用。礼上疏自辨,辞颇刚切。”

13、坐免:因事或因罪免职。《后汉书·侯霸传》:“歆又证岁将饥凶,指天画地,言甚刚切,坐免,归田里。”

14、田里:原指田地和庐舍。这里指故乡。《史记·汲郑列传》:“黯耻为令,病归田里。”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诗:“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宋岳飞《奏乞出师札子》:“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臣之志愿毕矣,然后乞身归田里,此臣夙夜所自许者。”《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弟兄相约,各将印绶纳还,奔回田里,日奉其兄为山水之游,尽老百年而终。”

15、释:放下;释怀。

16、宣诏:宣读诏书;下达诏命。《后汉书·种劭传》:“大将军何进将诛宦官,召并州牧董卓,至渑池,而进意更狐疑,遣劭宣诏止之。”《晋书·赵王伦传》:“伦加九锡,增封五万户。伦伪为饰让,诏遣百官诣府敦劝,侍中宣诏,然后受之。”

17、鲍永:鲍永,字君长。生年不详,卒于后汉光武帝建武十八年(42),上党屯留(今山西长治市屯留县)人。他活动于西汉末年与东汉初年,曾为绿林军的重要将领。刘秀即皇帝位后,他又成为东汉初期敢于抗击强梁的地方官。

18、固请:坚决请求。固:坚决。

19、重名:盛名;很高的名望或很大的名气。《后汉书·孔融传》:“孔文举有重名。”《后汉书·袁术传》:“足下独欲享天下重名,不与吾共之邪?”明宋濂《赠马氏复姓序》:“怡氏名宽者,有重名于时。”清吴伟业《圆圆曲》:“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20、死非其罪:被逼自杀不是因为他真的有罪。

21、不厌:不服。《汉书·景帝纪》:“诸疑狱,若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者,辄讞之。”颜师古注:“厌,服也。”

22、成礼:规定的礼仪。《后汉书·侯霸传》:“歆素有重名,死非其罪,众多不厌,帝乃追赠钱谷,以成礼葬之。”

23、欧阳歙(?-39):字正思,乐安千乘(今山东省广饶县)人。东汉政治家。为人廉恭礼让,以祖传“伏生尚书”任博士。王莽时任长社宰,后投更始帝刘玄任原武令。东汉建立后任河南尹,封鄱阳侯,后又迁升汝南太守。在汝南任官九年,教书育人,任用贤才,颇有政绩。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40)拜相,任大司徒。虽然颇有名声,但欧阳歙为人不知自爱,依靠自己的权位,贪得无厌。一次,光武帝派遣谒者清查二千石以上官吏的土地,结果查出欧阳歙在汝南郡长任内,测量田亩,贪污千余万钱,被捕下狱。欧阳歙的学生平原人礼震,年纪才十七岁,要求代替欧阳歙一死。而刘秀毫不动摇,欧阳歙最后终于死在狱中,法律的尊严也得到维护。

24、戴涉:建武中封关内侯,代欧阳歙为大司徒。二十年,坐入故太仓令奚涉罪下狱死。

25、相代;相继。

26、蔡茂(前24―47),字子礼,河内怀县人也。汉哀帝、汉平帝年间以儒学闻名,征召试为博士,对策陈述灾异,以优异被擢拜为议郎,迁侍中。逢王莽居摄,蔡茂以有病自动免职,不肯在王莽下面做官。

27、玉况:字文伯,京兆人,生性聪敏,担任陈留太守,以品德教育百姓,升任司徒,四年后逝世。《后汉书·卷二十六·伏侯宋蔡冯赵牟韦列传第十六》有传。

28、冯勤(?—56):字伟伯,魏郡繁阳(今河南内黄)人,弘农太守冯扬曾孙,东汉时期大臣。冯勤初任魏郡太守铫期的功曹,以才能著称。后经铫期推荐入朝任职,深得光武帝刘秀的亲近和器重,主管尚书省事务。后历任尚书令、大司农、司徒,封爵关内侯。建武中元元年(56),冯勤去世,光武帝甚为惋惜,派使者前往吊唁祭奠,赐给棺椁及助葬费用。

29、聪敏:聪明;反应敏捷。《国语·晋语七》:“(晋悼公)知羊舌职之聪敏肃给也,使佐之。”《汉书·谷永传》:“陛下天然之性,疏通聪敏,上主之姿也。”晋葛洪《抱朴子·遐览》:“书在余处者,久之一月,足以大有所写,以不敢窃写者,政以郑君聪慜,邂逅知之,失其意则更以小丧大也。”宋王明清《挥麈前录》卷三:“(李成)弱而聪敏,长而高迈。”《红楼梦》第四九回:“那宝琴年轻心热,且本性聪敏。”茅盾《子夜》五:“他毕竟是聪敏人,现在是什么都理会过来了。”

《东观汉记·韩歆》

原文

韩歆,字翁君,南阳人。以从征伐有功,封扶阳侯。好直言,为司徒,尝因朝会帝读隗嚣、公孙述相与书,歆曰:“亡国之君皆有才,桀、纣亦有才。”上大怒,以为激发,免归田里。上犹不释,复诏就责,歆及子婴皆自杀。

《太平御览·怒》同《东观汉记·韩歆》。

译文

韩歆字翁君,是南阳郡人,因为随从(皇上)征战有功,被封为扶阳侯。喜欢直言,做司徒,曾经因为上朝时遇上光武帝读隗嚣、公孙述互相交往的书信,韩歆说:“亡国的国君都很有才干,夏桀和商纣王也很有才干。”光武帝大怒,认为(韩歆是在)讽刺(自己)。(韩歆因此被)免职回到家乡。光武帝还不能释怀,又下诏上门叱责他,韩歆和他的儿子韩婴都自杀了。

久处不厌的感情才是真爱吗?

含不字的成语如下:

不期而遇、不虚此行、不留余地、零碎不全、口不应心、卓尔不群、椽不斫、朝不虑夕、不可轻犯、不辨菽粟、祸出不测、闭门不出、矜持不苟、恶不去善、只骑不反、乐祸不悛、无所不容、大节不夺、变动不居、言不及行、俗不可耐、不由分说、一字不落、食而不化、威刑不肃、专一不移、不轨不物、非钱不行、耳不离腮、屡试不爽、爱不释手、拟于不伦、不得其所、歪不横楞、横行不法、终日不倦、昼夜不舍、裹足不进、俭不中礼、不干不净、不值一笑、临难不屈、毫不犹豫、兵不污刃、未为不可、游荡不覊、成事不说、按甲不动、淡而不厌、岁比不登、盖不由己、目不苟视、贵不召骄、良莠不分、不次之位、风景不殊、不卜可知、不当不正、曲不离口、豪放不羁。

不什么的四字成语

不白之冤:白:搞清楚。没有得到辩白或洗刷的冤屈。

不败之地:原意是指善于打仗的就有取胜的把握,不会落到挫败的境地。后泛指办事有成功的充分把握。

不卑不亢: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不辨菽麦: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不成体统: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不出所料:事由变化,在预料之中。形容原先预料的准确。

学而不厌和不厌其烦的厌意思一样吗

喜欢永远比爱容易,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你只需要看她笑,看她美丽,享受她带给你的快乐和不一样的感觉;而爱一个人,你需要包容她的不美好,理解她的不容易,还要照顾她的情绪。

所以,喜欢其实就是乍见之欢,初见总是美好的,在不了解一切的情况下,喜欢一个人真的好简单,互看对眼就可以了;而爱是“久处不厌”,这是比较难得的,因为这份爱需要经历很多磨合,经历时间的考验。

只有真正适合的两个人才会在生活中有共同的价值观,有相似的思想,只有信念相同的两个人才能长长久久。所以,爱其实是“久处不厌”,不论过多长时间,两个人都不会互相嫌弃。

真正的爱情,其实就是“久处不厌”的关系

一个人单恋另一个人时,愿意默默的在背后看着对方,也不厌烦

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是很傻的,特别是单恋一个人的时候。明明知道对方不喜欢自己,但却愿意站在背后,默默地为她付出。

她伤心了,你总是第一个安慰她的人;她需要帮助了,你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人。

无论何时,也无论何地,只要她需要你,你都会出现在她身边。这样的人其实存在感真的很低,因为只有被需要的时候,但这样的人真的很痴情,痴情得有点傻。

明明知道对方不喜欢自己,还默默的付出,不管对方做什么,她都不会觉得烦,会把所有的温柔都给她,因为除了她,没人配得上他的好,这就是爱一个人最初的样子。

在一起后,没有变心,依旧保持着当初的情不自禁直到白头

当某天自己心心念念的那个人成为了自己身边的人,那该是有多么的。爱上一个人时,只要她呆在身边,那世界就是美好的。当你喜欢的人成了你的枕边人,痴情的人

是会很珍惜这段感情的。他会很爱自己身边的这个人,比没在一起的时候还用心,因为害怕她离开,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给她。

因为真的很爱她,所以对任何人都不会感兴趣。永远都不会对她变心。无论在一起后身边出现多么优秀的人,他都不会动摇他的初心,会一直爱着她,直到白头。

所以,真正的爱情不存在变心这种说话,只会把爱情变成亲情,然后越来越离不开对方,越来越爱对方。

爱情不就是这样么,对你的初心一直不变,久处不厌

“纵使虐我千百遍,我待你也如初恋。”这是爱情最神圣的样子,如果是两个互相爱着的人,他们一定会经历时间的考验,无论过了多少年,眼里心里还是对方的样子,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出现改变,也不会因为厌倦而离开。

真正的爱情本该是“久处不厌”,爱情变成了亲情,谁也离不开谁。如果是的爱情,在一起后一定会因为某个原因各奔东西,留下的不过就是遗憾罢了。

所以,爱容易说出口却不容易做到,真正的爱情是“久处不厌”的。

不厌的解释

学而不厌和不厌其烦的厌意思不一样。

1、学而不厌的“厌”,是厌倦的意思。

学而不厌(拼音:xué ér bù yàn)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论语·述而》。该成语意思是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它的结构为偏正式,在句中一般作谓语或定语。

出自战国·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学而不厌”。

成语寓意:孔子孜孜不倦地学习和教导学生,很令人敬佩。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生活中应当处处留心、事事留意,默默地观察和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从小就要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不能满足于目前的知识水平,要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2、不厌其烦的“厌”,是讨厌,嫌弃的意思。

不厌其烦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bù yàn qí fán,意思是不嫌烦琐与麻烦,形容耐心。出自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三十八回评:“每阅数年,必综叙素臣生子生孙,娶妇嫁女,中科发甲。而读者不厌其烦,甚至一回之中,先后数见,绝无沓冗繁复之病。”

不厌的解释

(1).不嫌;不加以 排斥 。《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韩非子·难一》:“战阵 之间 ,不厌诈伪。”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凡此皆有伦有脊之言,虽巧而不厌其巧。” (2).不合。《文选·班彪<王命论>》:“取舍不厌斯位,符瑞 不同 斯度,而苟昧 权利 ,越次妄据,外不量力,内 不知 命,则必丧保家之主。”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厌,合也。” (3).不满足;不饱。厌,通“ 餍 ”。《楚辞·离骚》:“众皆竞进以 贪婪 兮,凭不厌乎求索。”《史记·伯夷列传》:“然 回 也屡空,糟穅不厌,而卒蚤夭。”《汉书·王莽传中》:“富者犬马馀菽粟,骄而为邪;贫者不厌 糟糠 ,穷而为奸。” 明 方孝孺 《赠金溪吴仲实序》:“必学於诗、书、礼、乐、六艺之文至於终身而不厌。” (4).不服。《汉书·景帝纪》:“诸疑狱,若虽文致於法而於人心不厌者,辄讞之。” 颜师古 注:“厌,服也。” 不魇,不做恶梦。厌,通“ 魇 ”。

词语分解

不的解释 不 ù 副词 。 用在 动词 、 形容词 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 名词 或名词性 语素 前面,构成 形容 词:不去。不多。不法。 不料 。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 磨灭 )。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单用 厌的解释 厌 (厌) à 嫌恶, 憎恶 : 厌恶 (?)。 讨厌 。厌倦。喜新厌旧。不厌其详。学而不厌。 满足:贪得无厌。 部首 :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