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上三竿的“三竿”是什么?

2.日上三什么

3.日上三竿什么意思

4.日上三竿是什么意思

5.日晒三杆是什么意思?

日上三竿是什么时候啊_日上三竿是什么时候

从日出算起

日上三竿就是太阳升到三个竿子那么高

一年四季各有不同

平均在9点钟左右

但是古人闻鸡鸣就要起了

所以那时候很晚了

而且一般夏天都农忙

那时候已经相当晚了

日上三竿的“三竿”是什么?

指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日上三竿具体是指“辰”至“巳”时(7-9点到9-11点),不到“午”时(11-13点).但没有任何历史文献表明具体为“辰”还是“巳”时.不过按照推断,应该是现在时间的9点到10点之间.

日上三什么

太阳升起来离地已有三根竹竿那么高。约为午前八、九点钟。

成语 日上三竿

发音 rì shàng sān gān

解释

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出处

《南齐书·天文志上》:“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

唐·韩愈《岁华纪丽》卷一:“日上三竿。古诗云:日上三竿风露消。”

示例

及~,方有旨意出来道:“朕心不快,众官免朝。”(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

日上三竿什么意思

日上三竿。

日上三竿,汉语成语,拼音是rì shàng sān gān,意思是指的是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出自《南齐书·天文志上》,《岁华纪丽·春》。

日上三竿具体是指“辰”至“巳”时(7-9点到9-11点)。

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日上三竿具体是指“辰”至“巳”时(7-9点到9-11点),肯定不到“午”时(11-13点)。但没有任何历史文献表明具体为“辰”还是“巳”时。很多人知道具体时间,却不知道为什么!

理由如下:唐·韩愈《岁华纪丽》卷一:“日上三竿。古诗云:日上三竿风露消。”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露水已经消失了。

及日上三竿,方有旨意出来道:“朕心不快,众官免朝。”(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这里可以从皇帝上朝的时间来推断“日上三竿”具体为哪个时段。

古代皇帝上朝时间为卯时(5-7点)古代天子讲究"勤政",所谓"夙兴夜寐",上朝理事,不敢懈怠。旧时官衙卯时开始办公,吏役按时到官府里报到,听候点检,称为应卯。所以日上三竿的具体时间可以推断为:“辰”至“巳”时(7-9点到9-11点),肯定不到“午”时(11-13点)。

日出三竿春雾消全诗的意思?

出自刘禹锡的《竹枝词》,本是乐府《近代曲》名。最早为巴人口头传唱的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据史书记载,早在战国时期,楚国荆湘一带就有下里和巴人的流行歌曲,“下里”是楚歌,“巴人”是巴歌,楚歌带有巴风,巴歌带有楚风,二者相互渗透,互相融合。

这组民歌体诗共九首,其中有的是反映爱情生活的,有的是描写夔州一带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的,语言明快浅近,清新流丽,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有人认为,这写作品是词作,这九首词是一个词文化的开端,用朴实的语言开始写意中国的文化。

日上三竿是什么意思

日上三竿意思指太阳升起后,已经升过了三竿(竹竿),形容人起得早、精神焕发。

成语“日上三竿”源自于古代,用来形容人早晨起得早,精力充沛。三竿指的是竹竿,古代人们常用竹竿作为日晷,用来观测日影的位置。当太阳升起后,如果日影已经升过三竿,就表示早晨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因此,“日上三竿”成语就成了形容人早起的情况。

常用于形容人早晨起得早,精神焕发的情况。可以用来赞美早起的人,也可以用来自嘲自己早晨起得晚。

成语“日上三竿”的起源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故事。它是根据古代人们观测日晷的习惯而来的,用来形容早起的情况。

日上三竿的造句

1、都日上三竿了,该起床了。

2、睡到日上三竿,然后决定去图书馆“研读”银行法的小册子。

3、当你无事可做的时候,千万不要睡到日上三竿。这不利于你的睡眠节奏,之后想要弥补也很困难。

4、可直到日上三竿,陈豪也没有找到什么出奇之处,连忙躲进了地洞里。

5、林宇一行三人到达山顶时,已是日上三竿时分,山上空无一人,那吴仁青吴公子现在还未到来。

6、日上三竿,林天行路已有几个时辰,此时他正在向枫雪帝国的猎灵城进发。

7、等到云彦睁开眼,已是日上三竿,夜晚已经过去,稚嫩的脸上还残留着一抹苍白。

日晒三杆是什么意思?

日上三竿的解释

[the sun is three poles high?it?s late in the morning]

太阳距地平线有三竹竿来高,约为上午八、九点, 形容 时间 不早,也形容起床晚 曈曈晓日上三竿,客向 东风 竞倚阑。?宋? 苏轼《题潭州徐氏春晖庭诗》 详细解释 太阳升起来离地已有三根竹竿那么高。约为午前八、九点钟。多用以形容天已大亮,时间不早。 《南齐书·天文志上》 :“ 永明 五年十一月丁亥,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 唐 韩鄂 《岁华纪丽·春》 :“日上三竿。”旧注:“古诗云:‘日上三竿风露消。’” 《五灯会元·径山杲禅师法嗣·西禅鼎需禅师》 :“又谁管你地,又谁管你天。物外翛然无箇事,日上三竿犹更眠。” 宋 杨亿 《劝石集贤饮》 诗:“日上三竿宿雾披, 章台 走马帽檐欹。” 老舍 《宝船》 第一幕:“咱们的皇上多么懒哪!日上三竿他才起,先喝一大碗香油, 然后 吃好几大张葱花烙饼。”亦省作“ 日三竿 ”。 宋 陆游 《 示儿 辈》 诗:“坐使乃翁无一事,高眠常到日三竿。”

词语分解

日的解释 日 ì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亦称“太阳”):日月 星辰 。日晷(?)(古代 利用 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日珥。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喻衰老的人或腐朽的事物接近死亡)。 白天,与“夜” 相对 :日班。 三竿的解释 “ 三竿日 ”的省称。 元 吴莱 《观日赋》:“光已通於一跃兮,影奚候於三竿。” 清 周亮工 《云门送胡之润还白下》诗:“冷署三竿卧,遥山九点青。”详“ 三竿日 ”。

日上三竿,汉语成语,拼音是rì shàng sān gān,意思是指的是太阳升起有三根竹竿那样高。形容太阳升得很高,时间不早了。也形容人起床太晚。

日上三竿具体是指“辰”至“巳”时(7-9点到9-11点),不到“午”时(11-13点)。但没有任何历史文献表明具体为“辰”还是“巳”时。

语本《南齐书·天文志上》:“日出高三竿。”宋欧阳修《答枢密吴给事见寄》诗:“春寒拥被三竿日,宴坐忘言一炷香。”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我这矮窗睡彻三竿日,端的是傲间万户侯,自在。”清程先贞《春朝即事》诗:“舒膝三竿日,掀髯一镜霜”。