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骥伏枥的主人公是谁?
2.苏秦刺股的主人公是谁
3.莫泊桑的代表作有什么?福楼拜的代表作又有什么呢?
莫泊桑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短篇大师,1880年《羊脂球》的发表使他一举成名,该篇亦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由于莫泊桑作品过多,只选择其代表性作品来介绍:
莫泊桑讲述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小人物,有诺曼底狡猾的农民、慷慨的工匠、受欺凌的女佣、小职员、小店主、小市民,也有比市民还世俗的破落贵绅、富商、工厂主,以及野心勃勃的政客。例如《项链》中因爱慕虚荣而毁了一生的小市民,《羊脂球》中,有爱国骨气的和软骨头的富商与乡绅,在敌人面前的不同表现,《一家子》中为争取遗产而大打出手的一家人,《两个朋友》中宁死也不肯将通行口令告诉敌人一对友人,《莫兰这只公猪》中好色而愚蠢的服装店老板……
《瓦尔特·施那夫斯的奇遇》反映了敌军士兵为了活着宁可当俘虏的厌战情绪;《俘虏》描写的是法国妇女机智擒敌的故事。其中内容最丰富、意义最深刻的作品,则是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的内容是一个和一些有产者同乘一辆马车离开德军占领区,大家对这个绰号羊脂球的侧目而视,但是在由于沿途耽搁而饿得发昏的时候,却又厚着脸皮吃光了她的一大篮美味食品。马车在路过一个小镇时被拦住了,占据该镇的普鲁士军官要求羊脂球陪他过夜,否则不予放行。车上的工业家、伯爵和商人等为了不影响自己的生意,千方百计地劝说羊脂球为他们作出牺牲,但事后又鄙视她,任凭她陷于孤独和挨饿的境地。
里没有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没有刀光剑影的搏斗,然而它通过羊脂球被迫向敌人献身的遭遇,刻画了各具特色的人物,特别是勾勒了有产者们为了私利而不顾民族尊严的丑恶嘴脸。羊脂球自尊自强、不甘屈服,表现了爱国主义的凛然正气,结果却被那些伪善的同胞推人火坑。他们为了迫使羊脂球就范,个个巧舌如簧、软硬兼施,就连道貌岸然的修女也沆瀣一气。莫泊桑以真实的细节、精练的语言和炉火纯青的技巧,使这篇构成了一幅战争时期法国的社会图景。作品中的善与恶时时形成不露痕迹的对照,使读者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战争的憎恨、对人民的同情和对所谓上等人的蔑视,因而不愧为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两方面都堪称楷模的名篇。
莫泊桑描写小职员生活的短篇很多,例如《骑马》和《项链》写他们为了出风头而弄巧成拙、自食其果,表现了他们可怜兮兮的虚荣心;《我的叔叔于勒》和《伞》讽刺了这类家庭的寒酸相和势利眼;《散步》中的小职员数十年如一日地过着单调乏味的生活,最后意识到这一点时不禁悲愤地上吊自尽。这些作品揭露了世态炎凉的社会现实和官僚机构里腐败昏聩的作风,讽刺了小职员的自私虚荣和尔虞我诈,同时又对他们的刻板生涯寄予了人道主义的同情。
莫泊桑有大量的短篇描绘诺曼底农村的生活,它们从各个方面反映了贫苦农民的悲惨遭遇,例如《瞎子》、《绳子》、《穷鬼》等等,其中的主人公都因备受欺凌而死去。《皮埃罗》讽刺了地主婆的吝啬,《流浪汉》谴责了把好人逼成盗贼的社会风气。《真实的故事》中的地主玩弄女佣,造成了女主人公绝望地死去的悲剧。也有一些作品表现了农民的狭隘,例如《老人》中的夫妇为了不耽误农活而希望垂危的老人快点去世,《图瓦》中的女主人公竟让因肥胖而中风的丈夫孵鸡蛋等等。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题材之外,莫泊桑还从爱情和情欲的角度,描绘了人们多姿多彩的感情生活。其中《月光》是反对禁欲主义的名篇,写一个神父在皎洁月光下理解了爱情;《橄榄园》谴责了不负责任的放荡行为,《巴蒂斯特太太》则批判了歧视受辱女子的不良风俗。值得指出的是,的题材在莫泊桑的中短篇里占有很大的比重。例如《衣橱》等都反映了的悲惨生活。
老骥伏枥的主人公是谁?
文姜,是春秋三小霸之一齐僖公最受宠的女儿,也是鲁桓公的夫人。和她的姐姐齐宣姜,都是当时闻名的绝色美人,在诗歌中,是这样描写文姜的:
《郑风?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这首诗,从外貌、服饰、动作、品德多侧面的描写了文姜的美。将一个贵族少女风度娴雅的形象如诗如画的跃然纸上。
然而,这么一个风华绝代的美少女,却和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姜诸儿(后来的齐襄公)发生了恋情,文姜的父亲齐僖公知道后,决定尽快把文姜嫁出去,以尽快结束这场宫廷丑闻,于是,文姜嫁给了鲁国的国君鲁桓公,在文姜出嫁前,姜诸儿为她写了一首诗。
《东周列国志. 第九回 齐侯送文姜婚鲁 祝聃射周王中肩》桃有华,灿灿其霞。当户不折,飘而为直。吁嗟兮复吁嗟!桃有英,烨烨其灵。今兹不折,讵无来春?叮咛兮复叮咛!
这一首缠绵悱恻的诗,表达了在姜诸儿的心里,百般痛苦、千般挣扎、万般矛盾,妹妹这么一朵美丽的花儿,是摘下来拥有呢?还是远远的欣赏她的美呢?究竟是不伦之恋,远嫁是必然的,文姜带着哥哥的叮咛,随着出嫁的队伍越走越远……这一别,就是十八年。
文姜嫁到鲁国,文姜为鲁桓公生下一子,因与鲁桓公同月生日,所以取名为同,同长大后立为太子(太子同)。 而鲁桓公对才貌双全的文姜也是疼爱有加。
十八年后的某一天,文姜和鲁桓公回到了齐国,文姜见到了阔别已久的哥哥姜诸儿,这时的哥哥已经是齐国的国君齐襄公。鲁桓公不是不知道他们兄妹之前的事,但他认为,那么多年过去了,都有儿女了,文姜也老了,而且姜诸儿已是国君了,不可能再像青春年少犯浑了。
可谁知,积压了十八年的痛苦与思想,瞬间化成喷出火山的烈焰,将兄妹俩人的感情推上了火山口,文姜借口留宿宫中过夜,灼痛了所有人的眼睛,尤其是文姜的丈夫鲁桓公,第一晚就在驿站等不到妻子归来,鲁桓公便夜闯齐国宫廷,愤怒至极,他甚至怀疑文姜的长子不是亲生的。
狂怒的鲁恒公对文姜厉声质问一一 “姬同不是我儿子!是齐襄公的儿子!(同非吾子,乃齐侯之子也!)” 文姜听后感到很委屈,自己出嫁后18年未回齐国,鲁桓公怎能怀疑自己的孩子。 面对失口否认,泪如雨下的文姜,鲁桓公不再怜花惜玉,而是地教训了她一顿。 文姜何等高傲,岂能受此闲气。 她找到了齐襄公,哭诉了自己的委屈。 齐襄公听后,怒火冲天,顿起杀心……
鲁桓公便要带着齐文姜回到鲁国去。 齐襄公眼看文姜又要离他远去,心中忽生一计…… 齐襄公在宫中摆了盛大的宴席,为自己的妹妹与妹夫践行。 鲁桓公不好拒绝,只得前往赴宴。 酒过三巡之后,鲁桓公己经大醉。 这时候,齐襄公派人驾车送鲁桓公回国,在半路上,忽然传来了鲁桓公暴毙的消息。
鲁国宗亲自然明白这是个阴谋,但忌惮于齐国的实力而不敢发作。 鲁桓公的遗体被送回鲁囯安葬,文姜披麻戴孝地走在灵车后。 走到齐国和鲁国的交界禚(zhuo)地时,文姜忽然不走了,她说一一 “这里非齐非鲁,我就住在这里!”
鲁桓公死后,文姜的儿子鲁同即位,对自己的母亲也没有办法,在文姜的要求下,鲁庄公还在禚(zhuo)地建立了宫殿,作为文姜住在禚地的行宫。文姜心里牵挂着齐襄公,情愿一人住在如同孤岛的行宫,齐襄公在十八年后重新得到文姜,更是心里放不下文姜。于是两人便不顾世俗的眼光,齐襄公一有机会便去和文姜见面。鲁国的老百姓见到他俩出双入对,便会唱了《齐风?南山》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开篇描写雄狐对伴侣的渴望,用意在于影射齐襄公对文姜的觊觎之心。以南山和雄狐起兴,展现出一幅高远深邃的画面:山高树茂,求偶心切的雄狐四处穿梭,叫声连连。把齐襄公渴望约会的行为描写的暴露无遗。最后,又用反问进行了讽刺:“既然已经出嫁了,为什么还对那段见不得人的私情念念不忘呢?”即是在问文姜,也是在问齐襄公,一箭双雕,意味深长。诗从寻常事物人手,描述鞋子、帽带都必须搭配成双,借以说明世人都各有明确的配偶,以种麻前先整理田地、砍柴前要先准备刀斧这些日常劳动中的行为,来说明娶妻必须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而影射齐襄公和文姜**的行为。
此外,从这首诗里,也反映了男女婚姻必须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样的封建礼教,早在二三千年以前就已经深入人心了。
文姜作为鲁国的国母,地位显赫尊贵,他们不像普通老百姓,约会不是两个人,而是两队车马,而且阵容宏大,招摇过市鲁国老百姓,看到他俩的行为越来越放放肆,又痛快鲁桓公的无能无用,把鲁桓公说成是“敝笱”,鱼篓本来是要的,可是篓是如此地破旧不堪,连小鱼、大鱼都能轻松自如游过,那形同虚设的“敝笱”就没有什么价值。形象地揭示了鲁国礼制、法纪的敝坏。于是人们又唱起了《齐风·敝笱》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敝笱在梁,其鱼鲂鱮。 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 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鱼”在《诗经》中常隐射关系,“敝笱”对制止鱼儿自由来往无能为力,也是兼文姜不守礼法。“如云”“如雨”“如水”这三个比喻逐层深入,不仅文姜有过,鲁桓公疏于防闲,软弱无能。
人们对这种厌恶之情,在诗中并未直接表露,而仅仅描写了她出行场面的宏大,随从众多“如云”“如雨”“如水”。写得她风光旖旎,万众瞩目。如果她贤惠,这种描写就有褒扬意味。反之,她就是招摇过市,因而这种风光、排场、声势越描写得铺张扬厉,在读者想像中与她的丑行挂上钩,地位的崇高与行为的卑污立即形成强烈反差,讽刺与揭露也就越加入木三分。从亮色中、光环中揭露大人物的丑恶灵魂,是古今中外艺术创作中一条成功门径。杜甫诗《丽人行》也正承袭了这一传统的艺术手法而取得极大成功。
《诗经·齐风·载驱》 载驱薄薄,簟茀朱鞹。鲁道有荡,齐子发夕。 四骊济济,垂辔沵沵。鲁道有荡,齐子岂弟。 汶水汤汤,行人彭彭。鲁道有荡,齐子翱翔。 汶水滔滔,行人儦儦。鲁道有荡,齐子游遨。
诗中用“薄薄”来描述在大路上疾驰的豪华马车,字里行间透露出那高踞在车厢里的主人公,是那样地趾高气扬却又急切无耻。再加上第二章以“济济”形容四匹纯黑的骏马高大雄壮,以“濔濔”描写上下有节律地晃动着的柔韧缰绳,更衬托出乘车者的身份非同一般。三四两章用河水的“汤汤”、“滔滔”与行人的“彭彭”、“儦儦”相呼应,借水之滔滔不绝说明大路上行人的熙熙攘攘,往来不断,他们都对文姜的马车驻足而观,侧目而视,从而反衬出文姜的胆大妄为,目中无人。
文姜与齐襄公的兄妺**行为,为世人所不耻,后来齐襄公民被大夫连称和管至父了。不久之后,齐襄公弟弟的儿子,公子小白继位,是为齐桓公。在齐桓公的治理之下,齐国开始走向巅峰。齐襄公一死,文姜没有了留恋,于是乎,她又回到鲁国。
鲁囯还是接受了文姜。 从此,文姜专心辅佐儿子鲁庄公处理国政。 在辅佐鲁庄公时期,文姜在政治和军事上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在她的精心打理下,鲁国一跃成为春秋时期实力最雄厚的诸侯国之一。
文姜的一生毁誉参半,她兄妹**是为不耻,可她精明干练,振兴鲁囯,又令人惊叹。鲁庄公很感激母亲的付出,他对母亲孝顺有礼,文姜在鲁国安度晚年。
按照当时的习惯,其实应该以丈夫的谥号“桓”再加上娘家姓姜,来称呼她为桓姜。而她却有资格单独得到一个谥号“文”,在史书上被称为文姜。“文”这个字,可是当时君主和贵族能够获得的最美好的谥号,比如周文王、晋文公之类,这也说明,文姜对鲁国做出的杰出贡献。
齐襄公的一生,是任性的一生,癫狂的一生。虽然最后被杀,但他又干成了他想干的所有事情,他有他的个人魅力,妹妹对自己死心踏地,不顾礼法不顾人伦的和他在一起,再比如身边的几个心腹,孟阳和费,都为他心甘情愿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齐襄公的谥号是“襄”,意思是下面几个:“辟地有德曰襄;甲胄有劳曰襄;因事有功曰襄;威德服远曰襄”,这是一个妥妥的美谥。后人也不得不承认他为齐国开疆辟地做出的大贡献,尤其是他灭掉纪国,报了九世之仇,更是备受后人赞赏。
这也许就是读《诗经》的魅力吧,在一首首的诗歌阅读中,读着读着,一个个藏在背后的人物,若隐若现的从诗中走了出来,或喜或悲,或相聚或别离,如泣如诉地演奏着命运交响曲,情景交融,如诗如画。
苏秦刺股的主人公是谁
老骥伏枥,猜历史人物,是谁?
老骥伏枥(曹操 )
〖解释〗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出处〗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老马识途的主人公是谁
管仲
老马识途
成语解释途,路,道路。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
成语用法 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成语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出处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与老马,老蚁,今人不止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老骥伏枥、开门见山成语中的人物主角是
老骥伏枥
[语出]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多用于形容怀有雄心壮志的老年人。
开门见山
[语出]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太白发句;谓之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老骥伏枥,猜历史人物,是谁
老骥伏枥(曹操 )
〖解释〗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
〖出处〗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莫须有 的主人公是谁
莫须有:岳飞
开卷有益:宋太宗赵光义
围魏救赵:孙膑
前倨后恭:苏秦
呕心沥血:李贺老骥伏枥:曹操
枕戈待旦:刘琨(详细点还有祖逖)
侧目而视:汲郑
相煎何急:曹植与曹丕
家徒四壁:司马相如
路人皆知:司马昭
得陇望蜀的主人公到底是谁
刘秀
成语词条: 得陇望蜀
成语发音: dé lǒng wàng shǔ
成语释疑: 陇:指甘肃一带;蜀:指四川一带。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比喻贪得无厌。
成语出处: 《后汉书·岑彭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故事::
东汉初年,隗嚣(ao)割据陇地,公孙述割据蜀地,自立为王,二人相互勾结,对抗朝廷。建武八年,光武帝刘秀与大将岑彭率军攻破天水(今属甘肃省),岑彭又与偏将吴汉把隗嚣包围在西城。公孙述派兵来援救隗嚣,驻扎在上邦(gui),光武又派盖延、耿弁包围之,自己回兵东归。回到京都,刘秀给岑彭去信说:"两城若下,便可带兵向南击破蜀虏。人若不知足,即平陇,复望蜀。"意思是平定陇后不应满足,紧接南下平定蜀。后来"既平陇,复望蜀"就演变为成语"得陇望蜀",意思也变成形容得寸进尺,贪心不足了。
成语:老骥伏枥,是指?
成语"老骥伏枥", 出自于曹操的《步出夏门行》。诗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思是说,年老力衰的千里马虽卧躺在马槽边,却仍激荡著驰骋千里的雄心壮志。后人常以这句"老骥伏枥"来比喻有志之士,年纪虽老而仍有雄心壮志。
成语释义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但仍有雄心壮志。
字词释义骥:千里马;枥:马槽。伏枥:就著马槽吃食。老的千里马虽然趴在槽头吃食;但仍想奔驰千里。比喻人老了仍有雄心壮志。
莫泊桑的代表作有什么?福楼拜的代表作又有什么呢?
原文: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敞,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背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红,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壁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共,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苏)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予,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太史公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序,毋令独蒙恶声焉。
(选自《史记·苏秦列传》
译文:
(苏秦)十次上书游说秦下都不成功。现在他黑貂皮衣破了,百两黄金也用光了。资用匮乏,不得已离开秦国回家。(他)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挑着书囊,体态憔悴,面容黑黄,带有惭愧的样子。回到家里,妻子不从织机上下来迎接,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苏秦见此情状,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嫂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苏秦的错误啊!”于是他就在夜间打开书籍(攻读),摆开了几十本书籍找到姜太公的兵书《阴符》来,伏案诵读,选择其中重要的加以熟读,探求它的真谛。读书困倦想睡,就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上,他说:“哪里有游说君主却不能让他赏赐金玉锦绣、封个卿相之类高官的人呢?”一年的工夫,钻研成功。自言自语说:“现在我真的可以去游说各国君王了。”
于是苏秦在华丽的殿堂中拜见游说赵王。亲密交谈,赵王非常高兴,封他为武安君,并授给相印,随后赏赐他兵车百辆锦绣千匹,白壁百双,金币万两。缔结合纵,离散连横,来抑制强大的秦国,所以苏秦在赵国为相,函谷关封闭(秦国不敢出兵函谷关)。
这时候,那么广大的天下,那么众多的人民,那么威严的王候,那么有权势的谋臣,都要取决于苏秦的策略。没有耗费一斗粮食,没有烦劳一兵一卒上阵打仗,没有扯断一根弓弦,没有弄折一支羽箭,诸侯之间和睦相处,甚至比亲兄弟还要亲近。贤能的人得到任用天下人服从,一个人被重用天下人跟随。所以说,(有效的谋略)用在政治上,不用在勇武上,用在朝廷之内,不用在边境之外。当苏秦身在高位的时候,金币万两随他使用,车轮飞转,马队相连,在道路上光彩夺目,崤山以东的六国诸侯,闻风服从,使赵国的地位十分显要。
(苏秦)将要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到消息,收拾房屋清扫道路,安排乐队设置酒宴,到城郊三十里之外迎接;妻子不敢正眼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嫂子匍匐在地像蛇那样爬行,行四拜大礼跪地谢罪。苏秦说:“嫂子,为什么先前那样傲慢。如今又这样的卑贱下作呢?”他嫂子说:“因为现在你地位尊显、钱财富裕的缘故。”苏秦长叹一声说道:“唉!一个人如果穷困落魄,连父母都不把他当儿子,然而一旦富贵显赫之后,亲戚朋友都感到畏惧。由此可见,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权势和富贵怎么能忽视不顾呢!”太史公说:“苏秦兄弟三人,都是因为游说诸侯而名扬天下,他们的学说擅长于权谋机变。而苏秦承担着反间计的罪名被杀死,天下人都嘲笑他。然而社会上流传的苏秦事迹有许多差异,当时有和苏秦相类的事迹,都附会到苏秦身上。苏秦由普通百姓起家,终于联络六国合纵相亲,这说明他有过人之处。
居易·德·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十九世纪末叶的重要作家,一八五0年八月五日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一八八0年,由该莫泊桑团体成员合作的短篇集《梅塘之夜》问世,莫泊桑以其代表作《羊脂球》一举成名,从此专门从事创作,成为法国文坛上的一颗耀眼的明星。
的内容是一个和一些有产者同乘一辆马车离开德军占领区,大家对这个绰号羊脂球的侧目而视,但是在由于沿途耽搁而饿得发昏的时候,却又厚着脸皮吃光了她的一大篮美味食品。马车在路过一个小镇时被拦住了,占据该镇的普鲁士军官要求羊脂球陪他过夜,否则不予放行。车上的工业家、伯爵和商人等为了不影响自己的生意,千方百计地劝说羊脂球为他们作出牺牲,但事后又鄙视她,任凭她陷于孤独和挨饿的境地。
里没有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没有刀光剑影的搏斗,然而它通过羊脂球被迫向敌人献身的遭遇,刻画了各具特色的人物,特别是勾勒了有产者们为了私利而不顾民族尊严的丑恶嘴脸。羊脂球自尊自强、不甘屈服,表现了爱国主义的凛然正气,结果却被那些伪善的同胞推人火坑。他们为了迫使羊脂球就范,个个巧舌如簧、软硬兼施,就连道貌岸然的修女也沆瀣一气。莫泊桑以真实的细节、精练的语言和炉火纯青的技巧,使这篇构成了一幅战争时期法国的社会图景。作品中的善与恶时时形成不露痕迹的对照,使读者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战争的憎恨、对人民的同情和对所谓上等人的蔑视,因而不愧为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两方面都堪称楷模的名篇。
《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短篇的代表作。《项链》的情节可以说耳熟能详了,它的情节艺术也是脍炙人口的。按的自然进程叙写,以项链为线索展开情节。梦项链、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发现项链是的——前一个矛盾的解决预示着新的冲突,直至发展到高潮。整个故事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情节的安排显示了作者独特精巧的艺术构思,人物的性格也在故事的发展中逐渐得以展示。
一开始,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个整日耽于梦想的美丽忧郁的妇女。她“美丽”,“丰韵”,“娇媚”,她还有“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正是因为“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于是她心里就凭添了几许不平与委屈。此处的“也”就很值得玩味。如果比较一下有无“也”的表达效果,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版本里的译文里没有“也”字,仅仅“她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那就只是一种纯粹的人物介绍。而我们的课文以几种中文译文为基础,并根据法文本校订后出现的“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就更符合作者的创作意图,更突出主人公的性格。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只是玛蒂尔德梦想创造的神话罢了。可是,由于玛蒂尔德面临的现实是:她没有一个好父亲,没有一个好身份,没有一笔陪嫁金,因此就无法找到有身份有地位的好丈夫,只好委委屈屈地嫁给了与她门当户对的小职员路瓦栽。如果她是高老头的千金,定能成为高贵的男爵夫人或伯爵夫人;如果她是守财奴的女儿,拜倒在石榴裙下的亦定难计其数。年轻的玛蒂尔德因为不能过上奢华的生活而整日郁郁寡欢。为了排遣自己的“不幸”和“痛苦”,她找到了一个出口,那便是“梦想”。正如冰心在她的小诗《繁星》里说到的那样:“梦儿是最瞒不过的啊/清清楚楚的/诚诚实实的/告诉了/你自己灵魂里的蜜意与隐忧。”她的梦境不是太虚幻境,而是当时法国富贵之家奢华的真实生活。由于当时法国的社会现实中,人们疯狂地崇拜金钱,拜金主义的思想如汹涌的浪潮无情地冲击着人们的灵魂、生活、婚姻,于是玛蒂尔德不愿面对现实,直面人生,而把理想寄托在梦境里。无庸置疑,此时,我们可怜的玛蒂尔德已经完全被虚荣心俘虏了。
后来,丈夫路瓦栽带来了一个好消息,机会终于像梦境一样出现了。于是,做衣服,借项链,一切都紧锣密鼓地进行。“一叶知秋”,玛蒂尔德内心对出席夜会的渴望略见一斑,玛蒂尔德蓄意出击的心理已经箭在弦上,顷刻就发。
夜会上玛蒂尔德成功了!“她狂热地、兴奋地跳舞”,她像玉色蝴蝶一样飞来飞去,她的倾国倾城貌迷住了所有人。她陶醉在成功里,沉迷在欢乐中,忘掉了一切。可是快乐的时刻何其短暂啊!就在这个夜晚,强烈的虚荣心,使玛蒂尔德急于避开贵妇们的视线,于是在匆匆忙忙走下台阶离开舞场时,弄丢了项链。玛蒂尔德一下子从兴奋的云端坠入绝望的深渊。
日子一天天过去,希望也一天天渺茫,“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项链一去兮不复返,玛蒂尔德夫妇可以有什么选择?
一直关注主人公命运的我们不禁为之设想几种可能:一是逃走或赖帐。如果这样逃避责任,一走了之,那他们就是极其自私、不负责任的一对,然而他们这么做了吗?二是向朋友说明真相。但玛蒂尔德没有,因为她担心被人看不起,可见其自尊的一面。三是出卖色相。这倒是一条通向梦想的幽雅天堂的终南捷径。她在夜会上乍露头角就引起了男人们的注目与兴趣。此时她完全可以陪部长或傍大款,从而轻而易举的还掉债务,而且可以马上享受她所向往的人生。这样的例子在当时的法国、在今天的中国也不是没有,君不见有许多女子愿意以出卖人格,牺牲尊严为代价而做金丝鸟以换来高消费的享受?但是,玛蒂尔德没有这么做。
他们作出了怎样的选择呢?路瓦栽“决然”说:“应该想法赔偿这件首饰了。”玛蒂尔德“毅然”、“决然”地打定了主意,“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他们没有犹豫,没有争吵,他们悄然坚决地选择了一条充满荆棘的人生之路,一起唇齿相依地走过风,走过雨,走过昨天,走过今天,走向明天。你瞧!路瓦栽冒险到处签名借了一大笔钱,你认为他不知道将付出巨大的代价吗?NO!他知道“将要压在身上的贫困”将使他们的后半世生活十分艰难。而路瓦栽夫人呢?你知道她靠什么工作去赚钱?洗衣服,干杂活;你知道她怎样攒钱?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的节省着;你知道原先高雅美丽娇嫩的她今天变成了什么模样了吗?“她胡乱的挽着头发,歪斜的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
她变了!十年贫穷生活的磨练,不仅改变了她的容貌,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她的精神。艰辛的劳动,艰苦的生活,把她从不切实际的幻想的云端拉回到切切实实的地面。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新生的玛蒂尔德。
在对玛蒂尔德肃然起敬的同时,我联想起另一个不幸的女子——包法利夫人。她与玛蒂尔德一样,在平庸的生活与令人窒息的社会环境里寻找梦想的幸福。但玛蒂尔德一夜狂欢后,选择了一条新的人生之路;而她在尽情享受了浪漫的爱情与奢侈的生活,财产荡尽,债务累累之后,没有勇气重新生活,而选择了死亡。两相比较,我不禁为玛蒂尔德喝彩。
人生的际遇只是无数偶然性的连续,事前既无从逆料,事后也很难设另一种可能。但是回首来路,我们还是情不自禁地设想:如果没丢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景况呢?是仍旧每天做白日梦吗?是为了梦想而郁郁寡欢吗?是的,有可能。而丢了项链之后,青春美貌和人格尊严这两个砝码摆在人生的天平上,逼着她作出选择。她决定了,放弃了青春,选择了尊严。人生最重要的一刻就是懂得放弃,尤其是放弃那些最耀眼的、最浮华的、最具诱惑力的东西。那么这“极细小的一件事”是“败坏”了她,还是“成全”了她?豪华的生活的确令玛蒂尔德十分神往,但它不值得我们的玛蒂尔德拿出全部情感和人生尊严去。当风华一一过去,她定然知道踏实、恬静的心态是一笔怎样的财富。年轻时因追逐浮华而大喜大悲是多么的可笑可叹,根本没有脚踏实地地奋斗的人生更令人愿意去回味。
故事发展到这里,我们已经明白,玛蒂尔德为了保全自己的人生尊严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是不是悲剧呢?
一般认为,玛蒂尔德最初是被强烈得可怕的虚荣心所俘虏;后来面临选择时,她义无返顾地作出了令人惊讶的决定。十年中,她同普通的穷苦妇女一样生活劳动,在生活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又是多么令人欣喜!再联系结尾,我们同样惊喜地看到我们的玛蒂尔德再度遇见自己的依然年轻美貌的朋友时,脸上露出了灿烂的天真的笑容。这笑是她自信与骄傲的表现。她自信,因为她内心的充实;她骄傲,因为她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当她听说生活跟她开了一个更残酷的玩笑——项链是的时,她是会坦然面对的。
因此,我相信,这个使读者在悲欢感慨之余,还能对世上的人与事看得更深些、更远些。它发人深省之处就是让我们目睹了浑浊、虚、拜金、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的一颗金子般的心,一块沉浸在墨水里依旧保持美质的玉。这样看来,玛蒂尔德身上最美好的东西最终没有毁灭。难道你还认为这是一个悲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