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朝三暮四》原文及翻译
2.3篇文言文及带点字
3.朝三暮四的古文、译文和注释
4.朝三暮四文言文翻译简短
1. 朝三暮四文言文翻译
朝三暮四是中国的成语、寓言、典故,源于《庄子·齐物论》。
原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注释:
狙——音居(jū),猕猴,一种猴子的名称。
损——损失,减少的意思。
家口——本意是人口,这里是家里的粮食的意思。
充——充实,这里是满足的意思。
俄——俄顷,不久的意思,表示时间短暂。
匮——音溃(kuì),缺乏,不够的意思。
驯——音训(xùn),驯服,顺从的意思。
诳——音狂(kuáng),欺骗,瞒哄的意思。
若——文言文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的意思。
芧——音叙(xù),橡实,一种粮食。成玄英疏:“芧,橡子也,似栗而小也。”
诗文翻译
宋国有一个很喜欢饲养猴子的人,人们叫他狙公。他家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懂得他的心意。他宁可减少全家的食用,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然而过了不久,家里越来越穷困了,打算减少猴子吃橡子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的橡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吃了吗?”猴子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该够吃了吧?”猴子一听,一个个都趴在地上,非常高兴。
2. 朝三暮四文言文解释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
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 注释 狙——音居,猕猴,一种猴子的名称。
损——损失,减少的意思。 家口——本意是人口,这里是家里的粮食的意思。
充——充实,这里是满足的意思。 俄——俄顷,不久的意思,表示时间短暂。
匮——音溃,缺乏,不够的意思。 驯——音寻,驯服,顺从的意思。
诳——音狂,欺骗,瞒哄的意思。 若——文言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的意思。
茅——音叙,橡实,一种粮食。 宋朝有个叫狙公的人,喜欢猴子,成群的养它们(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知道他的意思.(狙公)减少家里的口粮来满足猴子的食欲.不久(粮食)不够了,打算限制猴子的食量,担心猴子们将不驯服与自己先骗它们说:"给你们橡果,早上四颗晚上三颗,满足吗?"猴子们都高兴地拜倒在地上。
3. 朝三暮四文言文阅读题朝三暮四演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朝三暮四选文宋有狙公者①,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能得公之心.损其家口②,充狙之欲③.俄而匮焉④,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⑤,先诳之曰⑥:“与若芧⑦,朝三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注释①狙——音居(jū),猕猴,一种猴子的名称.② 损——损失,减少的意思.家口——本意是人口,这里是家里的粮食的意思,口粮.③充——充实,这里是满足的意思.④俄——俄顷,不久的意思,表示时间短暂.匮——音(kuì),缺乏,不够的意思.⑤驯——音(xùn),驯服,顺从的意思.⑥诳——音(kuáng),欺骗,瞒哄的意思.⑦若——文言文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的意思.芧——音(xù),橡实,一种粮食.成玄英疏:“芧,橡子也,似栗而小也.”演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损其家口,充狙之欲(减少) B.俄而匮焉,将限其食(缺乏)C.先诳之曰(欺骗) D.与若芧,朝四而暮三(和,同,介词)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爱狙,养之成群 B.能解狙之意C.先诳之 D.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其”指代的内容(1)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2)俄而匮焉,将限其食( )4、翻译句子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5.解释成语的本义和今义朝三暮四6.这则寓言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
4. 朝三暮四的本义和今意原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列子·皇帝》译文 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猕猴,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也能够了解那个人的心思.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猕猴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5. 朝三暮四文言文解释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
注释
狙——音居,猕猴,一种猴子的名称。
损——损失,减少的意思。
家口——本意是人口,这里是家里的粮食的意思。
充——充实,这里是满足的意思。
俄——俄顷,不久的意思,表示时间短暂。
匮——音溃,缺乏,不够的意思。
驯——音寻,驯服,顺从的意思。
诳——音狂,欺骗,瞒哄的意思。
若——文言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的意思。
茅——音叙,橡实,一种粮食。
宋朝有个叫狙公的人,喜欢猴子,成群的养它们(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知道他的意思.(狙公)减少家里的口粮来满足猴子的食欲.不久(粮食)不够了,打算限制猴子的食量,担心猴子们将不驯服与自己先骗它们说:"给你们橡果,早上四颗晚上三颗,满足吗?"猴子们都高兴地拜倒在地上.
《朝三暮四》原文及翻译
1. 朝三暮四文言文翻译 (选自《列子·黄帝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狙之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列子·黄帝篇》
译文
宋国有一个养猴的老人,喜欢猴子,把它们成群养着,他可以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可以理解老人的心意。养猴的老人(以下简称“他”)(宁可)减少他的家人的食物(也要去)满足猴子的需求。(然而过了)不久,(他家里)的粮食缺乏了,(他)将限定猴子的食物(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橡实,早上三颗然后晚上四颗,够吗?”猴子们都站了起来并且(十分)恼怒。他又说:“给你们橡实,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该)够(吃)了吧?”猴子都(非常)高兴然后(一个个都)趴在地上。
2. 朝三暮四< >《列子?黄帝第二》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 众狙皆伏而喜。物之以能鄙相笼,皆犹此也。圣人以智笼群愚,亦犹狙公之以智笼众狙也。名实不亏,使其喜怒哉。
白话:
宋国有个养猴人,养的猴子成群,他能够理解猕猴们的意思,猕猴们也懂得他的心意。养猴人减少家里的口粮,用来满足猴子们的胃口。不久,粮食不够了,他准备限定猴子每天的食物。他怕猕猴们不服从自己,便先哄骗它们说:“给你们栗子吃,早晨三颗,晚上四颗,够了吗?”猴子们听了都跳起来发怒。不一会儿,养猴人又说:“那么,给你们栗子吃,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够了吧!”猕猴们就都规规矩矩的显得很高兴。人和动物之间用智慧或粗鄙互相笼络,都像这种情况。圣人用智慧笼络愚笨的群众,也就像养猴老人用智慧笼络猴子们那样。名义和实质都不亏损,却能使得人们一会儿喜一会儿怒啊!
3. 朝三暮四文言文朝三暮四文言文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注释:狙——音居(jū),猕猴,一种猴子的名称.损——损失,减少的意思.家口——本意是人口,这里是家里的粮食的意思.充——充实,这里是满足的意思.俄——俄顷,不久的意思,表示时间短暂.匮——音溃(kuì),缺乏,不够的意思.驯——音训(xùn),驯服,顺从的意思.诳——音狂(kuáng),欺骗,瞒哄的意思.若——文言文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的意思.芧——音叙(xù),橡实,一种粮食.成玄英疏:“芧,橡子也,似栗而小也.” 诗文翻译 宋国有一个很喜欢饲养猴子的人,人们叫他狙公.他家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懂得他的心意.他宁可减少全家的食用,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然而过了不久,家里越来越穷困了,打算减少猴子吃橡子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的橡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吃了吗?”猴子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该够吃了吧?”猴子一听,一个个都趴在地上,非常高兴.。
4. 朝三暮四(选自 列子 )的“于”“若”的意思朝三暮四(选自《列子·黄帝》篇) 若,文言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的意思。
“于”---与。 朝三暮四 《列子》 宋有狙公(1)者,爱狙,养之成群。
能解狙之意(2),狙亦得(3)公之心(4)。损(5)其家口(6),充(7)狙之欲(8)。
俄而(9)匮(10)焉,将限(11)其食,恐众狙之不驯(12)于己也,先诳(13)之曰:“与若(14)芧(15),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注释) 1、狙公,狙,jū,猕猴,一种猴子的名称;狙公,古代喜养猿猴者。 2、意,意思。
3、得,知道 4、心,意思。 5、损,损失,减少的意思。
6、家口,本意是人口,这里是家里的粮食的意思。 7、充,充实,这里是满足的意思。
8、欲,食欲。 9、俄而,俄顷,不久的意思,表示时间短暂。
10、匮,缺乏,不够的意思。 11、限,限制 12、驯,驯服,顺从的意思。
13、诳,欺骗,瞒哄的意思。 14、若,文言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的意思。
15、芧,xù,橡实,一种粮食。 (译文) 宋朝有个叫狙公的人,喜欢猴子,成群的养它们(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知道他的意思.(狙公)减少家里的口粮来满足猴子的食欲.不久(粮食)不够了,打算限制猴子的食量,担心猴子们将不驯服与自己先骗它们说:"给你们橡果,早上四颗晚上三颗,满足吗?"猴子们都高兴地拜倒在地上. (寓意)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揭露狙公玩弄的骗术,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
但是后来,这个故事的意义有了些变化,被引申为反复无常,用来谴责那种说话、办事经常变卦、不负责任的人。
3篇文言文及带点字
《朝三暮四》释义为原作品、原件,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朝三暮四》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朝三暮四
先秦:佚名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译文」
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的猕猴成群,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懂得那个人的心意。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猕猴们的食物,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注释」
狙(jū)公:养猴子的老头。
解:了解,理解,懂得。
狙:猴子。
意:心意。
得:懂得。
得公之心:了解养猴老人的心思。
损:减。
口:口粮。
充:满足。
欲:欲望,要求。
俄而:一会儿,不久。
匮:缺乏。
限:限制。
恐:恐怕。
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
诳(kuáng):欺骗。
之:代词,它,代指猴子们。
与:给。
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芧(xù):橡树的果实,俗称“橡实”。
朝:早上。
足:够,足够。
众:所有的。
皆:都。
起怒:一齐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
伏而喜:都很高兴地趴在地上(一般是动物感到满足时的动作)。
寓意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阐述一个哲学道理,是《庄子·齐物论》中一则重要的寓言故事,无论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其实众猴子所得到的并没有增加或减少,猴子们喜怒为用就显得很可笑。狙公好比是载众生的“大块”而猴子就像是纷乱红尘中的众生。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们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告诫人们要放开计较得失的凡心,因为人的一生一死、一得一失都是一时的,到最后我们将会发现我们并没有失去什么,也没有得到什么。因为无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像在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道理
这则寓言的前文与后文作者都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前文说“劳神明为一而不知其同也,谓之朝三”意思是:耗费心思方才能认识事物浑然为一而不知事物本身就具有同一的性状和特点,这就叫“朝三”。
后文说“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钧,是之谓两行。”译文:因此,古代圣人把是与非混同起来,自得地生活在自然而又均衡的境界里,这就叫物与我各得其所、自行发展。
朝三暮四的古文、译文和注释
1. 解释带点字(文言文)
陈胜自立为将军( 将:将军 )
皆指目陈胜(指 : 指着)
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罾: 鱼网。这里是用鱼网捕到的意思)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次所:行军时临时驻扎的地方。)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次:编次)(行:前往)
行收兵(行:行军)
或以为死(以:认为)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以:把)
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与:一起)
为天下唱(为:反秦)
怅恨久之(之:失望)
2. 三篇文言文+译文原文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遂去。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曰:“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译文
有一群鹦鹉飞到一座山上,山中的禽兽都(很喜欢),互敬互爱。鹦鹉想,即使快乐但不能长久,便离开。过了好几个月以后,山中突然失火。鹦鹉远远的看到,便用自己的羽毛沾湿水,飞到山上,洒水去救火。天神见此,说道:“你虽然很有义气和志气,但又有什么用(效果)呢!”鹦鹉答道:“我虽然知道不能够把火救灭,但是我曾经住过这座山,与山上的禽兽友好相处,亲如兄弟,(山中这样着火),我不忍心看下去啊!”天神听了很感动,以示嘉奖,便把山火灭了。
原文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矣,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反为其患。
译文
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了别人家里,主人便请他吃饭。这人觉得主人的菜淡而无味,主人听说后,便加了些盐。加盐之后,菜的味道变得鲜美,这人便想:“菜的味道鲜美,是由于加了盐,加少许一点便这样好吃,多放些岂不更好吃吗?”这人真是愚蠢到了极点,便不要菜,只吃盐。空口吃盐吃得口味败坏,结果反为盐所害。
原文
王戎早慧,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或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有一次和几个小孩子游玩,看见路边的李子树有好多果实,枝断了,许多小孩争相奔跑去摘那些果实。只有王戎不动。人们问他为什么,回答说:“李树长在路边却有许多果实,这必定是一棵苦味李子。”摘取果实品尝确实是这样的。
这些都蛮简单的
3. 文言文《朝三暮四》带点字以及翻译原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
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翻译 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懂得猴子们的心意,猴子们也能够了解那个人的心思。那人减少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猴子们的欲望。
然而过了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猴子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们不听从自己,就先欺骗猕猴们:“(我)给你们橡粟,早上三颗,晚上四颗,够吗?”猕猴们一听,一齐生气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要不给你们橡粟,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够吗?”猴子们听后都服服帖帖了。
注释 狙公:养猕猴的人。 解:了解,理解,懂得。
狙(jū):猕猴。 意:心意。
得:懂得。 得公之心:了解他的心思。
损:减少。 家口:家中口粮。
口,口粮。 充:满足。
欲:欲望,要求。 俄而:一会儿,不久。
匮:不够。 限:减少。
恐:恐怕。 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
诳(kuáng):欺骗. 与:给。 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
芧(xù):橡果,一种粮食。 足:够,足够。
众:所有的。 皆:都。
而:表修饰。 起而怒:一齐生气起来。
怒,恼怒,生气。 皆伏而喜:都很高兴而趴在地上(一般是动物感到满足时的动作)。
伏:降伏,驯顺。引申为服服帖帖。
朝:早上。 之:代词。
指代猕猴们。
4. 求课外3篇文言文(译文+生僻字注音)尽量短点,谢谢苹果与梨(仿写矛与盾)
从前,有一商人,其以鬻梨与苹果为经济。
有一日,其至市场售出,誉其梨曰:“吾之梨,无食之甘甜能与其相比。”誉果时亦喊曰:“吾之果,无食能与其相提并论。”旁有人曰:“汝之梨比汝之果如何?”此人无话可答。
解释: 苹果与梨
从前,有一个人是买苹果与梨的。
有一天,他在市场里买苹果与梨,赞美他的梨说:“我的梨,没有食物的甘甜能比过他。”赞扬苹果时也说:“我的果子,没有食物能与他相提并论。”旁有人说:“你的苹果比你的梨那个更好吃?”这个人答不上来。
注释:
鬻:买
其:他
曰:说
吾:我
誉:赞扬
汝:你
之:的
骗子
有一人,其无本领,只得以拐骗。
有一日,其至市场,见一人鬻果,其至摊前曰:“吾乃仙人也,可将纹银化为一两黄金。”鬻果人曰:“汝可将纹银化作黄金,可是真乎?”骗子曰:“千正万确也。”鬻果人信以为真,交与骗子仅有500纹银,骗子飞似逃走也。最终,其被捕捉以。
其后悔莫及。
有一个人,没有本领,只好拐骗。
有一天,那个人来到市场,看到了一个人在卖果子,他到摊前说:“我是神仙,可以使纹银变作黄金。”那人说:“你可以使银子变作金子,是真的吗?”骗子说:“千真万确。”卖果子相信了这个骗子,交给骗子500银子,骗子跑了,最终,那个片子被捕,他后悔莫及。
其:他
鬻;卖
至:到
曰:说
吾:我
汝:你
乎:吗
无:没有。
逆子
楚人有一子,此子无一日之用功,其未可担任状元之,其至家乡,骂其母曰:“(1)子无一日教我,我何以担任状元之职乎。”骂其父曰:“汝无本能,若汝是亿万富翁,何愁担任状元乎?”
其未曰罢,心裂而死。
楚国人,有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没有一天用功学习,没有考上状元,他来到家乡骂他的母亲说:“你没有一天管教我,我怎么能当上状元呢?”他骂父亲说:“你没有本领,如果你是亿万富翁,怎么会愁我考不上状元呢?”
他还没有说完,心裂死了。
无:没有
其:他
未可:没有
至:到
曰:说
(1)子:你
汝:你
乎:呢
若:如果
何愁:不愁
罢:结束
. 信用
从有楚人,曾借朋一卷,一月必还,其无信,一月不曾归,其之朋曰:“子无信,吾恨之入骨,若汝不归,吾定当诉于普天之下也。”其亦不归,其之朋诉于世人,其得众人之唾弃也,其无脸面。
从前,有个楚国人,曾经借了朋友的一本书,说是一个月一定还,那个人没有信用,一个月没有归还书,他的朋友说:“你没有信用,我恨你,如果你不归,我一定告诉天下人。”那个人还是不归还书,他的朋友告诉了一些人,那个人被世人骂,他没有脸面。
朋:朋友
必:一定
曾;曾今
归:归还
其:他
之:在这里指的
子;你
吾:我
若:如果
汝:你
亦;也
诉:告诉
5. 求短篇文言文带译文要求原文60字左右译文100字左右准确说字越少越海之鱼, 有乌贼其名者, 响水而水乌.戏於岸间, 惧物之窥己也, 则响水以自蔽.海鸟视之而疑, 知其鱼而攫之.呜呼! 徒知自蔽以求全, 不知灭迹以杜疑, 为窥者之所窥.哀哉! [翻译] 海中有一种鱼,名叫乌贼,它能吐出墨汁使海水变黑.有一次,它爬上岸边游玩,它怕别的动物看到它,就吐出墨汁把自己隐蔽起来.海鸟看到了乌黑的海水而起疑,知道一定是乌贼在里面,就毫不犹豫地往水里把乌贼抓了出来. 1、弈秋诲弈 原文 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日: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译文 下棋在众技艺中,只是一种小技巧,但不专心致志,就没法学会.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向弈秋学习,全神贯注地听弈秋的讲授;另一个人虽然也坐在弈秋面前,但心里老想着会有天鹅飞来,想着张弓搭箭去射它.这个人虽说是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但远不及前一个人学得好.是因为这个人赶不上前一个人聪明吗?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2、豚子食于死母 原文 仲尼日:"丘也尝游于楚矣,适见豚子食于其死母者,少焉晌若,皆弃之而走.不见己焉尔,不得类焉尔.所爱其母者,非爱其形也,爱使其形者也." ——《庄子·德充符》 译文 孔子说:"我曾在去楚国的时候,在路上正巧遇见一群小猪在一头死母猪身上吃奶,一会儿便都惊慌失措地逃跑了.因为它们看到母猪不再用眼睛看它们了,不像一头活猪的样子了.小猪们爱它们的母亲,不仅是爱母猪的形体,更主要的是爱充实于形体的精神. 3、巫马其买鸩 原文 巫马其为荆王使于巴.见担鸩者,问之:"是何以?"日:"所以鸩人也."于是,请买之,金不足,又益之车马.已得之,尽注之于江. ——《尸子》 译文 巫马其作为荆王的使者出访巴国.在途中,他遇见一个肩挑毒酒的人,于是问道:"这是做什么用的?"那人答道:"是用来毒害人的."于是,巫马其就向他买那毒酒,带的钱不够,又押上随行的车马.买来后,全部都倾倒到江里去了. 《道德经》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醉翁谈录》节选 眉眼口鼻四者,皆有神也.一日,嘴对鼻子说“尔有何能,而位居吾上?”鼻子说:“吾能别香臭,然后子方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子对眼睛说:“子有何能,而在我上也?”眼睛说:“吾能观美丑,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子又说:“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毛说:“我也不愿与诸君相争,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哪里”? 眉毛,眼睛,嘴和鼻子他们四个都有灵性.一天,嘴对鼻子说:"你有什么本领,可以在我上面?"鼻子回答:"我能识别香味和臭味所以才能在你的位置之上."鼻子对眼睛说:"你有什么本领,可以在我上面?"眼睛说,:"我能观察善恶美丑,遥望东方和西方,我的功劳不小,所以位置在你上面."鼻子又说,"如果这样,那么眉毛有什么本领,也在我上面呢?"眉毛说,"我不能和各位相互争辩比较.如果我在眼睛鼻子下面,不知道你的脸放到哪里?" 未尝一遇 昔周人有仕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少年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主君好用老.用老主,后主又用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翻译:从前周国有个想当官总当不上的人,年纪大了头发白了,在大路上哭泣,有的人就问他:“为什么哭啊?” 回答说:“我几次想当官都不被看中,自己可怜自己年老了没有机会了,所以就哭啊.”别人说:“求官怎么就一次都没求到呢?”回答说:“我少年的时候,学的是文,道德文章学好了,准备去当官,国王喜欢用年老的人.用老人的国王死了,后来的国王又用武将.(等我)兵法武功学好了,用武将的国王又死了.少年的国王刚刚登基,喜欢用年轻人,我又老了,就这样没求成一次官.” 商汤见伊尹 昔者汤(商朝建国君主)将往见伊尹(商朝初年的贤相),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 *** 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
朝三暮四文言文翻译简短
朝三暮四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
注释 狙——音居,猕猴,一种猴子的名称。 损——损失,减少的意思。 家口——本意是人口,这里是家里的粮食的意思。 充——充实,这里是满足的意思。 俄——俄顷,不久的意思,表示时间短暂。 匮——音溃,缺乏,不够的意思。 驯——音寻,驯服,顺从的意思。 诳——音狂,欺骗,瞒哄的意思。 若——文言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的意思。 茅——音叙,橡实,一种粮食。
宋朝有个叫狙公的人,喜欢猴子,成群的养它们(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知道他的意思.(狙公)减少家里的口粮来满足猴子的食欲.不久(粮食)不够了,打算限制猴子的食量,担心猴子们将不驯服与自己先骗它们说:"给你们橡果,早上四颗晚上三颗,满足吗?"猴子们都高兴地拜倒在地上
1. 朝三暮四文言文翻译 全部
原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庄子·齐物论》
翻译
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猕猴,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也能够了解那个人的心思。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猕猴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注释
1. 狙公:养猕猴的人。
2. 解:了解,理解,懂得。
3. 狙(jū):猕猴。
4. 意:心意。
5. 得:懂得。
6. 得公之心:了解他的心思。
7. 损:减少。
8. 家口:家中口粮。口:口粮。
9. 充:满足。
10.欲:欲望,要求。
11.俄而:一会儿,不久。
12.匮:不够。
13.限:减少。
14.恐:恐怕。
15.驯(xùn):驯服,顺从,听从。引申为服服帖帖
16.诳(kuáng):欺骗.
17.与:给。
18.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
19.芧(xù):橡树的果实,俗称“橡栗”。
20.足:够,足够。
21.众:所有的。
22.皆:都。
23.而:表修饰。
24.起而怒:一齐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
25.皆伏而喜:都很高兴而趴在地上(一般是动物感到满足时的动作)。伏:降伏,驯顺。引申为服服帖帖。
26.朝:早上。
27.之:代词。指代猕猴们。
2. 朝三暮四文言文的翻译原发布者: *** 亚
朝三暮四文言文
篇一:朝三暮四文言文
朝三暮四宋有狙公者,爱狙①,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②公之心③。损其家口④,充狙之欲⑤。俄而⑥匮⑦焉,将限⑧其食。恐⑨众狙之不驯⑩于己也,先诳(11)之曰:“与(12)若(13)芧(14),朝三而暮四,足(15)乎?”众(16)狙皆起而怒(17)。俄而曰:“与若芧,朝(18)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③心:心意。
④口:口粮。
⑤欲:欲望,要求。⑥俄而:一会儿,不久。
⑦匮:不够。
⑧限:减少。
(12)与:给。(13)若: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
(16)众:所有的。
(17)起而怒:一起生气起来。怒:恼怒,生气。(18)朝:早上。
练习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章中的意思(1)能解狙之意(了解、理解)(2)损其家口(损失、减少)(3)充狙之欲(满足)(4)众狙皆伏而喜(驯服、服服帖帖、趴下)2、养狙之人是怎样使猕猴们满意的呢?(用自己的话概括)答:原来早晨三粒芧晚上四颗芧,后来早晨四颗芧,晚上三颗芧。总量没有变,只是调整了一下早晚的量。
3、从本文中你收获了什么道理?答:*要善于透过事物表面现象看清本质,因为不论形式有多少种,本质只有一种。
*看问题不要只停留在表面,应该看到其实质。4译文
3. 寓言《朝三暮四》的译文,短一些的译文: 宋国(今商丘)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了一大群猕猴,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也能够了解那个人的心思.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他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欲望.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想要限制猕猴们吃橡粟的数量,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上四颗,这样够吗?”众多猕猴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都很高兴对那老人服服帖帖的了. 含义:原来比喻用诈术欺骗人.后来用以比喻变化多端,捉摸不定。
4. 文言文《朝三暮四》翻译朝三暮四是中国的成语、寓言、典故,源于《庄子·齐物论》。
原文
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注释:
狙——音居(jū),猕猴,一种猴子的名称。
损——损失,减少的意思。
家口——本意是人口,这里是家里的粮食的意思。
充——充实,这里是满足的意思。
俄——俄顷,不久的意思,表示时间短暂。
匮——音溃(kuì),缺乏,不够的意思。
驯——音训(xùn),驯服,顺从的意思。
诳——音狂(kuáng),欺骗,瞒哄的意思。
若——文言文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的意思。
芧——音叙(xù),橡实,一种粮食。成玄英疏:“芧,橡子也,似栗而小也。”
诗文翻译
宋国有一个很喜欢饲养猴子的人,人们叫他狙公。他家养了一大群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懂得他的心意。他宁可减少全家的食用,也要满足猴子的要求。然而过了不久,家里越来越穷困了,打算减少猴子吃橡子的数量,但又怕猴子不顺从自己,就先欺骗猴子说:“给你们的橡子,早上三个晚上四个,够吃了吗?”猴子一听,都站了起来,十分恼怒。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给你们橡子,早上四个,晚上三个,这该够吃了吧?”猴子一听,一个个都趴在地上,非常高兴。
5. 朝三暮四译文急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 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已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四而暮三,足乎?”从狙皆伏而喜.注释 狙——音居,猕猴,一种猴子的名称.损——损失,减少的意思.家口——本意是人口,这里是家里的粮食的意思.充——充实,这里是满足的意思.俄——俄顷,不久的意思,表示时间短暂.匮——音溃,缺乏,不够的意思.驯——音寻,驯服,顺从的意思.诳——音狂,欺骗,瞒哄的意思.若——文言人称代词,就是“你”、“你们”的意思.茅——音叙,橡实,一种粮食.宋朝有个叫狙公的人,喜欢猴子,成群的养它们(猴子).(他)能理解猴子的意思,猴子也知道他的意思.(狙公)减少家里的口粮来满足猴子的食欲.不久(粮食)不够了,打算限制猴子的食量,担心猴子们将不驯服与自己先骗它们说:"给你们橡果,早上四颗晚上三颗,满足吗?"猴子们都高兴地拜倒在地上.评点 这个故事原来的意义,是揭露狙公于弄的骗术,告诫人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但是后来,这个故事的意义有了些变化,被引申为反复无常,用来谴责那种说话、办事经常变卦、不负责任的人.。
6. 朝三暮四宋有狙公者,全翻译《列子?黄帝第二》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 众狙皆伏而喜.物之以能鄙相笼,皆犹此也.圣人以智笼群愚,亦犹狙公之以智笼众狙也.名实不亏,使其喜怒哉. 白话:宋国有个养猴人,养的猴子成群,他能够理解猕猴们的意思,猕猴们也懂得他的心意.养猴人减少家里的口粮,用来满足猴子们的胃口.不久,粮食不够了,他准备限定猴子每天的食物.他怕猕猴们不服从自己,便先哄骗它们说:“给你们栗子吃,早晨三颗,晚上四颗,够了吗?”猴子们听了都跳起来发怒.不一会儿,养猴人又说:“那么,给你们栗子吃,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够了吧!”猕猴们就都规规矩矩的显得很高兴.人和动物之间用智慧或粗鄙互相笼络,都像这种情况.圣人用智慧笼络愚笨的群众,也就像养猴老人用智慧笼络猴子们那样.名义和实质都不亏损,却能使得人们一会儿喜一会儿怒啊。
7. 朝三暮四古文翻译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实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方法使人上当。
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
就象十年前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
8. 古文《朝三暮四》的字句翻译朝三暮四
这个故事源于《庄子*齐物论》。
有一年碰上粮食欠收,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够了,必须节约点吃。每天早晨吃三颗橡子,晚上吃四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非常生气,吵吵嚷嚷说:“太少了!怎么早晨吃的还没晚上多?”养猴子的人连忙说:“那么每天早晨吃四颗,晚上吃三颗,怎么样?”这群猴子听了都高兴起来,觉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经胜利了。
其实橡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就转怒为喜。那些追求名和实的理论家,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后不免象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实质不变,用改换名目的方法使人上当。宋《二程全书·遗书·十八·伊川先生语》:“若曰圣人不使人知,岂圣人之心是后世朝三暮四之术也?”遗憾的是,后来应用这个成语的人,并不十分清楚朝三暮四的出处,把它和“朝秦暮楚”混淆了。而后者指的是战国时期,秦、楚两大强国对立,有些弱小国家一会儿倒向秦国,一会儿倒向楚国。就象十年前美苏争霸时期,有些非洲国家时而倒向美国,时而倒向苏联。朝三暮四本来与此无关,但以讹传讹,天长日久,大家也就习惯把“朝三暮四”理解为没有原则,反复无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