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束发之年是指多少岁?

2.束发之年是指多少岁

束发是指多少岁的孩子_束发是指多少岁

束发是指15岁。清朝以前的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即为成童;20岁时行冠礼即为成年。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束发”出自《礼记·玉藻》:“童子之节也,缁布衣,锦缘,锦绅并纽,锦束发。”

《大戴礼记·保傅》中道:“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束发之年就可以去大学念书,古时汉族人民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男子的“冠礼”和女子的“笄礼”。冠礼和笄礼就是改变发式。

古代婴儿生下三个月后,要选择黄道吉日,剪一次头发,只保留两小撮。剪去的头发长出以后,便不再剪,而是向两边分梳,长齐眉毛,叫做“两髦”。

所以儿童又叫“童髦”。或者把“两髦”总束起来,扎在头上,一边一束。男孩状如兽角,叫做“总角”,所以孩童时代又叫“总角之时”。

束发之年是指多少岁?

1、束发指的是男子十五岁,及笄指的是女子十五岁。

 2、古代男子到了十五岁,要将总角拆散,扎成一束,也就是成童的代称,到了二十岁左右就会加冠正式成人。

 3、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就要结发用笄固定住,表示已经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

 4、在我国古代,通常对年纪有着各种各样的称呼,比方说总角、豆蔻、古稀等等,分别指代的就是人童年、少女、老年时代。且一般在很多时候,男女的指代也各有不同。

束发之年是指多少岁

01

15岁

古人束发之年是指15岁,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在古代,男孩到了束发之年,就可以上大学读书了。在《大戴礼记?保傅》中道:?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古时15岁乃成童,称为束发之年,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也就是说不再是孩童,即束发入学。在《大戴礼记?保傅》中道:?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男子以二十举行?冠礼?,即加冠,可从业、从事、为官等矣。古人常指腹为婚,或者说早订婚约,待成年后再成婚。多半以男子十八(或者二十),女子十五(或者十六)。

古时汉族人民人生礼仪中最重要的是男子的?冠礼?和女子的?笄礼?。冠礼和笄礼,说穿了,就是改变发式。清代以前,汉族不论男女都是留全发的。婴儿生下三个月后,要选择黄道吉日,剪一次头发,只保留两小撮。这两小撮头发,男孩留在左右两边,有如牛头;女孩则一前一后,有如马首,叫?羁?。也有按男左女右的方位只留一小撮的。 剪去的头发长出以后,便不再剪,而是向两边分梳,长齐眉毛,叫做?两髦?。所以儿童又叫?童髦?。或者把?两髦?总束起来,扎在头上,一边一束。男孩状如兽角,叫做?总角?;女孩状如树桠,叫做?丫头?。所以孩童时代又叫?总角之时?,年幼或地位低的女孩又叫?丫头?、?女娃?。

男孩长到二十岁,女孩长到十五岁,就要举行?冠礼?和?笄礼?。冠笄之前,要先用?筮法?来决定日期和加冠加笄的来宾,叫?筮日?和?筮宾?。届时,来宾就在一定的礼仪程序中把规定的服饰授予该青年,并为他们取一个?字?。宾取之字与父取之名,一般都有一定的联系。有了字,也就有了尊称。直到民国年间,如要表示尊敬和客气,都要称对方的字,有如俄国人之称?父名?。卑者对尊者说话,只能称字,且字之后还要加职衔,或加先生。尊者对卑者说话,则直呼其名,不称字。但是,无论尊卑,自称都不能称字,如果自己称字,便是失礼,也是大笑话。

束发之年是指男子15岁。

束发之年是指把头发竖起来的年纪,在清朝以前的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表示其到了成童年纪,可以进入大学读书。可见古时孩子长大后,对于装束也是有一定要求的。

古时15岁乃成童,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也就是说不再是孩童,即束发入学。在《大戴礼记·保傅》中道,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男子以二十举行冠礼,即加冠可从业,从事,为官等矣。

成童年龄

古人常指腹为婚,或者说早订婚约,待成年后再成婚。多半以男子十八(或者二十),女子十五(或者十六)。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20岁时行冠礼成年。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

束发即系结头发,束发分全束和半束,半束留下一部分头发垂落显得很飘逸。也指束发的头饰,由于神仙和圣人的形象多为半束发,半束发依然是古人最高信仰的造型设计。15岁原先的两个总角解散,在脑袋后面扎成一束髻,但不冠。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旧时长寿的象征,后常用指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