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箸的含义和寓意

2.箸的意思是什么

3.举箸的读音是什么

闻雷失箸的意思_箸的意思

箸的读音是:zhù ,箸的意思是筷子。

箸,汉语词语,本义:筷子;一种生在南海岸边沙中的竹子。现可作名词,亦可作动词。多出现于古文中。箸是中国汉族发明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进食工具。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相关组词有:前箸、箸匕、运筹借箸、玄箸、箸笼、渊箸、失匕箸、箸叶、析箸、髹箸等。

汉字,又称中文字、中国字、方块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汉字是汉语的书写用文字 ,也被借用于书写日语、朝鲜语、越南语等语言,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也是现在世界上唯一仍被广泛使用的高度发达的文字。

广义的汉字指从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以及派生的行书)等的文字,狭义指以正楷作为标准写法的汉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现代汉字。

汉字为上古时代的汉族先民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现在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隶变,至唐朝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正楷。

箸的含义和寓意

箸字的意思:筷子。

筷子介绍如下:

筷子,古称箸、梜,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筷子是华夏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也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其发明于中国,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公筷亦起源于中国。不管是分餐还是使用公筷,在中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人习惯用筷子,而非洲、中东、印度尼西亚及印度次大陆等地区的人则用手指去抓取,中国发现的最早筷子是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的铜筷子。《韩非子·喻老》言:“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朝末期的国君,可见3000多年前的中国就已经出现象牙筷子。

筷子的出现介绍如下:

中国很早就已经使用餐具,用勺子的历史大概有8000年,用叉子的历史约4000年,用筷子的时间上限还不确定,但至少已有3000年历史,餐叉直到战国时仍在用。

河南洛阳的战国墓葬曾出土捆成一捆的51枚餐叉。战国以后,餐叉可能被淘汰了,记载和实物较少出现。勺子和筷子在先秦时的分工很明确,勺子用来吃饭,筷子用来吃羹里头的菜。

筷子的使用介绍如下:

筷子在我国的使用记录一直都是有文字的记载,而缺乏实物的佐证,在中国厨房文化博物馆收藏的一个古代汉灶中发现筷子的浮雕,弥补了筷子实物佐证的空白,是已知唯一的实物佐证,其精致程度足可以和现代的筷子相媲美,堪称当代国宝。

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通过这个筷子的浮雕不仅能证明在汉代时期人们就已经在使用筷子,而且更能反映出当时人们富足的生活条件和多样化的生活方式。

箸的意思是什么

箸的含义和寓意本义指筷子。

箸zhù 筷子古代的名称。《说文》:“箸,饭蒓也。”段玉裁解释说:“蒓者倾侧意,箸必倾侧用之,故曰饭蒓。“蒓”是倾斜的意思,筷子在吃饭的时候一定是倾斜着才能使用的。

箸在古代大多用竹子或木头制成,所以字从“竹”。“箸”在春秋战国时期也称为“梜”,《礼记·曲礼》:“羹之有菜者用梜。”段玉裁注:“谓箸为梜。”羹里有菜的就要用“梜”把菜夹起来吃,这是从“箸”的功能角度进行命名的。

到了明代,“箸”被称为“快子”,明朝人陆容所著的《菽园杂记》记载:“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幡布为抹布。”

明朝人李豫亨在《推篷寤语》中说得更明白:“世有讳恶字而呼为美字者,如立箸讳滞,呼为快子。今因流传已久,至有士大夫间亦呼箸为快子者,忘其始也。”

明朝江浙一带的人比较迷信,船家很忌讳说“住”、“翻”等字眼,船“住”就意味着抛锚了,“翻”船则更是身家性命难保。

详细释义

1、通“著”。显明;显示。

知命者也,箸是者也。——《荀子·非十二子》

霸者之善箸焉。——《荀子·强国》

致忠信,箸仁义。——《荀子·王霸》

2、撰写,写作。后作“著”。

箸《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言。——《后汉书》

及稍定汉诸仪法,皆 叔孙生为太常所论著也。——《史记》

3、又如:箸录(记载;记录);箸论(著作,论述);箸撰(撰述;写成的作品)。

举箸的读音是什么

箸的意思:

1、筷子。

2、一种生在南海岸边沙中的竹子。

3、古同“著”,明显。

箸拼音:zhù,注音:ㄓㄨˋ,简体部首:竹部,部外笔画:8画,总笔画:14画

繁体部首:竹部,部外笔画:9画,总笔画:15画

五笔:TFTJ,仓颉:HJKA,郑码:MBM,四角:88604

结构:上下,电码:4632,区位:8371,统:7BB8

笔顺:ノ一丶ノ一丶一丨一ノ丨フ一一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象箸[xiàng zhù]?

象牙制作的筷子。

2、箸撰[zhù zhuàn]?

撰述;写成的作品。

3、箸叶[zhù ye]?

俗称粽叶,生长在广袤的丛山峻岭中,根系发达,生命力强,不仅是一种很好的水土保护植被,而且还是一种取之不竭的财富,是山区百姓的“绿色银行”。

4、下箸[xià zhù]?

拿筷子夹东西吃。

5、箸匕[zhù bǐ]?

筷和勺。均取食用具,常连用。

举箸的拼音: jǔ zhù ,举字的声母是j,韵母是ü,音调是三声;箸字的声母是zh,韵母是u,音调是四声。

箸本义:筷子。现可作名词,亦可作动词。多出现于古文中。

1 、通“著”。显明;显示。

出处:周 荀子《荀子·非十二子》:“知命者也,箸是者也。”

译文:懂得命运的人了,这一点很显明。

2、 撰写,写作。后作“著” [write]。

出处:汉 司马迁《史记》:“及稍定汉诸仪法,皆叔孙生为太常所论著也。”

译文:这些议定汉朝的礼仪和法律,都是叔孙先生作为太常时所撰写的。

3、又如:箸录(记载;记录);箸论(著作,论述);箸撰(撰述;写成的作品)。

扩展资料:

“著”的词组:

1、火箸

拼音[ huǒ zhù ]

解释火筷子。

2、箸述?

拼音[ zhù shù ]

解释写作;编纂,写作的成品。

3、渊箸

拼音[ yuān zhù ]

解释深沉清朗。?

4、罢箸

拼音[ bà zhù ]

解释亦作“罢筯”。放下筷子,谓中止进餐。

5、匕箸?

拼音[ bǐ zhù ]

解释食具,羹匙和筷子;指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